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古建石雕——「須彌座」

古建石雕——「須彌座」

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壇」,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薩像的台座。須彌即指須彌山,在印度古代傳說中,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說指喜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須彌座整體結構簡單明了,分為三段式,中部稍微往裡凹陷,上下端部突出。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石雕須彌座緊隨其後,也來到了這塊風水寶地。正因為中國古建築本來就有著顯著的台基,須彌座很快就被接受了,並開始在中國大放異彩,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石材研習社(IDstone5A)

中國最早的須彌座出現於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時期的雲岡石窟。

這個時期的須彌座造型簡單,只有一些簡單的紋樣裝飾,具有明顯的佛教藝術特徵。隨著當時佛教建築的發展需要,須彌座漸漸演變成後來高級建築物的基座。至唐宋止須彌座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須彌座使用明顯增多,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建築物底座形式,尤其是在壁畫中的建築物下更為突出,它的造型和裝飾構圖開始變得複雜多樣。

這時,須彌座已從神聖尊貴之物,發展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建築基座的裝飾形式。須彌座發展到明清時期,造型和裝飾不再像原來那樣飽滿豐富,但技巧手藝卻達到一定的境界。須彌座的構成形式也漸漸地流傳到民間,廣泛地用來作為建築及裝飾構件,如牌坊、石獅、香爐等的基座。

雲岡北魏石窟的須彌座是一種上下出澀、中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澀加多,且有蓮瓣之類為飾。

束腰部分顯著加高,並有束腰柱子(蜀柱)將之分割成若干段落,這類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線。

唐塔上出現兩層用須彌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壇台、神龕、傢具以至古玩與假山。須彌座已從神聖尊貴之物,發展成為由土襯、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和上枋等部分組成一種疊澀(線腳)很多的建築基座的裝飾形式,通常用於尊貴的建築物基座。

後來一些傢具,如屏風之類的底座也經常採用這種形式。一種側面上下凸出,中間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漸演變而來。最早實例見於北魏石窟,形式比較簡單,雕飾不多。

從隋唐起使用漸多,成為宮殿、寺觀等尊貴建築專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漸複雜華麗,並出現了蓮瓣、卷草等花飾和角柱、力神、間柱、門等。

宋《營造法式》中規定了須彌座的詳細做法,北宋大匠李誡寫的《營造法式》中明確說到須彌座壘砌制度。由上至下,各式各樣的磚鑲嵌其中,製作起來繁瑣且複雜,然而它卻在宋代風靡一時,雖然實際過程中可能會有略微不同,但總體一致。

從元朝起須彌座束腰變矮,門、力神已不常用,蓮瓣肥碩。此時,須彌座更多的應用到了柱子、壺門上,但在其形式中仍能看出宋代的影子。多以花草和幾何紋樣做裝飾。

明清時期須彌座開始了多樣化發展,形式更簡單但裝飾也更多且精美,打破了原有的傳統形制,你可以從中聞到濃濃的生活氣息,它開始廣泛出現在各個地方。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築物中,清式須彌座欄杆尺度較宋式為小。

熱點推薦

文章底部新增留言功能,歡迎踴躍留言評論

微信ID:stone5A

微信ID:scsc365

微信ID:chinastone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材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石材翻新機磨片損耗不均勻,劃痕無法修復怎麼回事?
大理石用對了,客廳更有品味

TAG:石材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