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黃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從2008年被認定為全國首家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到2011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再到2017年,在「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盤點網路直播跨年盛典」上榮膺「最具實力園區」稱號……張江文創一直勇攀高峰。近日,「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主題採訪團走進張江,深切感受到張江的高度、深度,更體會到文創產業給予張江的溫度。

創新創業的活力張江

國創中心建築外景

在張江北區中環旁,近龍東大道與申江路交叉口處,有一處別緻的群落十分吸睛。黑色外牆以藍色做點綴,科技范兒十足。這就是被張江人戲稱「樓上種樹的黑房子」的張江國創中心。這裡原本是進行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老廠房,而如今,已被改造建設成了上海單體體量最大的眾創建築。從老廠房變身科學城新地標,張江國創中心如何激活內能「爆發點」,成功破繭?

走近張江國創中心,看不到昂貴的建築用材,國際化的建築裝飾設計風格,讓舊廠房、舊倉庫改造的眾創空間,出手不凡。建築內部,素水泥主導的多樣化空間中,在一抹橘紅、一塊塊明黃的點綴下,建築群落樸素中暗藏巧思,極具現代氣息。此外,整座建築不設封閉式大門,從建築的東、西、南三扇大門就可以直通建築中庭的共享空間,凸顯張江的開放包容。採訪過程中,在一層的辦公區域,不時可以偶遇「元氣滿滿」的掃地機器人,活力十足。

張江國創中心不僅是工廠改建園區的範本,也是眾創試驗樣本。目前,以「互聯網+」為主導,聚焦智能製造、人工智慧、文化創意三大產業的張江國創中心吸引了一批國內外行業領先的企業入駐,包括激光器及相關光電子產品生產商相關公司、已獲得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的創新互聯網企業上海只二網路科技、高新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日立高新技術公司等20餘家優秀企業。

別具一格的生活張江

「改頭換面」後的張江國創中心有別於傳統的辦公樓和產業園區,精心打造3大創意空間,為創業者打造了豐富的配套設施、共享空間,甚至還有白領公寓,使創業者可以在不出100米的範圍內,滿足工作、生活和休閑需求。

出租屋也能活出精緻感。針對周邊工作者以年輕群體居多的情況,張江合作方上海萬科發揮房地產運營強項,在張江國創中心引入了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泊寓」,為從業者提供就近的居住空間。這裡不僅通過智能化管理實現空調和熱水器的遠程遙控,而且單人間全部採用精裝修,並設有健身中心、閱讀區、咖啡區、休閑區、公共廚房、烘衣區等休閑場所。

位於樓頂的「天光花園」,則被精心打造成了一個集眾創辦公、產品演示、休閑小憩於一身的大體量共享空間。設有彩虹跑道、迷你高爾夫推桿場、露天廣場、休閑露台等,供創業者、承租者運動及娛樂;園區的創業大街上商業配套功能齊全,開闊的中心廣場可以成為創業活動的秀場。而就在今年6月,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學院的畢業服裝展就在國創中心的二樓空間舉行,時裝模特的曼妙身姿與工業范兒的國創中心交相輝映,別具一格。

張江科學城書房

忙於生活的同時,別忘了滋養有趣的靈魂,在國創中心還專門建有一座「張江科學城書房」。有別於傳統書店或圖書館,除圖書銷售、圖書借閱功能外,書房更是張江科學城黑科技展示交易中心、新零售智能商業中心及多元社交平台。喜馬拉雅、閱文集團、滬江、小蟻、小派、元趣……這些張江文創企業在這裡開闢有專區,它們的文創產品,在這裡獲得了更好的展示效果。

產業完整的生態張江

閱文集團

今天的張江,文創產業已形成了原創內容生產、內容運營、底層技術提供、終端顯示開發、配套支持產業等五大產業集群。並加速以「文科融合」帶動產業增速。如原創內容生產鏈彙集盛大遊戲、閱文集團、Bilibili等優質內容生產企業;滬江、喜馬拉雅FM、特贊等企業助力內容運營鏈;眾人科技、七牛雲、達觀數據等技術驅動企業為底層技術提供鏈保駕護航;小蟻科技、微鯨、寬創國際等企業為終端顯示開發鏈加大馬力;WiFi萬能鑰匙、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學院等在配套支持產業鏈方面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堅實後盾。

在這一生態氛圍中,我們感受到科技基因的張江,同時也是與你我生活密切相關的張江。晨間,戴上耳機,打開滬江網校,在線學習小語種;擁擠地鐵里,可以盡興閱讀閱文集團出品的網路文學;開車路上,開啟小蟻智能行車記錄儀,讓駕駛酷炫起來;打開喜馬拉雅FM,讓最愛的節目伴隨旅程;到達目的地,使用喜泊客智能停車系統,既安全又省心;打開電腦,達觀數據提供深度搜索;更有特贊大數據營銷策劃,共同為高效辦公助力;外出備好WiFi萬能鑰匙,隨時隨地享不停;用餐時刻,全民直播電競直播、追B站新番和彈幕互動,多種娛樂「任性」選擇。晚上,張江當代藝術館、昊美術館、張江戲劇谷,串起張江的藝術走廊……

張江戲劇谷

張江已經形成文創產業高度集中的態勢,園區產城融合水平也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以內容IP為核心,以創業家等先鋒人才為驅動,以高新技術為引擎,以優質服務為保障,企業圈層梯度合理有序、文創產業快速集聚發展的園區生態。根據國家文化產業的最新統計口徑,截至2017年底,張江文創產業企業數達到1818家,實現營業收入1563億元,增長13.4%;利潤總額160億元,增長超過8%;應交稅金114億元,同比增長22%。

未來,張江文創園還將帶來哪些場景革命?也許,這有太多的未知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創新的張江時刻涌動著改變世界的夢想和超越現實的力量,張江始終與堅持夢想者同行!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去不掉的火箭發動機「銹疾」
我國自主研發第四代外骨骼機器人問世;音樂療法或有助治療痴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