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賞古今名家筆下的一抹秋色

賞古今名家筆下的一抹秋色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方式描繪了秋的景緻。在這初秋到來的時刻,讓我們隨著大師的作品,賞一抹秋的色彩。

南宋詩人劉翰曾創作《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立秋將至,暑去涼來,似乎總能觸發纖細的情緒產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方式描繪了秋的景緻。在這初秋到來的時刻,讓我們隨著大師的作品,賞一抹秋的色彩。

巨然(五代)《秋山問道圖》

《秋山問道圖》是一幅秋景山水畫,主峰居中顯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構圖法。圖中山峰氣勢溫和厚重,石少而土多。中部是山間谷地,密林之中露出茅屋數間,一條小路自柴門蜿蜒通往深谷。茅屋中一人依稀可見,他正坐於蒲團之上與後邊側身坐著的人侃侃而談,那人大約就是問道者。畫面下部畫有曲折的坡岸,坡岸上樹木叢生,皆偃仰多姿,水邊的蒲草正隨著微風輕輕搖擺,一派秋高氣爽之意。作者用淡墨長披麻皴,顯出土石渾厚的質感。山頭處用水墨烘染塊塊卵石,以焦黑點苔,沉著利落,使整個大山更具有靈動之感。整個畫面氣勢空靈,生機蕩漾。

蘇漢臣(北宋)《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描繪了兩個兒童在秋日的花下嬉戲的情景。憨態可掬的孩童所專註的是一種「推棗磨」的遊戲,這對於現在人大概是遙遠而陌生的玩意兒了。或許白芙蓉花枝頭上那幾行清高宗乾隆御筆辰翰,能勾勒出幾筆潦草的輪廓(畫作的左上方乾隆手書的七言絕句):「庭院秋聲落棗紅,拾來旋轉戲兒童。丹青詎止傳神詡, 寓意原存相讓風。」

劉松年(南宋)《四景山水圖卷》之秋景

最能體現畫家劉松年的藝術風格和成就的,當數《四景山水圖卷》,其四段分別描繪杭州春、夏、秋、冬四時景象。其中第三幅所繪秋景,老樹經霜,朱紫斑斕,庭院環繞以樹石圍牆,有小橋曲經通幽,與外部湖山景觀相隔離,似乎有遮擋秋之意。「天如水色」湖水與天色渾然一體,人在其中居住若如仙境一般,透過樹木與山石的空隙,幾間屋宇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中,庭中窗明几淨,有一高士獨坐在屋內,一派閑情逸趣,不減文人半點雅緻。橋邊欄杆處一孩童似在園中戲水,又或正在給水煮茶吧,畫面中有兩座小橋分別在園門的內外,兩橋結構各不相同,使人在進出園子時有著不同的玩味、不同的感受,可見畫家在繪畫中又是何等的精細入微,把這些細節都完美的表達在畫面中。正是李白詩中「秋色無遠近,山門盡寒山」的化人意境。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劉繼卣:工筆畫里的「大聖歸來」
從富家小姐到革命女傑,再到書畫界泰斗!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