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經典?之蚰耳爐器型鑒賞

經典?之蚰耳爐器型鑒賞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

明 史文 松蔭撫琴圖軸 紙本淡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爐金光閃閃,能夠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明 吳紹瓚 房海客像軸 紙本設色(全景圖)

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圖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珠砂還鮮紅的斑,叫朱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子京)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宣德爐放在火上燒久了,色彩燦爛多變,如果長時間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與從前—樣。

重量: 5.1公斤

尺寸:高10.6 X寬30.9 (公分)

口徑:20公分

皮色:藏經紙色

特色:此鱸亦達卅公分,頗烏壯觀,表面雪花金點呈不規則狀,有大有小,斑駁陸離,頗可觀也

年代:十七世紀

明末清初文人騷客冒襄(董小宛的丈夫),愛好品玩宣德爐,他寫有《宣銅爐歌》及《宣爐歌注》,及《宣銅爐歌為方坦庵先生賦》,「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雲隱躍窮雕磨。」這是冒襄對宣德爐的描述。

重量: 3.1公斤

尺公:高9.2X寬23.5(公分)

口徑: 15.6公分

皮色:豬肝色

特色:此鱸銅質頗佳,紅色皮下雪花點點,惟其口頂及底坐未飛出,線條稍有變化,款落「清玩」屬私家款識之佳作也。

年代:十八世紀

正如《宣銅爐歌》里所歌:「撫今追昔再三嘆,憐汝不異諸銅駝。一爐非小関一代,列聖徳沢相漸摩」,宣銅爐可說是紀錄了明王朝全盛期的歷史見證。另外,從冒襄的《影梅庵憶語》中可以得知,宣銅爐同時也寄託了冒襄對愛妾董小宛的思念之情。對冒襄來說,一個宣銅爐,既勾起了他對明王朝的故國之思,也勾起了他對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重量: 2.2公斤、連座:3.3公斤(以下皆同)

通高: 8.2公分、連座:11.8公分(以下皆同)

寬度: 22.9公分口徑: 15.9公分

皮色:熟茶梨色

特色:連座,尺寸大,落款清晰,佳品。

年代:十七世紀

可見:「宣德爐」在西方人眼中之地位。

此前,中國夏、商、周誕生之青銅文化,曾為中國銅文化巔峰。可惜,漢末彌消,被後起瓷文化取代。

青銅器作為人類早期文明,輝煌至極。影響後世:大凡典、章、彝器事,言必上三代。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發現了青銅,且以「范」鑄造成器,其萌芽應為夏晚期,成熟於商、周,經春秋、戰國、秦、漢,歷時千餘年後,日趨衰微。

重量: 3.2公斤、連座:4.8公斤(以下皆同)

通高: 9.4公分、連座:13.4公分(以下皆同)

寬度: 25.6公分

口徑: 17.7公分

皮色:棗紅色

特色:此鱸華麗精美,無與倫比,棗紅色皮下隱現雪花金點斑斑,保絕美之作。

年代:十七世紀

社會之進步,生產力之發展,中國人站在「四大發明」之巔時,卻依然留戀青銅文化之恢宏,以致唐、宋、元、明、清以來,百工興旺,瓷器、鐵器、景泰藍、黃銅器、竹、木、牙雕器等得以發達,卻依然沿襲青銅文化之型制、紋飾等繼承中創新。可見,青銅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根深蒂固。

於是,宋以降,資本主義萌芽在這片文明國土上根植後,明代鄭和攜大國之威風,駕浩蕩之商船,遠播中華文明,使諸夷朝貢。暹羅國那燦若黃金之銅進貢給宣德皇帝後,便續燃了宣德皇帝青銅文化之情節,將所貢三萬斤黃銅精鍊,統統仿古,製成禮器,以取代早已殘破的青銅禮器,亦為各廳、堂、齋、室、廟堂、寺院鑄造香爐等實用佳器——「宣德爐」即應運而生,盛傳於世,經久不衰。

重量:1.2公斤(以下皆同) 連座:1.9公分(以下皆同)

通高:6.6公分(以下皆同) 連座:9.9公分(以下皆同)

寬度: 18.2公分

口徑: 12.4公分

皮色:棗紅

特色:中型爐之佳品;內底雪花金隱現,妙品也。

年代:十七、十八世紀

在明、清製造之大量黃銅器中,能以皇帝年號命名且成器者,非宣德爐莫屬(首批鑄造之黃銅成器,大多為仿青銅器之禮器)。

據相關記載,宣德三年首批成爐一萬八千件許,其後加鑄補鋳若干。後經「十厄」(十次熔爐鑄錢,中國古代黃銅為錢),至今所存無幾,以至於真宣之辯,始無定論。宣爐之型制,傳約百餘,實則四十餘種,常見者,十餘種也。

重量:1.7公斤

通高: 6.7公分

寬度: 18.2公分

口徑:12.9公分

皮色:蟹殼青色上有棗紅斑

特色:皮色上棗紅斑頗烏精彩,與台北故宮之棗紅斑朝天耳爐相比,因底色暗黝,更勝一等,款識正確,有真正宣爐之氣勢,絕妙品。

年代:十五、十六世紀

自此,輝煌至極之銅文化,在斷檔一千多年後,再度為宣德皇帝續寫。宣德爐以其選料上乘,製作精良,型制優雅,皮色絕妙,落款蘊廣等文明集萃,名噪至今。

此即西方稱為中國之「文藝復興」。

重量:5.7公斤、連座:8.25公斤(以下皆同)

通高:11.6公分、連座:16.7公分(以下皆同)

寬度: 34.2公分

口徑: 23.9公分

皮色:藏經紙

特色:此艫寬達卅四公分,氣勢宏偉,難得者連原座,雪花金全身,燈光之下,金光閃爍,令人目迷。

年代:十七、十八世紀

宣爐名盛,誕生至今幾六百年矣,多有仿製。以余所歷,明中晚期、清早期所仿之爐,品質較高,佳器較多。清中之後,仿量雖大,然重利輕質,佳器極少。宣爐之真,至今雖無定論,然亦有跡可覓。以余管見,且研且進,細酌微查,所見美器,當以清中以前之佳器,賞玩投資皆可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實例教您玩收藏之——漢代龍形鳳紋和田佩玉
總體來說,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繼承了元代風格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