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西遊記:兒時以為通篇在伸張正義,最後發現全是魔幻現實主義

西遊記:兒時以為通篇在伸張正義,最後發現全是魔幻現實主義

曉默說,小時候看《西遊記》,總覺得我們這個世界和故事中描繪的是一樣的,上面有玉皇大帝、有佛祖、有太上老君,而下面有地獄、有閻羅王,至於法力無邊的齊天大聖,只是我們無緣得見罷了。

兒時對世界的想像

兒時的《西遊記》是五彩繽紛的,滿天仙佛、九幽十類,構成了一個絢爛多姿的神仙-妖怪的世界,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走過十萬八千里,卻一點都不單調:沿途這麼多傳奇的經歷,堪稱「大唐高僧與寵物的奇幻漂流」。

長大以後卻發現,五顏六色是偽裝,真實的《西遊記》只有兩種顏色:黑色、灰色。而它能居四大名著之列,卻正是因為這兩種顏色。

真實的《西遊記》是黑灰色的

《西遊記》的腹黑,被作者完美地架構在宏大敘事之中,這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乃是吳承恩老先生窮其畢生才學、閱歷所作,嬉笑怒罵,儘是人世繁華背後的骯髒與齷齪。

當然,既是經典,自然有多樣解讀。光是一隻猴子,便被今人翻拍成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有《大話西遊》窺視猴子的情慾,有《西遊降魔篇》揭露猴子的妖性,還有《西遊記後傳》展示猴子打怪升級的各種慢動作……

「你是猴子派來的黃渤?」

猴子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無父無母,自然無法無天,它愛玩愛鬧,鬧得天上地下雞犬不寧,鬧得正襟危坐的玉皇大帝,不得不鑽到桌子底下,狼狽不堪。由是,我們這些凡人心中潛藏的叛逆與不羈,找到了最佳的代言人,跟著猴子一起大鬧天宮,直到如來佛祖一翻手掌,我們的青春期跟著猴子一起,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的時間說長不長,可猴子卻逐漸被馴化,從野生的石猴,搖身一變,成了唐朝和尚座下的頭號寵物,頭上還安個金箍圈,表明寵物的所有權,「悟空」再也不是無拘無束的野生猴子了。

被馴化之後就發福了

體制是一張大網,冥冥之中籠罩著陰影所及的每一個生靈。猴子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可體制的大網,一直延伸到天邊,猴子飛來飛去、撒尿玩耍,卻永遠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最後才發現,連自己的自由自在,也不過是體制下的一步棋罷了。

而寵物的主人——唐僧,更是在入行之前就註定了被擺布的命運。九九八十一難,早在豢養猴子之前就已開始,甚至於,第一難的受難者不是唐僧,而是在幾世之前的那個金蟬子。相比之下,猴子還算幸運的,至少曾經逍遙自在過。

瞪死你

不過,《西遊記》里的人與寵物,雖然籠罩在黑灰色的陰影之下,卻依然是可愛的。轉世數次的金蟬子,跋山涉水不畏艱險,最終取得了真經;而一路上真正令人嚮往的,是他豢養的豬與猴子這一對寵物:哥倆相互之間的打情罵俏,直令女兒國國王的眉目傳情黯然失色。

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單純而美好,豬與猴子這一對活寶,給我們傳遞了太多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即使是那些整日為生計奔波的妖怪,為了能吃到唐僧肉,鍥而不捨、孜孜以求,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們的樂觀精神,還是令整日頹廢沮喪的一眾凡人自慚形穢。

論積極樂觀,只服黑熊怪

取經之事,歷史上不乏其人,卻多是有去無回。晉代法顯法師在《佛國記》里記述取經的悲壯,其辭曰: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

眾所周知,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師,他逾流沙、越蔥嶺,周行數萬里,遍游百十國,方求得西天真經,九死一生之間,自然配得上「民族脊樑」的讚譽。而《西遊記》一書,通篇的魔幻現實主義,也掩藏不住唐王御弟與他的寵物吃苦耐勞、砥礪前行的堅毅,恐怕這才是《西遊記》不朽的源泉所在吧。

最帥不過美猴王

內容整理自「佛系小說《西遊記》的前世今生」讀書會

時間:9.1 周六 10:00-12:15

地點:杭州大涵書店

參考書目:

1、人民文學版《西遊記》;

2、《煮酒探西遊:吳閑雲詳解西遊記》;

3、《老梁批西遊:神仙也有潛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讀梵 的精彩文章:

這位僧人只翻譯了兩卷佛經,卻傳遍了大江南北名垂青史

TAG:走讀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