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瘦1公斤馬拉松成績進步3分鐘?這是真的嗎

瘦1公斤馬拉松成績進步3分鐘?這是真的嗎

最近跑圈裡流行一句話「瘦1公斤馬拉松成績進步3分鐘」,!也就是說體重減少1kg,全馬成績提升3分鐘。這是真的嗎?

其實這裡所謂的「瘦一公斤」指的是減少脂肪一公斤,而不完全是瘦掉一公斤體重。但這個「瘦一公斤能夠進步3分鐘」,是如何算出來的?

在網上對於「減重一公斤能夠進步3分鐘」的理論存這樣一種演算法。最大攝氧量(Y)的計算公式:Y=0.2X + 3.5,其中(X)是指每分鐘可以移動多少米,由此推測出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單位為ml/kg/min,也即毫升/公斤/分鐘。

假設

一個65公斤的跑者,全馬最佳成績為3小時30分,則他的最大攝氧量可以這樣來計算:

42195米÷210分鐘=200.93米/分

200.93×0.2+3.5=43.69(ml/kg/min)

以上就是這位跑者每公斤每分鐘的最大攝氧量。因為他的體重是65kg,所以這位跑者的每分鐘最大攝氧量就是:

43.69×65=2839.85(ml/min)

假設他的最大攝氧量能力不變,體重變成了60kg,則他的每公斤每分鐘的最大攝氧量就會變成:

2839.85÷60=47.33(ml/kg/min)

以此最大攝氧量來反推他現在每分鐘能跑多少米,就會變成:

47.33=0.2X + 3.5

X=219.15m

全馬成績就會提升為:

42195÷219.15=192.54m(3h12m32s)

所以這位跑者從65kg減到60kg, 全馬成績就從3h30m降到3h12m32s,這樣計算的話,每減輕1公斤體重,的確進步了3分鐘。

這樣的演算法看似嚴絲合縫,邏輯正確,忽略攝氧量的影響因素—體重。通常狀況下體重越大的人,單位時間內攝入的氧氣較多,體重較輕的人,單位時間內攝入的氧氣量較少,因此為了合適的表述攝氧量的大小有兩種方式:

絕對值:1L/min(升/分)為單位;

相對值:1ml/kg/min(毫升/公斤/分鐘)為單位;

相對值就是單位體重單位時間內攝氧量的大小。所以當體重下降的同時,單位時間內攝氧量的大小也可能降低。所以說這樣的演算法不盡合理,但是可以表達出的正確的觀點:實力相同的跑者,體重越重,跑步時耗氧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跑起來就越費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