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信用與名譽

星雲大師:信用與名譽

星雲大師:信用與名譽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信』之一字,乃『人』『言』也。一個人如果講話沒有誠信,就如『九色鹿』故事中的『人中鹿』,即不成其為人也;反之,一個守信用的人不但能夠贏得別人的信賴,而且善名美譽也會隨之而來。

信用是維繫人我關係的綱常道德,守信用的人,必然是個講義氣的人。信義是立業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的美德,背信忘義則是人格操守的一大污點。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可以考驗一個人是否守信用,例如約會守時否?講話誠信否?承諾兌現否?

信用是既經承認了的諾言,必定終生履踐之。佛教講『不妄語』,就是守信用,有信用的人,絕不會『信口雌黃』,也不會『信口開河』,更不會『信口胡說』,而能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到底。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除此之外,如不仿冒、不盜印、不作偽證、不詐欺、不非法侵佔、不惡性倒閉等,都是守信的行為。能守信用的人,一句話勝於法律;輕諾寡信的人,即使訂了契約,也難保靠得住。

信用,是一個人成功的里程碑。在商場上,信譽就是無形的資本,珍惜信用,不但為自己增添資本,也能成就別人的好事。信用不只在商場上無往不利,家庭中,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乃至情侶、朋友、同事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更不能因利而背信忘義。

春秋時代群雄並起,局勢混亂,晉文公為了對楚成王信守承諾,故而『退避三舍』,成為履行國際諾言的高貴行為;秦末楚漢相爭之際,項羽帳下的大將季布,重視然諾,故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語。

反觀近年來中華民國在外交上常因友邦背信而頻頻受挫,雖然政治上本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國與國之間唯有互相信守承諾,才能確保世界的和平。

信用即財富,所謂『一諾千金』,金錢丟了可以再賺,名譽丟了則永難彌補。因此,小至個人立身處世,大到國際間的永久和平,都不能喪失信用。信用是吾人能立身於天地之間的基礎,豈能小覷乎?(摘自《人間福報》)

聲明:本圖文來自「新浪佛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國內佛教自媒體中的著名網路媒體平台,其創辦人朱慧丹女士歷時7年克服重重困難創辦的佛教文化及傳統文化傳播平台,平台下設:中華佛緣雜誌編輯部、中華佛緣禪樂團、中華佛緣書畫院。朱慧丹女士自費走訪了國內各大寺院採風調研,拜訪了多位大德高僧、佛友、居士,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平台籌備舉辦過多次大型公益活動,歷盡所能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地址:北京東城區安樂林路69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夢參長老:念佛時該如何觀想

TAG:中華佛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