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威震北方草原的5大名將:衛青排第5,霍去病第3,第1是他

歷史上威震北方草原的5大名將:衛青排第5,霍去病第3,第1是他

在中國歷史上不管是匈奴,還是突厥,還是蒙古,他們都是北方草原上強大的存在,在不同時期,他們都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中原王朝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就不得不派出名將出擊或者戍守北方疆界。下面就盤點一下歷史上威震北方草原的5大名將。


第五名: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第二位皇后衛子夫的同母異父弟,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青睞後,衛青也平步青雲。公元前129年匈奴南犯,漢武帝命衛青為車騎將軍,共發兵四路,迎擊匈奴,衛青首虜700人,取得勝利。第二年匈奴再次進犯,衛青率大軍掐斷匈奴的後路,活捉數千人,收回了河套地區。之後匈奴每次進犯,衛青都能克敵制勝,連戰連捷。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定遠征匈奴,就調集14萬匹戰馬和50萬步卒為後勤,授予衛青騎兵10萬,步卒10餘萬,跨漠遠擊匈奴。

這一戰打的非常慘烈,衛青最終在優勢兵力下取得了大勝,擊潰了匈奴漠南的主力。然而漢軍的損失也非常的大,出征的14萬匹戰馬僅剩3萬多匹,兵士也死傷大半,而且長途周轉糧草及兵馬器械,耗費巨大,直接導致國庫空虛,為此漢武帝不得不設置武功爵,來籌集軍費。衛青雖然是漢朝的名將,屢戰屢勝,然而其出兵都是大兵團作戰,消耗甚多,並且每次都是擊潰戰,不能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至於敵人很快就死灰復燃,所以與前四位相比,將其排列第五。


第四位:蒙恬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他的祖父蒙驁和父親蒙武都是秦朝將領。秦始皇兼并天下後,北方的匈奴時常進犯,成了始皇帝的心病。於是始皇帝就派蒙恬將兵30萬北擊匈奴。蒙恬也不負眾望,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最終在蒙恬卓越的指揮下,秦軍步兵以步克騎,並與秦軍騎兵協調作戰,大敗匈奴,據歷史記載,匈奴經此一戰後遠去大漠700里,從此不敢南下牧馬。

蒙恬一戰重創匈奴,打出了秦軍的威風,讓耀武揚威的匈奴十幾年不敢進入秦朝的疆界,因此僅此一戰,蒙恬便被稱讚為華夏第一勇士。蒙恬雖然一戰成名,然而他亦是大兵團的擊潰戰,並沒有徹底消滅匈奴的主力,然而從戰果上看他一戰讓邊疆安定幾十年,略勝於衛青,排名第四。


第三位: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其作戰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和大迂迴,大穿插,用兵非常靈活,17歲時跟隨衛青出征,以800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殺的四散逃竄,因此被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19歲的霍去病再次出擊匈奴,在河西走廊殲滅敵人4萬餘人,俘虜眾多。元狩四年,21歲的霍去病率騎兵5萬,向北進軍兩千多里,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83人。並一直縱兵追擊到狼居胥山,俘獲匈奴的祭天金人而還。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然而可惜的是霍去病勝利凱旋後卻英年早逝,成為漢朝的一大損失。但是他以優勢騎兵,深入敵境,進行了多場殲滅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並以戰養戰,減少了國家龐大的後勤開支,開創了歷史的先河,因此排列第3.


第二名:李牧

李牧是趙國的良將,長期在趙國北方戍守,防備匈奴。每次匈奴來襲,他都快速讓百姓進入城中,堅守不戰,時間久了敵人都覺得他膽小。連趙王聽完讒言都對他很不滿意,要撤掉他,結果新到任者頻繁出兵,都被匈奴打的大敗,損失慘重。無奈之下,趙王只好再次請李牧出任。

李牧到任後一如往常,匈奴也像繼續恥笑他膽小如鼠。數年後,李牧認為反擊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挑選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打硬仗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他讓百姓到處放牧,牛馬羊漫山遍野。匈奴人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佯裝敗退,於是匈奴單于就帶著大隊人馬入侵,李牧布下奇兵,等匈奴進入口袋,就張開左右翼進行包抄,大敗匈奴,圍殲10多萬人,並乘勝進擊,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帶著數百人逃跑。這一戰,李牧僅憑趙國一郡之力,便圍殲匈奴數十萬主力部隊,消滅了匈奴的有生力量,並連滅2國,此後十多年,匈奴聞李牧名不敢接近趙國的邊境。李牧因此排第二。


第一名:李靖

李靖是唐初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帝國的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並有多部兵法傳世,但可惜的是都已經失傳。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皇位還沒坐穩,北方的突厥就率領十餘萬大軍直逼長安,抵達渭水河畔,對長安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最終經過談判,唐朝答應每年給突厥大量的財物,突厥才宣布退兵,突厥的耀武揚威此後也成為李世民內心的一個巨大恥辱。

貞觀三年,突厥內部出現分裂,李世民遂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對突厥發動了軍事進攻。貞觀四年,李靖率3000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大雪,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冒著嚴寒大雪行軍,當唐軍突然出現時無不大驚失色。在夜幕的掩護下,李靖揮軍猛擊,頡利可汗倉皇逃跑。同年2月,頡利可汗在唐軍的打擊下向李世民求和。李靖卻料定頡利的求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於是他在唐朝的使者前往北方與頡利談判時,調遣一萬精騎,攜帶20天的口糧,出其不意的前去襲擊。

頡利見到唐朝的使者,以為自己的緩兵之計奏效了,就不加防備,結果沒想到唐軍隨之出現在他的四周,開始兇猛的向他發起攻擊。倉皇之下,頡利再次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又被李績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頡利不久後也被李道宗抓獲押致長安,東突厥在李靖的打擊下宣告滅亡。李靖料敵如神,用兵出其不意,以少量的兵力便能收到巨大的打擊效果,因此名列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非讀史 的精彩文章:

叛將走投無路問家奴該怎麼辦?家奴悄悄走到背後,對頭就是一刀
唐伯虎一生失意潦倒,到了晚年唯有這件事讓他最為快樂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