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敗了那麼多紫砂壺,你知道它怎麼來的嗎?

敗了那麼多紫砂壺,你知道它怎麼來的嗎?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摩掌寶愛,不啻掌珠;

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

——聞龍《茶箋》

紫砂壺,就像聞龍在《茶箋》中所說的這樣,時間越久,越像寶一樣,是歲月沉澱出的別樣禮物。

所以,養壺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時也檢驗一位茶人的用心程度與耐心。

同樣,買紫砂壺也是一個燒錢敗家的事……但我們甘之如飴。

當你沉浸在買壺、養壺時,有沒有想過,紫砂壺是怎麼出現的呢?

這就要追溯到1513年,為明正德八年

那一年宜興的金沙寺,註定是與往年不同的,因為一個學子的借宿,使多年後的我們有了一個敗家的項目……

「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

——《陽羨瓷壺賦·序》吳騫(吳頤山的後人)

那年的某月某一天,一位年輕的學子攜一小書童到金沙寺借宿,學子名為吳頤山,小書童叫供春。

吳頤山是一個很有禮貌的小伙兒,因為明年要進京趕考,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書房裡學習讀書,不敢輕易出來浪!

但他的小書童供春就沒這個困擾啦,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好玩的年紀,很快就和僧人們打成了一片。

供春除了幫主人吳頤山處理生活上的雜事,他其餘時間都是和僧人一起,跟著學習一些寺廟的文化知識。

有一天,供春發現寺里的僧人將製作瓮缸的細土加以澄練,做成胎坯,把中間刳空,製成了壺樣。

供春也跟著學習,淘來細土,做成了一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的茶壺,這把壺便是一片葉子等了幾千年的紫砂壺。

供春壺

說起供春的主子吳頤山,這個人是真的文人,平時交往的小夥伴有唐伯虎、祝枝山等名人。所以供春侍奉久了,也耳濡目染地學習很多,很有審美眼光。

所以,供春參照金沙寺旁邊銀杏樹的樹癭,做了一把樹瘤狀的壺。這把壺古樸可愛,造型自然,很受士子名流的喜歡,一下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

供春壺

吳頤山在第二年的考試中,成功取得進士,踏上仕途!但古往今來,做官的人何其多,吳頤山也沒有什麼壯舉,自然湮沒於浩瀚的歷史中了。

這個小書童可不一樣,供春因為這把壺,開闢出一方新天地,他制壺出名後,便自立家門,以做壺為生。後來收了一批徒弟,將自己的制壺技藝流傳開來。供春用自己的人生告訴大家: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條!

在紫砂壺的傳承歷史上,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時大彬,時大彬是宋尚書時彥的裔孫,其父親也善於做壺,他的制壺技藝,傳自他的父親。

時大彬對作品很嚴苛的,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強迫症,估計星座是處女座……因為做出來的壺稍有瑕疵,就敲碎廢棄,有時候燒出來的壺挑不出一把滿意的,就全部敲掉,一把不留。

精益求精,使時大彬的壺越做越好,他擅長用各色陶土,會在陶土中添加砂缸土、碎瓦土,做出的壺「沙粗質古肌理勻」,被後人稱為「時壺」

時壺

「時壺」造型多樣,主要有四方、梅花、八角、僧帽、提梁等型式,造型流暢,風格高雅,妙不可思。

因為時大彬嚴苛的態度,他做出的壺壺蓋、壺身貼合性很好,合上後提起蓋子,壺身不墜。

吳頤山的後人吳騫,又一次在《陽羨瓷壺賦·序》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這是紫砂壺歷史上的一次轉變。

「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壺。後游婁東,聞陳眉公與琅邪太原諸公品茶試茶之論,乃作小壺」。

——《陽羨瓷壺賦·序》吳騫

意思是,時大彬最初的作品大多是仿製供春樣式,全部是大壺。後來,他四方遊學,結交了陳繼儒、王時敏等文人墨客,與他們品茶論壺,受到了很多啟發,開始嘗試做小壺。

從大壺到小壺的轉變,是紫砂壺歷史上的一次很重要的改變,一直到今天,我們的紫砂壺基本以小壺為主、大壺為輔

以供春、時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為代表的紫砂壺大師開啟了茶具的新時代;之後,紫砂壺經陳鳴遠、惠孟臣、陳鴻壽、楊彭年等明清大師的推波助瀾,到近現代制壺大師顧景舟時,紫砂壺已經具有頗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紫砂壺除了藝術審美方面,它能流傳到至今讓我們依舊使用,功用性才是最重要的。它的透氣性,在泡茶時,給予茶之真香、真味。

感謝那個頑皮聰明的小書童,讓那片葉子,有了最好的歸宿!

花錢花太多的童靴,也別怨他奧……

參考資料:

1、《靜雅|茶心與演繹文明》,作者 茶仙子鮑麗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茶帝 的精彩文章:

好茶不怕等,白毫銀針來啦!
奶茶是先加奶,還是先加茶?大數據來告訴你!

TAG:懂茶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