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飛船泄漏事件大反轉:不是微隕石,而是人為乾的!

飛船泄漏事件大反轉:不是微隕石,而是人為乾的!

這個世界總是給我們意外。

來自全球著名科技網站Gizmodo.com、美國ABC、CBS、俄新社等多家媒體報道,俄羅斯航天局最新披露:

8月31日聯盟號飛船空氣泄漏事件,最初判斷由微隕石撞擊造成的,而最新調查結果卻是「人為鑽孔造成的」!

怎麼突然來個大反轉?到底怎麼回事?

本周一,9月3日舉行的電視新聞發布會上,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總幹事德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這次飛船艙體空氣泄漏事件,是由「技術失誤」造成的。

這位軍人出身的俄羅斯強硬派人物解釋說,現在已經排除了最初判斷由微隕石撞擊造成的。

強有力依據主要有兩條:

根據最新調查,聯盟號飛船軌道艙艙壁出現的孔洞,是從內部擊穿,而不是從艙外撞擊造成的

孔洞旁邊還有鑽頭造成的劃痕,就像鑽孔者沒拿穩電鑽,鑽頭跑偏了產生劃痕。被戲稱為「這是由一雙顫抖的手乾的」。

既然斷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孔洞——關鍵問題來了:

到底是意外事故,還是蓄意破壞?

這位航天局局長厲聲道:「我們正在考慮所有的可能性。我們一定追查到底,最終查出對這個孔洞必須負責的人。」

要知道,聯盟號載人飛船背後的建造者,可是安吉亞太空公司(RKK Energia),俄羅斯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大功臣——一向被視為俄羅斯最靠譜的航天製造商和承包商。

問題是:如果說問題出在製造環節,為什麼飛船發射前、對接國際空間站前後,多次測試加壓卻沒啥問題呢?也沒查出什麼問題呢?

根據兩名俄羅斯宇航員現場檢查發現,艙壁孔洞周圍有膠水塗抹痕迹。

這就意味著:飛船在製造過程中,被人為鑽出一個直徑2毫米的孔洞,然後被一種膠水封堵上,即使經過空氣加壓測試,也不會檢查出問題。直到飛船在太空逗留近三個月,這種膠水干透了,從孔洞里擠出來,結果才導致艙壁孔洞漏氣,最終造成了聯盟號飛船空氣泄漏事件。

既然是推斷「人為鑽孔」,那麼到底是操作失誤,還是蓄意破壞?

業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最有可能是操作失誤。

不妨設想一下:一名手法不俐落的工程技師不慎鑽出一個孔洞,趕忙用強力膠水封堵,以為這樣就可以掩蓋過失,平安無事了。

要是蓄意破壞的話,最可能是應該鑽出更大的孔洞,再使用強力膠水暫時封堵,這樣不僅可以繞過多次空氣加壓測試,最終還會導致更快更危險的空氣泄漏。

根據歐空局一份報告稱,這個2毫米孔洞,即使是在最大空氣泄漏狀態下,至少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對國際空間站構成真正威脅。

更耐人尋味的是,早在聯盟號飛船空氣泄漏事件曝光的第二天,NASA就曾公布過直徑2毫米孔洞的特寫照片,並且一直聲稱是「初步查明原因是微隕石造成的」,但隨後不久便刪除了照片。直到現在也沒有給出進一步解釋。

看來,很可能是NASA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事件原委,只是又礙於屬於俄方管轄區,而且也沒造成什麼實質性威脅,所以也就默不作聲,作壁上觀了。

儘管400公里之上,國際空間站沒什麼國境線之說,卻存在著多條隱形線。難怪有人說,正是看不見的規則規律,才決定了世界運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引力波 的精彩文章:

人類為啥還沒有登上火星?
邊充電邊玩手機,年輕CEO慘死家中!怎麼才能躲過手機爆炸?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