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扎哈爾琴科之死:烏東及敘利亞背後的美俄博弈或愈發劍拔弩張

扎哈爾琴科之死:烏東及敘利亞背後的美俄博弈或愈發劍拔弩張

原標題:扎哈爾琴科之死:烏東及敘利亞背後的美俄博弈或愈發劍拔弩張


  8月31日,烏克蘭內部自行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在頓涅茨克市中心咖啡館發生的爆炸中身亡。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日,頓涅茨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的葬禮舉行。東方IC 圖


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生於1976年6月,2014年4月帶領武裝人員佔領烏克蘭頓涅茨克州政府;同年5月11日舉行「獨立公投」後,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在12日自行宣布成為所謂「獨立主權國家」。扎哈爾琴科就任當地武裝力量衛戍司令,後又成為「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內務部副部長。8月7日,扎哈爾琴科接替博羅代,成為總理。後來,扎哈爾琴科在"頓涅茨克"領導人選舉中領先,於11月4日擔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


無疑,身為目前烏東地區的實際領袖,此次扎哈爾琴科的遇刺意味著烏東局勢將進一步緊張。


暗殺事件使烏東局勢將再次繃緊

烏克蘭東部地區 2014年4 月爆發武裝衝突,至2015年2月烏、俄、德、法等4國領導人簽署明斯克協議,據聯合國統計,烏克蘭東部地區衝突已造成 9000餘人死亡。明斯克協議雖然要求烏克蘭和烏東民間武裝全面停火、從前線撤出重武器並建立軍事緩衝區,但實際上,雙方均未嚴格執行。在停火期間,雙方均在積蓄力量為下一次衝突做準備。


一方面,烏克蘭當局在加強軍隊武裝的同時,不斷向西方尋求政治、外交、資金、武器等方面的支持,準備伺機發動反攻,謀求收復失地。今年7月20日,美國五角大樓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總額為2億美元的安全合作基金,用於提升烏克蘭的國防建設能力。自從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已經持續向烏克蘭提供了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安全合作基金。另一方面,烏克蘭東部地區民間武裝則在俄羅斯支持下,逐步站穩腳跟並擴大勢力,時刻準備與烏政府再次開戰。


此次哈爾琴科遇刺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外交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有各種理由推測,扎哈爾琴科遇害事件與烏克蘭政府有關,是恐怖主義行為。普京則在當天通過克宮官網對扎哈爾琴科親友和頓巴斯所有居民表達了哀悼。普京說,扎哈爾琴科是一位「真正的人民領袖」。「希望這一罪行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雖然此次扎哈爾琴科的遇刺究竟是哪一方所為現在還難下定論,但是烏政府確實會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因為前一階段的烏東局勢總體來說處於僵持狀態,仔細分析會發現,如果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是對烏政府不利的。時間拖得越久,就越會進一步強化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分裂狀態。另外,由於烏克蘭東部地區已經實現了事實上的自治,且有俄羅斯作為強大後盾,烏克蘭東部地區民間武裝能夠繼續戰鬥甚至只需生存下來,其合法性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可能性就會大增,可謂是典型的「堅持就是勝利」。因此,烏克蘭東部地區保持現狀乃至以拖待變都是烏克蘭當局不能接受的。所以說扎哈爾琴科的遇害與烏政府有關並非空穴來風,畢竟扎哈爾琴科的身亡會讓烏東民間武裝暫時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而這也會給烏政府收復失地創造機會。


考慮到在8月23日,烏東爆發了今年入夏以來最嚴重的軍事衝突,烏政府軍與烏東民間武裝當天在盧甘斯克州的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戰鬥持續了5個小時,共造成5名政府軍士兵死亡,另有7名士兵受傷,雙方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首先發動攻擊。所以在這個緊張時刻烏東領導人的遇刺將很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重新點燃火藥桶(俄衛星新聞社援引「頓涅茨克」作戰指揮部副司令巴蘇林的話稱,事發後烏克蘭政府軍和「頓涅茨克」武裝力量均已進入戰鬥準備狀態),從而一舉改變目前的僵持狀態,而烏東地區也將重新被戰雲籠罩。

從烏東到敘利亞,俄美矛盾愈發尖銳


烏東地區的衝突具有典型「代理人戰爭」的特點,西方支持烏政府,而烏東民間武裝則有俄羅斯撐腰,所以過去的僵持也是俄美在該地區相互妥協的結果。考慮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烏克蘭政府的巨大影響力,如果在接下來烏政府確實對烏東民間武裝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話,那麼烏政府挑起戰火的背後一定有西方大國的支持或默許,而這也意味著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準備打破與俄羅斯的這種平衡。


對於俄羅斯來說,烏東民間武裝同樣是重要的「槓桿」。近些年來北約東擴勢頭不減,2004年 3 月 28 日,北約吸收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加入,直逼俄羅斯西部邊境。去年6月黑山共和國正式加入北約,再加上北約在東歐頻繁進行軍事演習、部署反導系統,導致俄羅斯在歐洲的安全形勢急劇惡化。近來有關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傳聞早已不絕於耳,而如果烏克蘭真的加入北約,則北約勢力將深入黑海和高加索地區,俄羅斯西南部的防禦地帶幾乎喪失殆盡,不但俄羅斯在歐洲地緣軍事、政治格局中的影響力將受到嚴重削弱,其西南地區柔軟的「腹部」也會暴露在北約的兵鋒之下。而對於北約來說,如果烏克蘭入伙,則將成為北約新的戰略前沿和對俄羅斯最具威懾力的戰略安全地帶,北約對俄羅斯地緣戰略上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在過去,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勢力一直是俄羅斯敲打烏克蘭的有效手段,對此俄方也並沒有過多的隱瞞。2017年7月,烏克蘭總參謀部曾在臉書上發文稱,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增加兵力,在當地部署了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 佩斯科夫表示:「首先,俄羅斯在本國領土範圍內可自由改變武裝力量的部署,只要這些部署是合理的。」


而目前情況下,俄羅斯無論如何不能眼看自己在烏東的代理人被打倒,甚至還有可能希望藉此教訓一下西方。有消息指出,在扎哈爾琴科遇害後不久,俄羅斯邊境部隊已經動員,正在有序向頓涅茨克地區運動。所以未來在烏東俄美的對抗會更加激烈

另外在筆者看來,如果此次是美國等放任烏東局勢的再次升溫,那麼可能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緩解自身目前在敘利亞所面臨的困境而另闢戰場。現在敘利亞政府軍正在高歌猛進,各路反對派被逼龜縮在伊德利卜地區,隨著敘政府軍逐步收攏包圍圈,反對派的命運已岌岌可危,而他們被連根拔起也是對之苦心扶持多年的美國不願意見到的。如果俄羅斯在未來加大對於烏東武裝的關注力度,那麼在俄總體力量有限的前提下,俄羅斯在即將爆發的伊德利卜之戰中對於敘政府的支持就會變少,這在客觀上也將減輕反政府武裝面臨的壓力。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作者: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蘭順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導致胎兒出現兔唇的2大因素,每個因素都是社會常態
上海書展一周後揭幕,今年亮點都在這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