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部青春愛情片,你心裡住著個七月,還是變成曾經討厭的樣子

一部青春愛情片,你心裡住著個七月,還是變成曾經討厭的樣子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七月與安生》,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乖乖女七月與叛逆少女安生的故事。兩人是在七月13歲那年相識的,之後,安生就帶著七月一起闖禍。而七月將安生帶一部青春影片,曾經戲言交換人生,最後真的活成了你的樣子回自己家裡一起居住,讓安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多年過去了,她們都長大了。16歲那年,七月喜歡上了班裡的家明。不久就談起了戀愛,之後七月便把家明介紹給安生,誰知安生也對家明產生了好感。一天,三個人一起去爬山。中途七月因體力不支在半路休息,所以安生和家明就先爬了上去,無意間七月發現了安生和家明之間的情愫。但她選擇了隱忍,沒有撕破臉皮。最終安生選擇離開,在分別的那天七月一邊哭著一邊追著火車跑。看見安生脖子上戴著家明的菩薩項鏈後就呆在原地,沒有再追火車了。兩人的友誼出現了裂痕。

七月留在小城裡繼續過著安穩的生活,安生則四處漂泊。安生在酒吧當調酒師,在游輪當服務員,在任意地方肆意放蕩。給七月寫信的時候最後都是「問候家明」。再次見面時,兩人因為價值觀不同起了衝突,再加上家明的事情兩人的友情最終破碎。但二人誰都沒有選擇家明,因為他不能把完整的愛給一個人。在家明把存摺交給七月許諾發誓的時候,七月就明白家明給不了她純粹的愛。七月在結婚前讓家明離開,因為只有他離開自己才能去尋找自己的幸福。最後七月還是離開了小城,剪掉自己的長髮,換上利索的行裝,變成了當年的安生開始漂泊流浪。然而安生這時卻不想流浪了,她想安定下來,準備結婚後過平平靜靜的生活。是的,安生變成了七月的樣子。

她們曾經戲言交換人生看來似乎實現了。那天,七月突然來找安生,並告訴安生自己已經懷了家明的孩子。晚上,兩個多年未見的朋友躺在床上回想曾經的往事。這一刻她們放下了所有,她們心裡都互相愛著對方。不管發生了什麼,彼此都還是自己最愛的人。七月因為難產大出血死了,安生在簽死亡通知書時都不願相信這是真的安生哭得撕心裂肺。七月為什麼就這樣離開了自己,不是說好繼續交換人生嗎?安生用七月的筆名記錄著她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安生過上了七月曾經安穩的日子並且養大七月的孩子。安生成了七月一輩子的影子。

《七月與安生》講述兩個女人以閨蜜身份,在十多年間相伴相愛、互為撕逼的故事,以雙女主的定位,弱化青春片慣有的男性主角主導,這樣的模式在國產青春片倒是少見。同時,金馬獎頒獎後,馬思純與周冬雨的一吻更是讓這部原本就在雙女主之間朦朧曖昧的情愫加重了砝碼,儘管兩人雙雙獲得金馬影后,但是演技上仍舊可圈可點。影片有原著脈絡,但呈現了比原著更為豐富的細節,以及更加厚重的主題。影片並不是簡單的「二女一男」狗血青春愛情,而更像兩個女生的成長史——從少不更事到成熟洒脫。

影片中七月和安生友情中那些細碎的小心事顯得格外的真實動人。過往熒幕上的女青年,多數要麼順從賢良如七月,要麼叛逆張揚如安生;但凡涉及到性別觀念革新帶來的女性自我身份認知時,或者用新時代的時裝包裹著禮教的餘孽,或者恨不得乾脆讓女性角色手捧一部波伏娃的《第二性》以示摩登。慶山的原作雖談不上在性別觀上多麼深刻,然而卻現實的反映出普通女孩子在強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話語體系里迷茫失措的心態。曾國祥敏銳地在影片里把握住了這一點,大概也算是商業電影里難得的清流了。

而當曾國祥把這部充滿了陰鬱艷麗辭藻的小說搬上大銀幕以後,七月和安生難以言說的宿命有了新的詮釋: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這對站立於對立性格與命運兩極的主角,其實更像是個共榮共生女孩的兩面。電影在清冷的色調之外,採取「交換人生」的概念將這兩個女孩的多層人生重建解構與建構。用同樣的倒敘手法,串聯起小說中的七月、回憶中的七月以及真實人生中的七月三層空間,鋪陳起了這個關於愛與成長的故事。

若是回想起上一部在記憶中有類似題材的電影,應當是多年之前由全智賢和李冰冰主演的《雪花秘扇》。只是從現在回頭來看,這兩位的表現似乎遠不及馬思純和周冬雨來的更為驚艷。周冬雨將安生身上的叛逆表現的橫衝直撞、張揚放肆,沒有任何的顧忌與不安,結尾的哭戲更是將撕心裂肺感演繹的酣暢淋漓。而相較外放的安生,內斂含蓄的七月更是個甚難駕馭的角色,如果沒有深厚的內力顯然hold不住這種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卻驚濤駭浪的反差。甚至正因為有了馬思純這樣醇厚不失彈性表演的映襯,才將安生的狂放肆意顯得格外奪目。亦是因為有了前面足夠的蓄力,才將她最後毅然決然斬斷所有束縛的性格爆發顯得格外有說服力。這種表演力量上自如的收和放,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心理測試:四匹奔跑的馬中選出最快的一匹!測你未來十年的運勢!
心理學:你會喝哪碗孟婆湯?測你前世是積福德還是做惡事

TAG:荔枝味的水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