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實力大紅袍都有哪些特徵?

實力大紅袍都有哪些特徵?

武夷茶王大紅袍,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839年鄭光祖的《一斑錄雜述》,文中指出大紅袍於19世紀50年代便盛行於世。縱觀古時今日,大紅飽皆受茶人偏愛推崇,時至今日,其更是名聲大噪,蜚名海外,譽滿中華。這樣一泡能用實力說話的大紅袍,到底具備了哪些要素?

無香不識茶

武夷岩茶,無茶不香。清代茶僧釋超全讚譽武夷岩茶之香曰「如梅斯馥蘭斯馨」,精妙到位。武夷岩茶品種不同、做青程度不同、火功不同等條件,做出的成品茶大體有花香型、花果香型、果香型,還可以具體到諸如:蘭花香、蜜桃香、雪梨香、梔子花香、奶油香、乳香、脂粉香、糖果香、桂花香、棕葉香等等。

而這些或優雅或馥郁的香氣中包含著一泡茶的品種香、工藝香和地域香,通過對香氣清濁、類型、長短等維度的判斷,我們可以辨別這是一泡什麼茶,大抵上產自哪裡,工藝如何,進而大致推斷其品質優劣,價格高低,此所謂無香不識茶。

無水不識岩

明末清初,武夷茶的種植區域漸漸的從洲地往現在的三坑兩澗方向發展,以三坑兩澗為代表的正岩茶區,生態條件優越,植被豐富,土壤肥沃,茶農們依岩植茶,茶品突出,方為貢茶。這說明,武夷岩茶自古講究「山場」文化,深諳「山場」對岩茶品質的影響十分深刻。

味覺靈敏的人和多年飲茶的老行家是可以從舌本去辨別茶質好壞、山場好壞的。清代好喝茶的乾隆皇帝說:「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其中,骨鯁便是意指茶湯具有咀嚼感,這茶湯的醇厚感更大程度上是由「山場」決定的。清代文學家梁章鉅《歸田瑣記·品茶》一文中將武夷岩茶品質分四等「香、清、甘、活」。前兩者重在說香氣,後兩者便重點在於點評茶湯滋味的好壞了,而「甘、活」的主要作用便是由「山場」決定的。武夷岩茶自古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茶質如何,更是辨別其是否岩茶的最主要依據。此所謂無水不識岩。

無韻不風格

中國名茶皆有韻,武夷岩茶的「岩韻」、鐵觀音的「音韻」、西湖龍井的「雅韻」、嶺頭單樅的「蜜韻」、黃山毛峰的「冷韻」、凍頂烏龍的「喉韻」、鳳凰水仙的「山韻」、普洱茶的「陳韻」等等,中國名茶無韻不風格。

「韻」是一種感覺,是品飲好茶之後,身心自然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和回味。佛家有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喝好茶是自然令人有「餘音繞梁」之感的,韻自留長,定有念想,必有回味。

喝到有「韻」的茶,必然產生兩種效果:一是留在口中的餘味,二是留在腦中的想像。

自2016年5月

微茶網推出第一款茶品之後,一直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所幸,有一群中肯、信任、良善的茶友為我們出謀劃策、 竭誠盡智,

由衷感謝!

一年之計在於春

開春之際,我們也要跟上腳步上新,今年首推大紅袍貳號

這是一泡怎樣的大紅袍呢?

總結起來的簡單三句話就是:

無香不識茶,無水不識岩,無韻不風格

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柔糯細潤,自帶清涼感,回甘生津,十泡有餘味。

建議採用雙泡法:

先用蓋碗沖泡近10泡,之後換爐壺煮茶之法,滋味更加甜糯,糯米香帶花香乳香,非常誘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的「毛茶」該怎麼品,才稱得上精品
泡茶注意這些細節,茶湯驚艷到你!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