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兩個 Apple Watch 陪伴下的「健身之路」

兩個 Apple Watch 陪伴下的「健身之路」

2017 年我開始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2,這塊手錶是男友送的禮物,初衷是想藉由一個裝備來激發我健身的動力,順便檢查我的日常運動作業是否完成得合格。

一年多的使用過程證明,我果然是個被裝備趨勢的膚淺分子,每周的健身中 Apple Watch 不光幫我記錄數據,在我備戰馬拉松,從游泳進階水肺潛的這些訓練階段,它還有著個隱形訓練師的角色。

近兩個月我使用了蜂窩網路版的 Apple Watch Series 3,系統方面也升級到了最新的 watchOS 5 Beta。這一次的更迭之後,對比以往的健身體驗來說,在記錄數據和戶外運動輔助這兩處明顯感覺「更上一層樓」。

· 例如最常接觸的跑步

以前在平日小跑我也會開著 Apple Watch 來記錄里程,不過數據卻是沒怎麼使用,而真正發揮作用時候,是我在馬拉松賽前訓練和參與比賽時記錄配速。我是屬於臨時抱佛腳的小白跑者,跑長距離控制配速和步頻是保證自己不被關門的關鍵,我的情況是只要前 10km 不慢於 7′30″ 左右,後 10km+ 不慢於 8′30″ 就能保證在 3 小時內完成半馬。

以前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2,我在跑步途中得時不時抬手看一看當下配速。換了 Apple Watch Series 3 之後,得益於 watchOS 5 加入了「配速提醒」記錄項,省去了盯配速還得抬手看的費勁。

從體能訓練中設置配速提醒會有兩項選擇「平均配速」和「滾動配速」,前者是指當下跑步總里程的平均配速,而後者是跑步每公里的平均配速。就我日常的跑步使用的都是「滾動配速」,從上一公里情況去調整下一公里的步頻,能有個緩衝過程,步頻和呼吸節奏切換更舒服些。比較煩人的是 watchOS 5 中配速提醒的最慢限度在 7′30″,一到 10km 後就尷尬了。

回憶到更早以前沒有智能手錶的年代,我的記錄工具是手機 APP 悅跑圈,了解每公里的配速都得聽語音播報,跑半馬的時候手機電量很是受考驗。現在用 Apple Watch 版的悅跑圈,仍然做著記錄,但同時減少了不少負擔。

而講到手機,Apple Watch Series 3 除了數據之外,還解放了我的另一件糾結事:蜂窩網路功能的照撫下,跑步不用帶手機真的好幸福啊啊啊!

我們都知道 1 代和 2 代的智能手錶一直處於無接打電話的缺憾狀態。於是戴著 2 代跑步時,就不得不再帶個壁包或是腰包裝手機,就是怕錯過了什麼重要電話。特別是做長距離訓練時,差不多跑至 15 公里左右,胳膊多拿一張衛生紙都覺得重得累死,更何況手機這個累贅。

以前跑步的隨身三件套

有蜂窩支持 Apple Watch Series 3,算是把跑步隨身攜帶的物品減負了。不過,我不太想與馬路上行人一起共聽電話,自然也就備了一副無線耳塞。

如今跑步的隨身兩件套

· 關於徒步

自從擁有 Apple Watch 後,很慚愧沒有參與過徒步。上一次的徒步停留在 2015 年的雨崩之行,當時也是用「悅跑圈」記錄了這一次的路程。因為徒步項目和跑步項目的一些相似性,我就在這裡以個人經驗簡單講講,Apple Watch Series 3 更新至 watchOS 5 後會對於徒步項目會帶來什麼。

我喜歡的徒步路線,多以山地為主。Apple Watch Series 3 新增的氣壓高度技術,日常場景是應用在檢測每日上下樓層的層數,這點對我一直都毫無用處。反而在徒步這項運動中,這一技術可以輔助記錄徒步爬升的距離。

同樣,在越野跑比賽中也能扮演這一作用,來記錄下衡量賽事難度的重要指標。可惜目前的最新系統中,並未加入越野跑這項運動,想必對於跑山的輕度愛好者來說是很大的短板。

· 關於游泳

游泳是我當前最頻繁的運動項目,也是我使用 Apple Watch 的主要場景之一。在我游泳歷程的兩個階段,兩個 Apple Watch 都給予我很大的數據支持。

例如初學會蛙泳時,發現自己容易費力,而且速度不快。諮詢男友後才得知,自己所謂的學會蛙泳是跟隨著身體省力的本性而做動作,正確姿勢中的蛙泳在腰腹核心是要發揮力量作用,手與腳的動作標準才能減少阻力,速度自然會加快。在這個階段,我會藉助 Apple Watch 幫自己記錄速度,看糾正動作後有無實際效果。

後來在練習自由潛水時,需要練習調整呼吸,降低心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氧氣消耗。我會依靠 Apple Watch 對照潛水前後的心率數據,來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呼氣節奏等等。

而新入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在目前體驗中,除了能在游泳池接電話之外,我個人感覺與 Apple Watch Series 2 並沒有過大差異。而且要注意在泳池中使用 Apple Watch 時,不要戴著太松,不然會有心率無法監測到的情況發生。

另外,有時游泳中途會有動作變化或是休息調整的間隙。Apple Watch 的自動檢測非常人性化,蛙泳和自由泳的姿勢可檢測區別開來,每一次休息時候也會自動檢測,形成組合數據,減少了很多數據誤差。

· 關於高強度間歇訓練

以我的健身習慣來說,我很少在做力量健身等項目的時候用 Apple Watch,畢竟因為動作不固定,力量監測難等因素的干擾,智能手錶在力量訓練方面的記錄弊端一直都是顯而易見的。

換了 Apple Watch Series 3 後,我特意記錄了一次健身,以此來了解手錶記錄的數據是否對健身者有所幫助。測試之後,就我個人而言依然是沒有太大用途,畢竟我對於健身沒有增肌或減重要求,主要集中在塑形。

如果是正在減脂減重的人群,高強度間歇訓練模式所記錄的消耗卡路里還是具備一定參考價值的。而且要是接入家用或是健身房的智能健身設備,記錄的數據會更加精準,一成套的健身項目也會留下一組完整的數據,省去了每更換一次健身項目就要換一次記錄項目的麻煩。

除了以上詳細記錄的幾項運動模式之外,還有室內外單車偶爾會使用到,主要也是用於記錄速度,來達到一些訓練目的。而其他橢圓機、划船機、踏步機、瑜伽等健身記錄項目,目前還未體驗過,在此就不跟尾巴們細聊了。

細聊一連串的健身體驗之後,相信肯定有聲音會說:Apple Watch 運動記錄功能,其實在松拓、佳明這些更深耕運動領域的表中早就可以見到。而且這類專業型運動表,在項目記錄中能提供的數據全面性和精準性上,當前最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和 watchOS 5 表現明顯捉襟見肘。

個人認為,這類表更適合專業大神,而我這種偶爾跑跑健身的上班族,Apple Watch 更適合。而且若是把它與專業型的運動智能表相提並論的話,也過於苛刻且錯位了。畢竟 Apple Watch 更集中於生活化,健身只是它從生活的核心中延伸出健康式分支。

Apple Watch 之於我而言,不僅滿足了我這個小白健身愛好者的多方面運動需求,而且在健身的過程也起到了不少的激勵作用。回歸日常生活  Apple Watch 又是手機之外的備用物,因為與身體綁定的屬性,錯過提醒事項,接聽電話這兩件事可是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講了這麼多 Apple Watch 與我健身的故事,最後就從健身出發來簡單總結一下個人得出的購買建議吧。

· 對於重度的跑步、游泳的專業級愛好者,選擇運動型手錶才是更恰當的選擇,Apple Watch 當前的數據監測的精準性和包含維度都達不到專業級要求。

· 對於偶爾健身運動的上班族,Apple Watch 將或是一個不錯的健身搭檔。消耗卡路里與運動速度等基礎數據足夠判斷當下的健身效果。除去健身之外,也是一個擔任通勤助手角色的不錯選擇。

Apple Watch Series 3它既是一位配角,也是一位主角,輔助了智能手機更好的完成任務,或是替代了智能手機的某些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蘋果與三星長達 7 年的「專利戰爭」終告落幕
華為 Pay 移動支付支持銀行已達 73 家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