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糖友篩查併發症,有個時間表

糖友篩查併發症,有個時間表

治療糖尿病,主要目的是防治併發症。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起病急、病情重,需儘快住院。而慢性併發症發病隱匿、累及廣泛、危害巨大,是防治糖尿病的重點工作。一般來說它可分為三類:有微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大血管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疾病、外周動脈疾病)及神經併發症(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慢性併發症多久查一次?都查什麼?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定期眼底檢查很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時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已較高,因此確診後要儘快做眼底檢查。1型糖友在診斷後5年內應進行綜合性眼底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推薦每1~2年做一次檢查。有黃斑水腫者每3月複查1次。輕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患者每年查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變者每3~6個月查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變患者每3個月查1次。懷孕糖友在妊娠前或第一次產檢、妊娠後每3個月及產後1年內檢查。

2.糖尿病腎病:2型糖友都應做腎臟病變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計算eGFR)。

3.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確診後,應至少每年評估1次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現況及既往史、年齡、有無心血管風險因素(吸煙、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早發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腎臟損害(尿白蛋白排泄率高等)、心房顫動(可導致卒中)。

4.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LEAD):50歲以上的糖友該進行LEAD篩查。其發病因素包括合併心腦血管病變、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這些患者應該每年至少篩查1次。對於有足潰瘍、壞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論其年齡,應該進行全面的動脈病變檢查及評估。可通過踝肱指數篩查。

5.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型糖尿病確診時、1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每年篩查1次。無癥狀者要做神經電生理檢查,可聯合應用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等5項檢查。最常用的是用128 赫茲的音叉評估震動覺及10 克尼龍絲評估壓力覺,以估計足潰瘍和截肢風險。

6.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併發症之一,重者可以導致截肢和死亡。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每年進行全面的足部檢查,詳細詢問病史,評估目前神經病變的癥狀(疼痛、燒灼、麻木感)和下肢血管疾病(下肢疲勞、跛行)以確定潰瘍和截肢的危險因素。 檢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老繭、潰瘍、皮膚顏色變化,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及有否異常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疝氣、尿失禁……這些小病登上了頂級醫學期刊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