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的運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冷的運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資本主義歷史上,某些技術發明深刻改變了世界,然而寂寂無名。生產和輸送冷氣就是其中之一。把溫度降下來,將食物冷藏保鮮,這些看似尋常的技術,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然而很少人知道,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

人類使用冰塊的歷史悠久,可冰塊作為商品,供普通人消費,還要等到19世紀。在當時,用天然冰塊吸熱幾乎是唯一的製冷方法。

美國商人發明了一種運輸冰塊的方法:在極寒地區採掘冰塊,以木屑包裝,用隔熱石壁減少溫度傳導。這種方法製成的「冰櫃」,即便是夏天,也能長途運輸。成本當然很高,還是有人願意為了涼爽付錢。

一開始還只是醫院和富人購買,隨著需求增加,采冰成為產業,價格逐步降低,美國人開始大規模消費冰塊。19世紀中期,紐約超過一半家庭每天都在用冰。那時還沒有冰箱,冰塊通常用於直接食用和保存食物。大型屠宰場也在囤冰,以便於肉類的穩定供應。

冰塊要從天寒地凍的北方採掘運來,成本實在太高了,人們開始尋求人造冰的方法。當時化學知識已經進步,氨氣早就發明出來,科學家們嘗試用液氨製冷。氨氣有毒,液氨製冷也非常危險,但是抵擋不住人們對冰的渴望。

新型液氨制冷機發明出來後,每小時能制出數百磅冰塊,人造冰很快成為市場主流。很快有工程師設計出最早的冷藏車:將冰塊放在筐內,積壓在肉上。車子開到一地,冰塊用得差不多,換上當地新鮮冰塊,繼續前行——和今天的汽車加油差不多。「冰塊接力」使食物得以長途運輸,牛肉開始成為國際貿易的內容。

「冰塊接力」無法滿足海上貿易對冰的渴求。尤其熱帶地區,哪怕囤積再多冰塊,還是難以跨過炎熱的赤道。於是有了海運冷凍船。說起來簡單,就是把液氨製冷設備搬到船上,可製作起來卻不容易,工程師經過多次失敗,終於造出性能可靠的冷凍船。

1879年,一艘名為「斯特拉斯列文號」的冷凍船從悉尼港出發,駛向倫敦港。船上載著40噸牛羊肉,一路穿過炎熱的赤道、印度洋、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再橫跨地中海,於第二年春天抵達倫敦港。這趟行程長達幾萬里,歷時數月。船隻抵達倫敦,人們打開船艙時發現,40噸牛羊肉還是硬梆梆的肉塊,並沒有變質。

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水平就已超過歐洲各國,可是說到飲食,卻乏善可陳。到19世紀晚期,牛肉經常出現在英國民眾餐桌上,英國人的飲食水平終於超過歐洲各國。這種改善很大程度歸功於海上冷凍船的發明。

阿根廷擁有世界最優良的草場,有條件大規模生產優質牛肉。過去這些牛肉很難跨越大西洋,如今海上運輸難題解決,阿根廷國內鐵路也鋪設完成,大量牛肉源源不斷運往歐洲。阿根廷成為歐洲的牛肉倉庫。

20世紀初,阿根廷每年出口往歐洲的牛肉就達36萬噸。這是什麼概念呢?直到今天,阿根廷除了國內消費200多萬噸牛肉,往外出口的牛肉也不到30萬噸。可以說,阿根廷的牛肉出口從一開始,就站在相當高的起點上。牛肉出口給阿根廷帶來了巨大財富,這個南美國家早早就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冷凍減少食品腐敗,牛肉走上餐桌,這些都有利於改善國民健康。歐美民眾吃肉的比重大大提高,東西方飲食文化也呈現出明顯分野。一般認為,歐美人均壽命大幅提高,正是緣於飲食結構的改善。

冷的運輸,其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最初的製冷是將食物緩慢降溫,直至凍成冰塊,而解凍後的食物,則黏糊糊一團。食物沒有變質,也實在談不上新鮮。這當然會限制冷凍食物的銷量。只不過那時候人們以為這很正常——冷凍食品並沒有變質,挑什麼口味呢?

後來一位科學家偶然發現,愛斯基摩人將魚從冰洞釣出後,短短几十秒內就會迅速凍住。解凍後的魚也不會綿軟一團,而是新鮮如活。原來,「慢凍」使水分子結晶撐大,而速凍產生的是微小水晶體,對纖維破壞較小。此法一經推廣,速凍成為冷凍主流,冷凍食品的銷量也有極大提升。

二戰以後,冰箱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庭電器的代表,有兩大影響:冷凍食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催生了最早的冷鏈物流業;「保鮮冷藏」的技術發展起來,冷鏈運輸開始多樣化,一些不適用於傳統冷凍的商品(鮮花、三文魚)進入國際貿易領域。與此同時,氟利昂取代了液氨;無氟製冷技術又被發明出來,製冷行業變得安全環保。

冷的運輸,是現代生活的標誌。一個國家想成為空調大國,其實並不容易。不僅要有穩定廉價的電力,結實保溫的住房,還要對民眾收入水平有一定要求。

同樣的道理,只有食物豐富、要求食品新鮮要求的家庭,才消費冷凍藏食品。一個食物匱乏,很少吃肉的國家,民眾是不會想到冷凍這回事的。當所有人都不滿足於吃飽,而是關心吃好,吃得新鮮健康,才會出現冷鏈物流。經濟運行水平越高的國家,冷鏈在物流行業所佔的權重就越高。

發達國家中,易腐食品的冷鏈流通率約95%-98%,某些產品冷鏈流通率更是達100%,中國大量生鮮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部分產品實現了生產和儲藏的低溫處理,可一旦進入運輸、銷售環節,又出現「斷鏈」現象。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受到冷鏈不足的限制。

冷鏈物流的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僅是技術問題,還面臨成本控制和標準化管理的難題。目前,國內沒有真正的冷鏈物流龍頭,行業發展水平比發達國家低。引進國外先進冷鏈經驗,是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捷徑。

最近,國內物流行業最重要的一條新聞是,順豐公司和美國夏暉公司達成合作,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專門服務中國市場。普通消費者不太熟悉夏暉是誰,在行業內,夏暉卻是公認的巨頭——不僅技術先進,還是供應鏈管理的標準制定者。

1970年代起,夏暉就是麥當勞御用的全球冷鏈供應商,伴隨麥當勞的腳步,進入中國市場。夏暉在中國的客戶包括雙匯、哈葯、廣葯等。像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這種場所,夏暉都是官方合作的物流供應商。可以說,哪裡對冷鏈物流有高要求,哪裡就有夏暉的影子。

這次順豐和夏暉成立合資公司,將帶來哪些改變呢?

對順豐來說,顯然是一次戰略性布局。順豐從2012年起成立順豐優選,就已涉足冷鏈配送。2014年順豐正式成立冷運事業部,推出「順豐冷運」(SF ColdChain)品牌,這些布局顯示出順豐的行業前瞻。順豐是國內物流行業的龍頭,有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還有雄厚的資本實力,由它打造中國先進的冷鏈物流體系,算是順勢而為。

一直以來,國內冷鏈物流體系比較落後。不僅冷藏車和冷櫃數量少,也缺乏管理經驗。夏暉在中國深耕多年,經驗豐富。順豐聯手夏暉成立新公司,屬於強強合作。王衛也寄予厚望:「冷鏈是順豐的戰略,新夏暉是承擔起順豐戰略的新公司」。

對冷鏈物流企業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傳統冷鏈物流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第三方供應商存在,為大大小小各種有需求的企業服務。比如餐飲、藥品和食品行業,都是冷鏈物流企業的大客戶。

如今時代已變,冷鏈物流企業也面臨競爭威脅。不僅物流企業在建立冷鏈部門,電商網站也在組建冷鏈團隊,至於盒馬生鮮這樣的新物種,電商和生鮮都有,冷鏈環節更不會旁落他人。一旦這些企業成長起來,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是動作遲緩的恐龍。

新的競爭格局下,冷鏈物流企業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擁抱新生勢力,用自己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他們成長,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將面向企業的傳統業務,改造成服務消費者的全冷鏈產業,是傳統冷鏈物流行業最大的價值。夏暉選擇與順豐合作,就不難理解。

順豐是一家有雄心的企業,它不僅要在傳統物流行業稱雄,還要成為冷鏈物流行業領導者。順豐成立新夏暉公司,顯然會引來競爭對手的忌憚和效仿,接下來也許會有激烈的競爭。這些變化對消費而言,顯然是大好事。

歐美人用將近一百年時間,實現從冰塊降溫到冷鏈物流的發展。中國人起步雖晚,後勁很足。中國物流行業世界領先,食品和生鮮領域的全冷鏈化,轉型升級的基礎非常好。順豐成立新夏暉公司,對這個行業而言,將來回頭看,也許是關鍵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城子 的精彩文章:

近幾年北京打車最難的一個周末

TAG:菁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