堪稱名將的五位巾幗英雄,瓦夫人橫掃倭寇,第三位皇帝為她寫詩
俗話說,「巾幗不讓鬚眉」,「女子未必不如男」,「婦女可以撐起半邊天」,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婦女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相當大,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是如此。例如,唐朝武則天皇帝,大力提拔庶族地主,開設武舉和殿試,打擊門閥政治,獎勵工商業發展,使唐朝國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後來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基礎。近代女革命家,號稱「鑒湖女俠」的秋瑾,為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黨人樹立了榜樣。不過,縱橫國史在本文並非要介紹這兩位,而是要談談史上哪些堪稱名將的巾幗英雄,她們橫刀躍馬,殺向敵陣,立下無數赫赫戰功。
第五位——冼夫人。杜甫在評價諸葛亮時說到「兩朝開濟老臣心」,說的是諸葛亮一生效力於劉備、劉禪兩代帝王,並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將領,她一生效力於梁、陳、隋三個朝代,堪稱三朝元老,三代名將,她就是號稱嶺南聖母,被周總理成為「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冼夫人是廣東人,俚族首領,一生致力於穩定嶺南政局,為祖國的大一統事業做貢獻。公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發動叛亂,冼夫人帶領族兵前往鎮壓,並親自披掛上陣殺敵,歐陽紇戰敗被俘。公元590年,番禺將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各地土司首領紛紛舉兵響應,一時間聲勢十分浩大。為此,冼夫人出兵迎戰,配合隋朝大軍作戰擊敗王仲宣;而後,冼夫人披掛護衛隋朝招撫使裴矩巡視各州,嶺南由此得以平定。隋文帝曾下詔勸慰冼夫人:「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因冼夫人對嶺南貢獻巨大,《隋史》、《北史》、《資治通鑒》等正史均有關她事迹的記載。
第四位——梁紅玉。公元1227年,金軍第二次南下中原並攻破宋都開封,宋徽宗、宋欽宗兩位帝王均成為金國的階下囚。同年,康王趙構在商丘稱帝,而後便一路向南逃亡,先是到建康(南京)、紹興、寧波、杭州,最後漂泊海上,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實在是丟盡了帝王的臉面。不過,宋朝也不缺乏抵抗派,例如,宗澤、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梁紅玉等抗金名將。梁紅玉,韓世忠夫人,南宋著名愛國女將領,多次擊敗金軍,堪與穆桂英齊名,後受封為安國夫人、護國夫人。公元1130年,金兀朮揮師南下,十萬大軍橫掃宋軍,高宗趙構一路逃往海上,絲毫不敢做抵抗。金軍北還時,韓世忠、梁紅玉帶領八千水師在黃天盪設伏,攔截金軍,與之大戰48天,金軍戰敗而逃。若是當時各路宋軍及時到達戰場,抑或是梁紅玉手中有足夠的兵力,估計金兀朮的十萬大軍會全部命喪長江。
第三位——秦良玉。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曾說過:「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也就是說在他眼裡,秦良玉的地位和影響力要遠遠高於花木蘭。事實也是如此,秦良玉是唯一得到封侯的女性將領,也是唯一一位可以單獨列傳,被寫進正史相將行列的巾幗英雄。秦良玉,何許人也,四川重慶人,世襲石砫宣慰使,大明後期優秀將領。早年的秦良玉嫁給丈夫馬千乘,組建白桿兵保衛大明西南邊境,立下赫赫戰功。1599年,楊應龍在播州發動叛亂,並突襲明軍大營,秦良玉率白桿出戰並將之擊敗,然後乘勝追擊,連破七個營寨,為南川路戰功第一。1621年,秦良玉率師抵達山海關,派遣兄長秦邦屏領兵三千駐防渾河,與努爾哈赤幾萬女真兵展開廝殺,若不是原明朝降將李永芳獻計,努爾哈赤難以取勝。1630年,皇太極入關劫掠中原,秦良玉進京勤王並得到崇禎召見,而後為其寫詩四首,以示重視。秦良玉從北京回川後,主要是和張獻忠作戰,並屢屢將其痛打,以致張獻忠見到白桿兵就奪路而逃。
第二位——瓦夫人。每當談到明朝抗倭名將,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他們屢次出海迎戰倭寇,並將其打得懷疑人生。其實,在這些名將出現之前,有一個非常耀眼的抗倭女英雄,她便是壯族人心目中的「第一巾幗英雄」瓦夫人。瓦夫人是廣西土司首領,身為女性的她卻對軍旅生活頗為熱心,時常帶著兩把大刀上陣殺敵,還自創「瓦氏雙刀槍陣法」,並屢試不爽。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肆騷擾中國東南沿海,由於衛所兵腐朽無能,倭寇如入無人之境,甚至兵臨南京城下。不久,瓦夫人率領田州、歸順州、東蘭州等土司兵6000餘人前往江浙抗倭。1555年,瓦夫人奉命到漕涇鎮截擊倭寇,因敵眾我寡而身陷包圍,在千鈞一髮之際,瓦夫人親自披掛上陣,往來突入陣中,大破倭寇。同年四月,瓦夫人在金山衛再次擊敗倭寇,陣斬2000餘人;不久,瓦夫人在王江涇圍剿倭寇,率領主力全線出擊,殺敵4000餘人,為抗倭以來之最大勝利,一戰而扭轉東南抗倭戰局。
第一位——洪宣嬌。在廣州傳教失敗後,洪秀全、馮雲山兩人便前往廣西老表黃盛均家活動,想在大瑤山地區打出一片新天地。可惜,當地不適合傳教,洪秀全害怕艱苦勞累就回到了廣東老家,馮雲山則一人單槍匹馬披荊斬棘深入廣西腹地發展拜上帝教,並將之發揚光大。馮雲山在發展男性會員時十分得力,但對於女性會員則顯得力不從心,而善長組織宣傳的洪宣嬌則正好彌補了他的這一短板,兩人一起將拜上帝教發揚光大,以致時人有「男學馮雲山,女學洪宣嬌」之說。洪宣嬌不但宣傳得力,上陣殺敵也不下於號稱「衝鋒第一人」的丈夫蕭朝貴,她時常充當大軍的開路先鋒,與蘇三娘並稱太平天國女將「雙星子」。洪宣嬌上陣殺敵時,不但身先士卒,而且激戰正酣時便寬衣解裙,殺得對方毫無還手之力。時人曾記載到:「戰酣,蕭王娘解衣縱馬,出入滿清軍。內服裹杏黃綢,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實在是威風得很。
其實,中國古代著名的女將領遠不止這五位,屢敗柔然,捍衛北方邊境的花木蘭;挂帥抗遼,捍衛大宋的穆桂英;堅持抗清,號稱「天國小龍女」的蘇三娘等等,她們所建立的戰功,絲毫不下於同時代的男性將帥。只是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她們往往被忽視,得不到與男性將帥一樣的待遇。不過,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她們一定可以大放異彩。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李宗仁:集團軍司令就不要到一線戰鬥,張自忠:我們的命是命,前方將士的命不是命?
※關鍵時刻,他拯救了太平天國,還是關鍵時刻,他毀滅了太平天國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