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來勢洶洶,崇禎為何不南遷?不是不想,而是遭到一個人反對

李自成來勢洶洶,崇禎為何不南遷?不是不想,而是遭到一個人反對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大軍兵臨北京城下,無比絕望的崇禎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慢慢地登上了煤山自縊,上演了「國君死社稷」的悲壯一面。後人在讀到這一段歷史時,都會無比感嘆,為何崇禎不南遷?

每每看到這裡,腦海中總會出現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句話。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崇禎剛愎自用,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可再自信他也不會拿著自己的性命來看玩笑。

仔細分析李自成佔領北京城這段歷史,我們發現,崇禎在北京城被攻下前,至少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選擇南遷。退一步說,假設崇禎選擇南遷,南明至少還能多存在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北伐成功。但歷史容不得假設,究竟什麼影響了崇禎選擇南遷?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三,左中允李明睿就向崇禎提出了南遷之計,仿效南宋。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崇禎卻認為不行,因為放棄北京城,這是丟棄宗廟社稷的大罪,自己萬萬不能輕易施行。

何況崇禎本身就是剛愎自用,換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跟走馬觀花似的。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攻陷山西後,關於南遷之事再一次被提及,「十七年二月,左都御史李邦華,密疏請思宗固守京師,並仿永樂朝故事,由太子監國南都。侯之數日,未得消息。」

李邦華的這條建議是非常靠譜的,通俗來說就是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里,萬曆崇禎殉國,在南方的一套班子就可以立即運轉起來。大家猜測一下,當崇禎聽了李邦華的建議後,有何反映?

很不爽,因為崇禎自己不願意待在北京城,可李邦華竟然讓他待在京城,讓太子去南方。同時,給事中光時亨等多數大臣持反對態度,「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諸臣嘿然。帝嘆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也。』遂拂袖入。」

從崇禎的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光時亨等人阻攔南遷非常不滿。崇禎不願意下定決定南遷,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他不希望背上「丟棄社稷」的罪名。就在大明朝堂為南遷僵持時,「保定失陷了!」南遷的路線被徹底掐斷,崇禎失去了南遷的最後機會。

想南遷,又不願意背上歷史的責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至於那個光時亨,他的結局是這樣的,「給事中光時亨力阻南遷,致先帝身殞社稷;而身先從賊,為大逆之尤。」

參考資料:《明史》、《綏寇紀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員外老來貴子貼對聯,窮書生大笑你大禍臨頭了,員外看後冷汗直冒
溥儀稱載灃膽小怕事,但載灃臨死前說的一件事,讓子女們動容落淚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