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從《如懿傳》PK《延禧攻略》看職場,最終極的競爭都在於細節

從《如懿傳》PK《延禧攻略》看職場,最終極的競爭都在於細節

最近,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被刷屏的是兩檔清宮劇《延禧攻略》與《如懿傳》的新聞。

雖說8月20日《如懿傳》才開播,而《延禧攻略》已在8月26日迎來大結局。但因兩劇的選材過於相似,一方的收官也絲毫沒有減弱網友對比兩劇的興緻。細看網路留言,發現網友在意的已經不再是演員的咖位、劇情等「大」問題,還有畫質、演員著裝、宮廷布置等細緻的「小」問題。

從開機到播出前,《如懿傳》發布的所有官方照片,都在突出「精緻」二字。但很明顯,他的第一仗,並沒有打好,一直宣稱的「精緻」工作,也沒有做好。

《如懿傳》開播當晚,「摳圖」、「塑料感」、「米老鼠耳環」、「馬克筆鬢角」等話題直接躥上熱搜。諸如《如懿傳》色調俗氣、特效背景太假、服裝丑、劇情與歷史不符等問題,都成為網友口誅筆伐的重點。質疑聲一浪超過一浪,甚至碾壓了「大製作+一線咖」的賣點。

澎湃新聞曾對《如懿傳》做出這樣的評價:從「萬眾期待」到「謹慎期待」,《如懿傳》用了近兩年時間,從「謹慎期待」到「全網喊打」卻是一夜之間的事。

就連《延禧攻略》的製片人於正,都公開半公開地嘲諷《如懿傳》細節做得不到位。

暫且不論於正這樣公開指摘對方主演的做法是否合適,《如懿傳》畫質、著裝、色調、磨皮等遜於《延禧攻略》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部斥資三億、等待兩年才上映的《如懿傳》出師不利,在口碑上輸給了後來居上的《延禧攻略》。而細看網友留言,造成《如懿傳》口碑撲街的導火索,竟然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

你可能會說,這簡直是吹毛求疵,過分關注這些「小」問題,對於斥巨資、請一線大咖、等待兩年才上映的《如懿傳》並不公平。

但是,老王認為,在這個只看結果的世界裡,即便你的團隊都由頂級精英組成、成員嘔心瀝血加班加點工作,一旦呈現出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這次工作就是失敗的。而一部流傳千古的經典作品,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也都是經得起推敲的細節。到底是哪些細節呢?跟著老王的思維一起來看看吧。

1、最終極的競爭在於細節競爭。

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的競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的觀眾早已不是那批「有電視看就很開心」的群眾了。只有做精做細,才可能把工作做好。有句話叫「細節造就完美」,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 要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士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的日常,不過是隊列訓練、戰術操練、巡邏排查;

飯店服務員的工作,無非是笑對顧客、細心服務、點餐清潔;

Photo by Domenico Loia on Unsplash

工作中的你,每天應對的或許只是接聽電話、整理文件、繪製圖表、開會報告之類的瑣碎工作。

然而,如果你想成為軍官、服務員領班、公司領導,自然避不開這些細節工作。這些看似瑣碎又「不重要」的小事,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你工作的根基。未來面對的KPI考核,也是在這些細節基礎上制定的。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善始善終,你就會成為團隊中最出色的那個,將來升職加薪自然少不了考慮你。一旦你懈怠厭倦、敷衍應付,將一切都推到英雄無用武之地上,那麼或許你連現在的位置,都未必保得住。

幾年前,老王認識了一位營銷策劃公司的老闆張先生。大概三年前,有客戶付費托他做一個小規模的市場調查。考慮到這個工作難度並不高,他直接找了兩個人幫忙處理。後來市場調查報告出來後,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張先生一眼就發現調查中有很明顯的水分。但是他並沒有打回重做,而是根據經驗只修改了部分文字和數據,就直接交給了客戶。

前段時間,幾位朋友邀請張先生組成一個項目小組,一起完成一家大型娛樂場所的整體營銷方案。沒想到,對方的業務主管明確提出對張先生印象不好,因為3年前委託他做了市場調查,結果一塌糊塗。

就這樣,因小失大,一次不經意的敷衍導致張先生錯失了一個大單。

因此,老王認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謹記:切忌把對方當成可隨意打發、糊弄的小人物,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許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

職場中更是如此,看似不足掛齒卻影響全局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怠慢了這些工作中的小事,到最後甚至會因「一著不慎」而滿盤皆輸。

2、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其實做到重視考核不難,但是考核之外的細節,卻總容易被職場人忽略。

幾乎每個公司都有這樣的人:明明業務能力很強,工作起來快又准,就是愛遲到、不修邊幅或是脾氣暴躁。領導和同事對他/她明明不滿,但又離不開這類人,敢怒不敢言。

有人將這種「明明看不慣我,卻又干不掉我」當成一種驕傲的資本,其實不然。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職場中起起伏伏是常事,如果你不想討好領導或同事,那也不必得罪他們。遲到開罪領導,脾氣暴躁得罪同事。而處理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有時比你的業務能力還要重要。

Photo by Fatos Bytyqi on Unsplash

作為一個業務強人,本身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如果因為這些「瑣碎小事」而影響了職業發展,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老王曾聽朋友講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他走到橋頭髮現停著一輛大巴車,車前站著一位身著雪白襯衫、黑色馬夾裙的姑娘,胸前掛著胸牌,頸下掛著一個小擴音器。她是一位售票員,可並不大聲吆喝,攬客的聲音更像播音員。她展現出來的是自尊和訓練有素的專業感,給乘客特別踏實舒服的感覺。果然,大巴車很快就滿載而去了。朋友感慨:原來售票員也可以這樣啊!

一個人代表的是一個企業,同時也代表著他的職業。這個售票員高於同行水準的表現,不僅提高了公司的規格,也溫暖了同事和旁人的心。而這樣一個精益求精的人,相信她的出路會越來越好。

3、細節造就完美,要養成追求完美的習慣。

有人或許會問,我也想做到盡善盡美,可習慣難改,該怎麼做才能不在細節問題上吃虧。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無論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應該養成一個追求完美的心態,並養成習慣。許多人初入職場,目標遠大、意氣風發,但是在具體實施時,一旦缺乏對完美的執著追求,事事「差不多」就行,每一個環節都多少「差那麼一點兒」,等到這個「差不多計劃」到最後一個環節時,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最近,一網友多次向老王抱怨:新進的總監對待工作和手下總是過於「寬容」,一個部門在他的帶領下,氛圍悠閑的像養老,朝九晚五、其樂融融的。手下做錯工作,他總會第一時間寬慰他們:這點小事不影響大局,不要擔心。最初他和他部門的員工關係處的特別好,但呈交上來的工作總是不讓人滿意。開會時,部門經常被上級領導各種批評,就連季度獎金都沒了。久而久之,那些稱讚他善解人意、有領導能力的員工逐漸開始對他產生不滿。他本人也十分委屈,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多,最後卻里外不是人。

老王看來,這個總監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之人。他管理的最大問題,不是嚴厲與溫和的態度問題,而是對工作效果事事追求「大錯化小、小錯化了」的處事問題。他成功地將不嚴謹的作風,推廣到了整個部門,部門同事做事不顧細節,一環錯環環錯,最終部門成績不理想,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最後落個上級下級都不滿的結局,一點也不意外了。

寫在最後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輩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注重積累,注意利用身邊的每一個細節,而後者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現如今,人與人、世界級公司之間的競爭,往往就是細節的競爭。細節問題無處不在,只有把細節問題處理好,才能真正實現從0到1的質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頭老王V 的精彩文章:

領導太強勢,我每天都想辭職
不是靠譜員工越來越難找,而是你本身就不靠譜

TAG:獵頭老王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