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下堂之妻,敬請出國:蔣介石是如何拋棄陳潔如的?

下堂之妻,敬請出國:蔣介石是如何拋棄陳潔如的?

作者:金滿樓

1926年後,蔣介石通過各種政治手腕而攫取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隨著其地位的變化和權欲的膨脹,蔣介石對夫人陳潔如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了。

和之前的髮妻毛福梅、侍妾姚冶誠所不同的是,陳潔如是蔣介石費了心思親手追來的。然而,和大多數風流男子一樣,蔣介石對陳潔如同樣是日久生厭,終於分離。

除了政治考量的因素之外,蔣介石與陳潔如的婚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陳潔如出身小家碧玉,沒有見識過大場面,加之年齡偏少,治家無方,令蔣介石多有怨言。

如1926年6月20日日記中,蔣介石即抱怨稱:「潔如不知治家之道,完全如一小孩時,不如吾意也。」

同年11月12日,北伐前線的蔣介石接到陳潔如來函,「知其遷租七十一元大屋,不勝憤恨。招搖敗名,年少婦女不得放縱也。」

事實上,早在1926年7月30日,蔣介石就在寫給張靜江的信中吐露了離棄陳潔如之意:

「潔如之游心比年歲而增大,既不願學習,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紛亂萬狀。此次行李應用者皆不檢點,而無用者皆攜來,徒增擔夫之勞。

請屬(囑)其不管閑事,安心學習五年,或出洋留學,將來為我之助,如現在下去,必無結果也,乃害其一生耳。如何?」

綜合而言,主要還是蔣介石地位的上升導致其對擇妻的標準有了新的變化。以此衡量,陳潔如沒有高貴的出身和顯赫的門庭,由此也就缺乏豐富的人脈,這對蔣介石的仕途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此時,蔣介石也有了新的婚姻目標,那就是宋家三妹宋美齡。相比而言,宋家的政治地位和人脈顯然對蔣介石的未來大有裨益。

為此,據說蔣介石還對陳潔如撒了一個謊:「給我五年時間,你去美國進修。五年之後,我定恢復與你的夫妻關係,否則天打雷劈,放逐海外,永不回來!」

然而,就在其登船遠赴美國之時,無線電廣播卻播放了一則消息,那就是蔣介石宣布與原配毛氏正式離婚,「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與中正脫離關係……」

對此,陳潔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後還是心如刀絞、淚水盈眶而流。之後,陳潔如幾次要跳海,均被護送者、張靜江的兩個女兒勸阻。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舉行婚禮。婚禮上,蔣介石「見余愛姍姍而去,如雲飄露荷,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不置余身是何處矣」。

次日,蔣介石又云:「在家與愛妻並坐擁談,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擬」。

然而,新人歡笑的背後,卻是舊人難掩的淚水。

此刻,21歲的陳潔如孤身在美,其曾致信昔日閨蜜、張靜江的夫人朱逸民:「想起往事,淚下如注,使我毛骨悚然也,我心成片而哀疼,有誰來愛憐我?」

之後的日子裡,常有人問起她與蔣介石的故事,但陳潔如選擇了沉默。

在美國的五年里,陳潔如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據說還在哥倫比亞大學修得教育學學位。爾後,她回到國內並隱居上海。抗戰爆發後,陳潔如一度避往重慶。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後,陳潔如也輾轉到了香港。1962年,在風聞陳潔如與人合作寫回憶錄後,蔣介石派人給她送來一封簡訊,其中云:

「往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嘗須臾去懷。」

最終,這份已完成的回憶錄以32萬美元的代價封存,陳潔如承諾:在蔣介石及自己生前不予出版。

1971年2月21日,陳潔如在香港去世,終年65歲。去世前,陳潔如給蔣介石寫了一份遺書,其中云:

「30多年來,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為保持君等家國榮譽,我一直忍受著最大的自我犧牲,至死不肯為人利用。」

有人或許會問:蔣介石一生中最愛的人是誰?她不會是毛福梅、姚冶誠,而可能是陳潔如和宋美齡當中的一位。

總的來說,蔣介石也是陳潔如一生中唯一的男人,但陳潔如是不是蔣介石一生最真摯的所愛?這就不好說了。

按:陳潔如去世後,其後事由養女陳瑤光赴港料理,其後骨灰被送往美國安葬。異國孤墳,正如其生前一樣,在寂寞中來,亦於寂寞中去。

另據報載,2002年4月7日,陳潔如的養女陳瑤光和陳瑤光的兒子陳忠人、陳瑤光的女兒三人帶著陳潔如的骨灰歸葬上海福壽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二十多年來,我所記得的世界盃與足球往事
「風流聖人」誰第一:主張男女平等的康有為為何妻妾成群?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