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早期中國空軍發展,晚清進入飛行時代,北洋政府造出最早的戰鬥機

早期中國空軍發展,晚清進入飛行時代,北洋政府造出最早的戰鬥機

2018空軍航空開放日,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空軍力量的發展和崛起。不過,在100多年前,中國的空中力量發展,卻讓人感慨頗多。

1905年,喜好新事物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從日本購進直徑約3米、高約10餘米,充以氫氣,下掛吊籃可載人的「山田」式氣球。這種以地面絞盤人工旋轉收放,使用旗語或電話與地面聯絡做爲軍事偵察用途的氣球。到了1908年2月,正式的「氣球隊」在湖北陸軍第八鎮成立,該氣球隊下轄50人左右,隸屬於該鎮的工程第八營。該營營長王永泉兼任隊長,日本人擔任教官。在該部的成軍儀式上,張之洞檢閱了氣球的試放,這是這是中國境內第一次有飛行器升空的正式紀錄,也預示著中國第一次進入到了「空軍」時代。此後,江蘇陸軍第9鎮,直隸陸軍第4鎮相繼成立的氣球隊。

不過,對於很多人而言,氣球與飛機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中國的氣球發展並不順利,很快就銷聲匿跡,反而是飛機的發展在早期緊跟著時代發展的潮流。1911年2月25日(清宣統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法國飛行員環龍(ReneVallon),駕駛他從法國帶來的」Sommer」式飛機從江灣起飛在上海上空進行飛行表演。雖然,在表演中環龍的飛機不幸墜落於公共租界的跑馬廳,環龍本人也因為重傷不治。但是,誰都無法否認,這是中國的土地上起飛的第一架飛機。而法租界的的也為了紀念他,在1912年將「法國公園」旁的一條越界修築的馬路命名爲「環龍路」(RouteVallon),即今日上海市南昌路西段。

環龍的不幸罹難,反而激起了中國人探索天空的勇氣和熱情。來自廣東恩平,自幼就隨舅舅赴美的馮如,逐漸嶄露頭角。這位在美國紐約學習機械學的中國年輕人,在聽說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的消息後深受鼓舞。尤其,是當他看到日本和俄羅斯兩國為了爭奪殖民地,在中國的國土上大打出手之際,更加激發了它「航空救國」的心。於是,馮如在舊金山向當地的華僑募捐,準備籌集資金建立飛機製造廠,自行研製飛機。到了1908年4月,馮如就製造出了第一架飛機,但是並沒有獲得成功。不多到了1909年,一架被命名為「馮如一號」的飛機,就在奧克蘭試飛成功。之後,在「馮如一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馮如二號」在1911年1月的試飛中大獲成功,飛行高度和距離都遠遠超過萊特兄弟。馮如研製飛機獲得成功的消息傳回國內,清廷就希望聘請馮如,讓他幫助清廷建立空中武裝力量,並且派出兩廣總督張鳴岐負責接待。滿懷愛國熱忱的馮如,立即放棄了在美國發展的機會,帶著各種助手和研製飛機的材料,不遠萬里回到祖國,在廣州建立了飛機製造廠。不僅之後,辛亥革命成功,馮如成為廣州革命政府的飛機長之後,他加緊製造飛機,準備為革命軍的北伐貢獻力量。可惜的是,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展示製造完成的飛行器,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呢製造的飛行器,在中國的國土上飛行。此次表演過程非常順利,但是在結束時因上升加速過猛造成失速,飛機不幸不幸墜毀,馮如年僅29歲的生命也停止了呼吸。

張之洞也好,馮如也罷,他們對天空進行探討,貨源自對新事物的喜好,或源自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所做的。更像是一位單打獨鬥的英雄。而中國真正有系統的建立航空領域的學校,是到了1912年的時候。當時執掌北洋政府的袁世凱接受了法國軍事顧問的建議,準備儲訓飛行及相關航務人員,以便將來建立一支強而有力的空軍作戰部隊。到了1913年,北洋政府並利用借貸方式獲得歐洲列強三十萬銀元的借款,並由財政部撥出其中的二十七萬銀元交由法人博樂向法國購買了12架「高德隆」(Guadron,包括」D」型3架、」F」型1架、」G」型4架、」G.II」型4架)型教練機,建立了北京南苑航空教練所(後稱南苑航空學校)。為了組建這所學校,北洋政府向法國購買了12架「高德隆」(Guadron,包括」D」型3架、」F」型1架、」G」型4架、」G.II」型4架)型教練機。北京南苑航空學校的建立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軍事目的,1913年冬,內蒙古發生民族衝突,北京政府即令南苑航校派機參戰,潘世忠奉命駕機執行偵察任務,為地面部隊提供了軍事情報。這是中國第一次把飛機用于軍事活動。這所學校一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覆滅之際方才停辦,共存在了15年,一共舉辦了4期。培訓了158名飛行員。

當然,飛機想要用于軍事用途,除了偵察之外,還要戰鬥。而中國第一架「戰鬥機」也誕生在南苑。當時的南苑航空教練所設有修理廠,由留法的潘世忠擔任廠長。他曾經以高德隆GIII與法爾曼(Farman)綜合改造出一架後雙翼飛機。這架飛機的動力採用漢陽兵工廠仿製法國的「格萊姆」(Gnome)80馬力發動機,機首裝有一挺湖北漢陽兵工廠製造的機槍,機身標有「1」號標號,稱為「槍車」。曾由蔣逵、何士龍試飛,可說是中國境內確有證可查的,自己仿製航空發動機及製成軍用機的始祖,這是中國最早自製的武裝飛機。而且,這架飛機的意義在於,證明了中國的飛行器研製方面,在當時依然與世界保持一致。要知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很長一段時間,歐洲各國在飛機上裝備具攻擊力的機關槍。可惜「南苑槍車」因發動機(也是由漢陽兵工廠仿造的)溫度過高,最後無法正式服役,但也表現中國人緊追時代甚至想要超前的企圖心。這不過,後來的各種宣傳,讓後世只知道馮如而不知南苑。要知道,,南苑的建立與馮如幾乎同時,而且規模與成效則遠大於馮如。

中國飛行器發展在初期並不落後於世界,但因為受制於國內政局的動蕩,最終在航空從「製造作坊」向大型「工業」發展時,中國就被西方國家遠遠拋在了後面。比如,中國也曾經成立海軍飛機製造處,試圖跟上這股潮流。海軍飛機製造處的起源,是民國初年海軍總長劉冠雄選派海軍學校員生赴美學習航空工程。當這批學生學成之後,其中的佼佼者巴玉藻與王助等人,就在愛國心的感召下放棄了在西方國家剛剛開啟的事業,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準備發展中國的航空工業。當時,海軍部準備利用馬尾造船廠現有的設施成立飛機製造工程處負責設計建造飛機。之所以選擇馬尾造船廠,就是因為馬尾船政局有設備和工料人力支持。而國庫空虛的北洋政府,拿不出一分錢經費。不過,這些從西方學成歸來的學子們,在克服了各種困難之後,還是在1919年8月造出了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不過,這架飛機但在測試時不幸墜毀。或許,應了那句老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甲型一號」墜毀後,海軍飛機工程處又先後造出來「甲型二號」,以及「海鷹一號」、「海鷹二號」、「海雕號」水上轟炸機,還有「江鴻號」、「江雁號」水上教練機。只後由於各種原材料和零件無法供應,所以海軍飛機工程處不得不在1930年被併入了江南海軍造船。而在此之前,海軍飛機工程處共建造了15架雙翼帶浮筒的水上飛機。在併入江南海軍造船廠只後,海軍飛機製造處建造了「江鳳號」和「江鶴號」教練機,為「寧海」號和「平海」號建造了「寧海二號」艦載水上飛機。之後,又替航空委員會仿製了14架仿美國「佛立提」(Fleet)教練機。

在海軍飛機工程處,風雨飄渺之際,很多人也與他有著相同的名運。比如,曾經參與創立海軍飛機工程處的王助,就從波音的總工程師最後成為一名普通的教授,這種巨大的轉變也讓人唏噓不已。王助原為煙台水師學堂學生,後來被派往美國留學,並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航空工程碩士。麻省理工作為美國第一個成立航空工程專業的學校,而王助更是其第二期畢業的學員,對於航空工業剛剛萌芽美國而言這絕對是稀缺人才,於是王助很快就成為了波音公司的總工程師。當時的波音公司,還只是西雅圖一家製造水上飛機的小公司,1916年才創立,原名為「太平洋航空製品公司」。王助加入波音之後,很快就協助設計了「B&W-C」型水上飛機,獲得美國海軍的訂單,奠定了公司後來發展的基礎。之後,王助受到中國海軍部的邀請,回國籌辦海軍飛機工程處。按照當時的預想,這個工程處的規模要遠遠大于波音。懷揣著航空報國的熱忱,也因為那份愛國之心,王助和巴玉藻、王孝豐一同回國。該工程處由由巴玉藻擔任工程處主任,王助與曾貽經擔任副主任,隸屬於福州船政局管轄。只可惜,這些航空人的愛國之心和先進技術,在「城頭變幻大王」的時代無用武之地。海軍飛機工程處最終併入了江南海軍造船廠,除了製造15架水上飛機之外,再無任何建樹。

王助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航空工業陷入了沉寂。直到1923年,美國華僑楊仙逸,在兩名英國工程師的協助下,以寇蒂斯(CurtissWright)公司的JN-4DJenny型水上飛機為基礎,製造了一架飛機後,中國的航空工業似乎又開始重新點燃了人們的激情。尤其是將這架飛機,以宋慶齡英文名字「Rosamonde」(中文為「樂士文」號)命名的孫中山先生,更是興奮不已。因為他希望由這架飛機開始,建造自己強大的空中力量。可惜,楊仙逸在當年9月20日在檢查水雷改裝炸彈時因爆炸意外而殉職,「樂士文」號則於10月3日在機庫被大火燒毀,連同庫存的其它兩架飛機零件都損失。孫中山先生的願望未能實現。

如今,中國的空中力量已漸漸顯現了世界第二的風采。一大批國產四代機已經成為空軍的主力,而且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唯一一個能同時研製兩款五代機的國家。或許,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光憑個人力量是不足以成事的,無論是馮如、潘世忠、楊仙逸或王助都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參謀 的精彩文章:

揭露納粹暴行!白俄羅斯群眾的戰爭重演,納粹如何對無辜群眾屠戮
決定太平天國命運的一座城市:曾先後三次攻佔的「武漢三鎮」

TAG:老參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