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宗教在社會衝突中的調和作用,不可小視

宗教在社會衝突中的調和作用,不可小視

只要歷史的車輪還在前進,人類社會,國家與地區的矛盾和衝突,還有和平和穩定,就在不斷調和中,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某些階段,人類社會會存在比較緊張的局勢,過了最危險,矛盾最突出的階段,人類社會又逐漸的恢復到穩定和諧的階段。

古代有句話,叫做: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表達了人們對戰爭衝突的厭惡。

但是,還有一句古話,叫做:揭了傷疤忘了疼。

人們是很難做到未雨綢繆的,和平的社會,穩定久了,有些人就會蠢蠢欲動了,抬高物價,不肯公平的對待世人,手中有點資本就想炒房,也不管是不是關係到國計民生,手中握著一點點權力的人,又想使盡自己的風頭,好不容易才擁有這個權力,讓我們快樂得折騰吧!

道德是非,廉恥之心,統統都沒有了,吃飽飯沒事幹,反正閑著也就閑著,看著收拾誰誰誰,大概就是這種心態吧。

殊不知,等到天年不平順,天下大亂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受害者,誰都不能倖免。

面對不公平的 待遇,受到困苦的遭遇,人們無處申訴,怎麼辦?

那麼宗教信仰,也許是最後一個庇護所,現在說起宗教信仰,第一想到的是基督,佛家,或者是道教勝地?

其實,還不止這些,就是傳統農村很多地方神明,也是屬於宗教信仰的範疇,一方神明保一方百姓。

關於宗教信仰,各種神明的保佑,本意是純凈人性,或者是人們心中的苦惱得不到安撫而找到宣洩表達的出口。

又或者是人們對天地,對自然界的一種敬意。

人,作為這個星球最高貴的物種,是非常需要這種表達的方式。

至少,在當下看來,還沒有更好的更全面的途徑來替代宗教信仰。

而宗教信仰,只要是正信正覺,任人自由的表達的,都是允許存在的。

這個話題,註定會帶來很多的爭議,但是我們誰都不能迴避這個龐大的群體和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

宗教信仰,在現代哲學也不是一棍子否定的事情,按照榮格的說法,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而當下的科學發展到量子水平。

科學家關於腦電波,關於意識的研究越發深入,原來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是那麼簡單,我們之前可能忽視了,想得太膚淺,太物質化了。

當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時候,要重新審視一下精神文明建設這個話題了。

最後,引用《道德經》的這段話,希望有啟發。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關注宗教信仰對社會起到的良性作用,關注隱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背叛我,但是你一定要光明正大的成功
接下來,還會有間歇性的反寒天氣,體弱老小者多注意了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