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推薦《八段錦》之「調理脾胃臂單舉」:吃的好睡的好,氣色紅潤人不老!

養生推薦《八段錦》之「調理脾胃臂單舉」:吃的好睡的好,氣色紅潤人不老!

據統計,全球約5億人患有胃病,中國就有1.2億,可以說是「胃病大國」了。

而提到了胃,就不得不說下脾,在中醫看來,脾胃是一對好搭檔。

如果把胃比作糧倉,脾就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會在胃裡初步研磨、消化,之後,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去掉其中的糟粕,把「精華」——營養物質轉運到全身。

所以,如果胃功能不好,脾的運輸能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常喝冷飲、吃生的蔬菜,寒氣很容易進入體內,傷及脾胃;而飢一頓飽一頓,飲食不節制,對脾胃傷害也很大;此外,我們常說「憂傷脾」,發脾氣、生悶氣,都會損害脾的健康。

那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脾胃好不好?其實,身體的一些跡象都會告訴你。

一、你的脾胃好或差,自查一下就知道

1.氣色黯淡、臉色發黃

如果脾的氣和津液不足,就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以致於整個人看起來有點「萎黃」,這正是脾虛的表現。

2.鼻頭紅、黃、黑

鼻頭及鼻翼發紅的話,可能是脾胃有熱證,而且是實熱,這樣的人一般飯量都很大,但吃完容易飢餓。

另外,如果鼻子發黃,則反映脾胃的陽氣不足,可能是吃太多涼性食物造成的。

鼻頭髮黑,這可能是預示脾胃或者其它臟腑病情相對嚴重,最好去醫院檢查治療。

3.嘴唇沒有血色

《黃帝內經》中提到:口唇者,脾之官也。說的就是透過嘴唇可以看出脾胃的問題。

通常,脾胃好的人,嘴唇都較為紅潤、乾濕適度。反之,嘴唇乾燥,經常脫皮,缺乏血色等,都表明此人脾胃不太好

4.睡覺愛流口水

中醫有言:「脾主涎」,所以說,脾之水、脾之氣就是通過這個「涎」表現出來。

一個人脾氣充足了,涎液才能正常工作,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食物。如果脾氣虛弱,「口水」就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睡覺時會溢出來。

5.經常便秘

脾胃運化能力差,不能將營養物質運輸到各個臟器,導致大腸缺乏動力,造成便秘。

二、養脾胃就是養生命

要想脾胃好,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但養脾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在生活方式上做些改變,另外,做些簡單的運動加以調理。

1.吃對食物,規律飲食

快節奏的生活,也要按時按量吃飯,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

此外,正值炎炎夏日,要想養好脾胃,一定要改掉不恰當的消暑方式,比如飯前吃冷飲。冷飲有收縮胃內血管、減少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對消化很不利。

由於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對應,夏季常吃黃豆、南瓜、馬鈴薯、玉米、香蕉等,可促進脾胃健康

2.調理脾胃需單舉

中醫認為,調養脾胃的關鍵,是要順應各臟器氣機的變化規律。

胃氣主降,脾氣主升,說的是食物經胃部腐熟,需要下行進入小腸來進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氣則把食物精華上輸於肺,再輸佈於其他組織器官。

通過脾胃升降有序的運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夠的滋養。

這是《八段錦》的動作之一。此功法正是利用這一機理,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適合焦慮、飲食不規律的人常常練習。

方法如下:

1.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兩隻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併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仰頭看右指尖片刻。

動作復原後,兩手交替反覆進行,反覆多遍。

注意事項:手臂上舉時要緩緩吸氣,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時要慢慢呼氣,小腹微松。

3.捏脊法

就是捏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

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捏脊方法

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要懂「捏」訣竅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後向上提兩下,反手用2、3、4指尖貼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著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後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辦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要點如下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兩下;

2.到大椎後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後,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後背發紅髮熱。天冷可以隔著衣服捏和搓。

5.最後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4.愛笑的你,脾胃都不會太差

不良的情緒會影響到肝的調節功能,而「肝氣犯胃」、「肝氣乘脾」說的就是肝氣會影響到脾胃。

當你生氣、焦慮時,胃會和臉一樣由於充血而發紅;當你悲傷、沮喪時,胃會變得蒼白,減少胃液的分泌。

所以,平時多笑一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更是「十年少」的法寶哦!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佛醫堂。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醫揭秘暗藏在《紅樓夢》中的體質與命運
中醫劉希彥:茯苓與白朮的作用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