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刀的特點(四)——室町時期

日本刀的特點(四)——室町時期

由百度 KATANA吧的金龜旭翻譯,翰龍論壇一氧化碳轉載。文章取自《日本刀講座》概論篇

繼南北朝末期鍛刀界不振之後的室町時代之初,並非看不到一絲曙光,而是稍微有些改善之前的情況,雖然沒有顯著的發展,也可以說由南北朝時代的戰亂所產生的衰退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和平並沒有得到長久的維持,不久之後就又進入了戰國之世,這樣一來,見於平安時代那崇高優雅的容姿、見於鎌倉時代那壯麗且文武兼備的丰姿、見於南北朝初期那雄大勁健的雄姿都再也不復得見了。在這個時代,從鎌倉時代末期開始一直持續到南北朝時期的長大之作幾乎很少見了,另外,到了這個時代之後,除了太刀,所謂的打刀也開始流行了。打刀長度一般在二尺三寸左右,也有被後世稱作脅指的二尺以下的鎬造之作。

這些打刀一般作為太刀的備用刀而被佩戴使用,直到這個時代末期,太刀逐漸不再流行後打刀才開始盛行,長度自然也有所延長。還有這個時代的短刀,形狀各種各樣,大致來說重變厚了。而且有一種兩刃造的小短刀,直到前一時代這還是絕對沒有出現過的東西,大概是在這個時代的中期左右才開始出現的。地鐵的情況有很大變化,普遍表現出品質的低下,中期之後的作品漸漸有所改善。刃文種類也有很多,但像平安、鎌倉時代那樣的於優美之上又富於變化的丁子刃是看不到的了,即使說是丁子亂,也不過是在互目亂中帶有丁子的樣子罷了。還有,原本就是氣本位的備前刀也帶有沸了,一些以沸出來作為特色的作刀反倒變成了氣出來,地方特色開始變得非常混亂。

但是,刀身雕物在這個時代變得非常精巧,細膩且濃厚,讓人一看之下就覺得非常出色,至於說其品格、品位和古時相比到底是相差很遠,不可同日而語。

關於刀莖,初期的打刀莖的長度很短,主要是因為片手打使用方面的關係,末期的刀莖變長是由於雙手握刀的劍道發展所致。另外,短刀的莖和尋常作品相比,有極少一部分莖要長出很多,莖特別長的這部分只局限於末備前的作品。

銘文方面,二字銘當然還有,但長銘越發增多,也有刻上製作年月以及所持銘的作品。字體也大多變的謹慎正規。而且原來主要是太刀銘,也就是在佩表刻銘,從這個時代開始在其反面,也就是在指表刻銘的多了起來,不用多說,因為原來是太刀,佩戴時刀刃朝下方,銘是在佩戴時的外側,但從這個時代開始流行打刀,開始刀刃朝上方佩戴,也就是原來太刀的里側成為了現在打刀的表側。

另外,前面也提到過一點兒,在這個時代的作品中讓人感到很有意思的是,文明、永正時期的備前物中的短刀,明明整體的長度比例中莖很長,但是二尺以上的打刀的莖卻和短刀相反,作的非常之短

圖:無銘(三原)(備後) (山陽道) 室町中期日本武士刀 太刀

圖: 室町後期 日本武士刀 打刀

圖:室町後期 日本短刀

思考一下這個時代鍛刀界的變遷以及其中的原因,元中九年、北朝年號明德三年(1392年),南北兩朝開始合併,干戈漸漸止息,人心逐步安定。這時鍛刀界也有所改變,挽回了之前的頹勢。這個時期的作刀和建武時代作品相比較,還是略顯遜色,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一時頹廢的鍛刀界在這個時候又看到了一絲光明是可以被認同的事實。如果這種狀態能夠持續下去的話,或許還是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就吧。但是不久,忽然發生了應仁之亂,天下再次如同亂麻,進入了所謂群雄割據的時代,兵亂持續,社會騷亂、形成一日不得安寧的世態。置身於這樣的一個亂世中,人心浮動也是理所當然,綱紀動搖、秩序混亂,任何人都需要配帶武器,所以更加傾向於實用方面的刀劍的需用突然增加了。

還有這個時代初期,也就是應永八年的時候,足利幕府與明國交好,開始貿易往來,之後每年諸國的刀工都會奉命製作大量的刀劍出口明國。雖然之後在足利義持之時,貿易曾經一度中止,但到了永享四年、足利義教之時又再次恢復兩國交往,之後一直持續到文明時期左右,一直都有大量刀劍類的出口。所以,刀工們為了滿足這些過大的需用,形勢所迫導致不得不進行粗製濫造的一種狀態發生了,在當時大概無論哪個刀工都干過粗製濫造的事情,減輕自己勞動強度的同時還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但這樣無論如何都是作不出精品的,既然當時的刀工都沒有認真造刀的心思,所以其志自然也不會是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所以在這樣一個時代,即使是接到少量訂購上等作刀的訂單,也會被平素的習慣所妨礙,於不知不覺之中不可避免的淪為粗雜之作。這是事實。這也是在這個時代當中,沒什麼人被賦予名工、巨匠之名的一個間接原因吧。自然也是只有寥寥幾把稱得上名刀的作品的緣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若是生在冷兵器時代,你會選擇哪把刀劍闖蕩江湖?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