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存天理,滅人慾」,知道了它的正確解讀,你再也不會罵朱熹了!

「存天理,滅人慾」,知道了它的正確解讀,你再也不會罵朱熹了!

孔曰殺身成仁,孟曰捨生取義。儒學自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此後兩千年幾乎都是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一個仁,一個禮,便將中華的天地端得不卑不亢、方方正正。然而自孔孟之後,儒學雖然蓬勃,但好像再沒有湧現大思想家,直到宋朝程朱理學的出現,才將孔孟之道擺在了尋常百姓面前!

程朱,其中朱是指朱熹,史稱朱子,儒學集大成者,他可能是繼孔孟之後最著名的一位儒學家了,連康熙帝都曾評價道:「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這句評語可謂霸氣,直接將朱熹奉在了「神」的位置上!

然而,就是這樣的朱熹卻頻頻招黑,緣由就是他那一句名言:「存天理,滅人慾。」咦,消滅人慾?難道是典型的禁欲主義?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朱熹強調天理的重要性,而提倡消滅人的慾望,儼然是一副將要得道成仙的標準!

就是這一句話,導致現在很多人都對朱熹產生誤解:人的七情六慾是本性,是生物本能,怎能說抹滅就抹滅呢?更為關鍵的是,朱熹身為首倡人,竟然首個打破了這個標準。據說朱熹曾經與自己的兒媳有親密關係,甚至還致其孕,親身上演了一場反滅人慾的大戲。

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對「存天理,滅人慾」存在著錯誤的認知,而且它也不是朱熹提出來的,而是朱熹發揚光大的。這一概念最先記載於《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那麼這六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存天理,滅人慾」,其實是從上面那句話演變而來的,正確解讀方式是:不能泯滅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的事。即人的慾望必須要有一個限度,所以朱熹消滅的是過度的慾望,是為所欲為,而不是正常的欲!

我們再從朱熹的語錄中進一步理解「人慾」的意義。《朱子語類》中記載朱熹的話:「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吃飯,是天理,而想要吃山珍海味就是人慾;一夫一妻,是天理,而想要妻妾成群的就是人慾了。由此可見,朱熹的人慾說的就是過度的慾望。

大家看完小解的解讀後,是否對這句名言有了新的理解呢?朱熹是大家,必然不會說出大家想當然的那種言論的,如果有,那就是後人誤解啦!

參考書目:《朱子語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力諫劉備斬殺此人,令人惋惜,否則蜀漢江山到不了劉禪手上
慈禧的這個黑鍋背太久,若不是她及時戳穿康有為,大清可能早亡了!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