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用詩詞故事探尋李白的一生之《初月》—15歲的李小白

用詩詞故事探尋李白的一生之《初月》—15歲的李小白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用詩詞故事探尋李白的一生(一)

《初月》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

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

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

李小白15歲時,寫下這首詩。作為天才兒童的傑出代表,李小白文能吟詩,武能習劍,自小家境優渥,家庭和睦。翩翩公子正當年,按說應不知愁滋味。可是這首詩中,惆悵深沉溢於言表,這個少年,到底經歷了些什麼?讓我們來斯言堂一探究竟。

公元715年,唐朝盛世,唐玄宗當政不久。四川綿陽青蓮鄉的一個茶館裡,一個白衣少年迎面走來,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個少年早已是鄉中的大紅人,小小年紀就發表了好幾首詩歌,一提起他,鄉親們都說家門口出了個天才。

兩位士紳看著他瀟洒的背影,情不自禁開始討論這位桀驁不馴的貴公子。其中一名士紳當年也曾參加科舉,過了鄉試,卻在入京應試時敗下陣來,大好前程功虧一簣,自此看世事總不免有些悲觀。他暗暗嘆口氣,對夥伴說:「這李家公子小小年紀,才華盡顯,氣質桀驁狂放,年輕人,鋒芒盡露未必是好事,怕是以後要吃虧。」坐在對面的鄉紳聽了,哈哈一笑,說:「李兄過慮啦,我看這孩子打小就不是一般人,遇到事兒也會靠他的聰明才智化解的!

這一日,張財主從江南回來,聞聽鄉親們說,李客家大公子的詩驚為天人,卻只送不賣。他打小學做生意,摸爬滾打,卻目不識丁,是內心的隱痛,所以總想整點有文化的東西來裝裝門面。想到自己和李客原也有生意往來,他應該會賣自己個面子。

李客在家中堂屋與張財主一陣寒暄,但對於寫詩的事兒,只答應幫他問問自家兒子,是否要寫,還是看白兒自己的想法。

送張財主走後,李客來到李白書房,傳達張財主請求。沒想到李白竟一口答應。李客不解,為何不識字的財主來討詩,白兒滿口答應;而前幾天,幾位飽讀詩書的士紳來切磋技藝,兒子卻不肯落筆寫一個字。

李白回答得很輕巧:「阿爹,你也知道,寫詩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什麼難事兒,我愛不愛寫,全看心情。沒準哪天我心情好了,想和那幾位鄉紳切磋比試,我就自然寫了。」

李客看到自家兒子這個樣兒,不免暗暗擔心,世道險惡,這孩子性子直率,有些才華卻又不懂隱藏鋒芒,只怕會遭人記恨,闖下大禍。但他又不想把話說重,嚇著兒子。所以,話到嘴邊也變成了:「白兒,好好珍惜自己的才華啊,不要肆意揮霍。」聽後,李白噗嗤一聲笑了:「哎呀,爹,就是一首詩而已,沒有那麼嚴重啦。」

轉眼,白露將至,秋水橫溢,魚蟹生膘,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聚集慶賀禹王節。在這個大日子,各家的女孩子們也能邁出深閨,傾城邀約而出,在江河邊遊覽。縣令家的千金娟蘿今年早早地開始籌劃禹王節的事兒,央求父親帶她來青蓮鄉。縣令拗不過她,就帶著縣尉一家,還有兩家的隨從丫頭,一群人浩浩蕩蕩地來到這兒,權當是出差體恤民情。

這天,娟蘿和縣尉的女兒阿花一行人來到河邊遊玩,衣著艷麗,熱鬧非凡。此時,卻看到河對岸,一位女子氣質清雅,衣裙簡約,雖不施粉黛,但天然純凈、怡然自得的風采很吸引眾人的目光。娟蘿正在思忖這是誰家的女子。阿花就已經在耳邊絮叨了。

「不知姐姐是否聽說,這青蓮鄉有位年輕才俊叫李白,小的時候是神童,長大了更是氣宇軒昂,出口成詩不在話下,還有一股俠客之氣,舞劍也很瀟洒……」娟蘿忍不住打趣她:「妹妹如此熟悉這位少年的英雄事迹,莫不是暗暗喜歡上他了?」

阿花羞紅了臉,趕忙分辨道:「哪有,我是想告訴姐姐,河對面的那位少女,正是李白的妹妹李月圓。」娟蘿一聽,大喜,這趟非鬧著來青蓮鄉,就是為了見李白啊。於是趕忙抓著阿花說:「快,趕快喊她,我想讓她哥哥給我寫首詩。」

月圓聽到,只說回去問問哥哥。但自家哥哥生性懶散,完成任務恐怕遙遙無期。

娟蘿這姑娘,自小就是縣令的掌上明珠,哪有輕易罷休的道理。頓時,心生一計。

這一日,李客在家中讀書,鄉中里正突然造訪,送來一封請柬,邀請李客攜公子白一起參加縣令舉辦的傑出鄉賢交流會。李客有些納悶,怎麼會想到邀請自己呢?

鄉賢會一般邀請鄉鄰中德行高尚的人一起共商治鄉大計,但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參會的大部分人都和科舉考試有關,不是參加過考試,就是有志於參加考試。此次縣令來江油,鄉賢們都在揣測他的意圖,李客這種與科舉無絲毫關係的,按說無論如何也不會收到請柬。

月圓猜到爹爹的困惑,就把那天見到娟蘿和阿花的情形講了一遍,李客才明白了幾分。原來這縣令假託邀請自己,真正要見的是白兒啊!

李客急忙叫來李白,告知他這件事,詢問他的想法。哪知,李白連請柬內容都沒細讀,就擺擺手說:「哎呀,爹,這不是很明顯的事兒嘛,縣令聽到鄉親們都誇我有才,想讓我在鄉賢大會上也談談治鄉的建議唄。要我說,這縣令還挺開明,不以年齡論英雄!」

李客看著自家兒子這天真的樣兒,很是揪心,憑他的直覺,總覺得這不會是一次令人愉悅的宴會。更何況早已聽到些關於這位縣太爺為人處事的作派,連資歷很長的鄉賢們向他獻計獻策,他都會由著性子選擇聽,又怎麼會讓一個毛頭小子在這種場合發表見解呢?

而此時的李白,沉浸在被大人物賞識的喜悅中,對這次宴會滿懷憧憬,全然不能理解爹爹為何要為一張薄薄的請柬發愁。多好的機會,擔憂個什麼勁兒呀?

宴會當天,李白隨李客早早來到里正家,天才少年,所到之處,總也還是會受到些優待的。幾位鄉紳即便上次在李白那兒碰了釘子,這次見了他,也還是很客氣。

遠處的二樓上,里正正指著李白給縣令邀功呢:「您看這少年,天賦異稟,正是得益於我們青蓮鄉人傑地靈。讀書人之間友好相待,前輩對後輩慷慨提攜,充分體現我們這兒鄉風曠達啊!」

縣令背著手,遠遠地看著這個白衣少年,模樣十分俊朗,舉手投足文質彬彬,似乎不如坊間傳聞的那麼桀驁不遜,難以管制。這樣看來,今天完成女兒交給自己的任務也不是什麼難事嘛。

話說那天娟蘿在河邊見過李白的妹妹月圓後,回家就衝到書房,全然不顧父親正在和鄉里的各位官員共議正事,上來就說:「爹,我要讓那個李白給我寫詩。你幫我問他要首詩吧!」縣令斷然拒絕:「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才華還只是聽說,誰知道真假!姑娘家冒冒失失的,成何體統?」

娟蘿一聽,拽著他的胳膊就開始搖:「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他給我寫詩!」「胡鬧!你爹堂堂一個縣令,難道還要去向一個小毛孩子討詩嗎?」娟蘿一聽,更不行了,又哭又鬧,一副不達目的死不罷休的樣子。混亂中,縣尉獻上一計:「老爺,不如我們過陣子組個局,您把他和他爹一起叫來,當著眾人的面開口提一句,他還能不把詩給您乖乖送來?即使到時候他不懂事,難道他爹還不懂事?」縣令一聽,連誇這是個好主意。

李客帶著李白進屋,李白看到縣令的第一面就不喜歡。這人眼睛往下垂,總喜歡斜著眼看人,嘴角還總是帶著些若有若無輕蔑的笑。沒等父子倆落座,縣令就來到他面前:「哎呦,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才少年吧!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

李白微微一笑,說:「多謝大人誇獎。不敢當。」縣令直奔主題:「既然你是少年天才,那我倒要考考你,再過幾日便是我家小女十八芳辰,不知可否勞煩少年天才為我家小女作詩助興啊?」李白平時最討厭這種寫詩助興的要求,直接開口道:「縣令大人,我以為您叫我來,是想聽聽我對治縣的一些建議,我還特意準備了一篇文章,裡面有我的一些淺見,您要看看嗎?雖說我平日里的確讀了些書,但是真沒寫過為人生日慶賀的詩。只怕寫了不能讓您滿意啊。」

縣令一聽,臉色一變:「既然都說了是淺見,那就不必看了。今天請你來,沒想討論那麼嚴肅的話題,主要還是想試試你寫詩的才能,好讓我看看,是不是這青蓮鄉的鄉民們缺少見識,看到一個會寫字的就非得嚷著自己家門口出了個天才。」

這下,眾鄉紳們可沉不住氣了,大家議論紛紛,一位長者說道:「白公子,您就作詩一首為縣令家的千金助助興吧,也是一個展現您才華的好機會啊!」其他鄉紳紛紛應和,「是啊,不過寫一首詩而已,縣令讓你寫你就寫嘛!」

李白有些惱,看著縣令的眼睛說:「大人,您誤會了,我的才華怎樣暫且另說,我們青蓮鄉的鄉親們絕不是您所說的缺乏見識之輩。」

縣令挑眉看著李白:「哦?既然如此,作首詩給我看啊?展示一下你的才華。」

李白內心難受極了。早知道是這樣,打死都不要來赴宴。李客看到兒子的神態,拍拍李白的肩膀,暗示他要沉住氣。然後對縣令說:「大人,白兒的確是從未寫過為人恭賀誕辰的詩,令千金是您的掌上明珠,他這也是擔心寫不好,惹您生氣。按我說,能否請令千金出閣一見,這樣也好讓白兒多些思路啊。」

縣令挑眉看一眼李客,哼一口氣,說道:「我的女兒,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

李客一聽,很是尷尬,頓時不知該怎麼接。

李白暗暗捏緊了拳頭,真想給這個咄咄逼人的縣令臉上一拳。但是父親緊緊地按著他的肩膀,他知道此時不能任性,只能忍著,臉色很難看。

縣令一看他沒有反抗,更來勁了,說:「看來你也不像傳說中那麼厲害嘛。既然你寫不出來,那不如聽我讀一首我作的詩可好啊?」

李白一聲不吭。

縣令掃他一眼,自顧自地吟出一首在李白看來根本就是狗屁不通的詩,然而諷刺的是,眾鄉紳都紛紛拍手稱讚。

李白很驚訝,也前所未有地困惑,這些讀書人平時看起來滿腹經綸,出口成章,為什麼在這種時候這麼不分是非,虛偽做作。

李白終於憋不住了,他沖縣令說道:「大人,您的這種詩我不會寫,貴千金生日的慶賀詩我也寫不了!這裡這麼多有才華的前輩,您請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寫首詩,都會比我寫的更應景。也請您不要強人所難了。」

縣令直直地瞪著李白,說道:「哎呀,李大公子真有自知之明,依我所見,在座的各位的確隨便哪一位,都比你寫得好。可是啊,我家寶貝閨女親自點名讓你寫。所以這詩別人還真寫不了,就得你寫。」

李白鬱悶到了極點,索性背過身去,不再理會縣令。李客慌忙作揖說:「老爺,不如這樣,我帶白兒回家去創作,最遲明日就把詩送到您府上。」縣令一聽,說:「好啊,最好快一些,後天我就要帶著家眷啟程回縣城了。明天無論如何,我要看到李白的詩。」李客連忙答應。

出了堂屋門,李白大步流星往前走,任憑李客在背後呼喚他,都不回頭。 他的心中,充滿了困惑與憤怒,他不懂,為什麼那些讀書人要睜眼說瞎話;為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忍耐;為什麼一定要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兒。他好像終於理解了父親的擔憂,他覺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是那麼得幼稚可笑,他從未受過今天這樣的屈辱,一切都讓他難以忍受。

不知不覺中,李白到了河邊,暴走了好一段路,他也有些累了。順勢就在河邊草地上坐下來,開始想事情。天色早已暗下去,李白不由得裹緊了衣服,一彎新月懸掛在空中,月光灑落在江面上。花草樹木上凝結成了一個個細細的小水滴,映著月光,晶瑩剔透、潔白無瑕。抬頭望天,月亮從雲朵邊露出來,像是涼爽的清風生出了爪子,把天空撕開了一道縫;沙洲的水冷沁濕了眉毛。

遠處的一艘客船上,傳來一陣歡聲笑語,不知是誰吹奏起清越的管弦聲,給這寧靜的月夜平添了幾分煙火之氣,想必又是一群悠閑的人準備今夜不醉不歡。年少的李白看著這幅畫面,終於明了他為何這一次會如此內心痛苦。他滿以為他的才華能被有識之士賞識,能聽聽他精心準備的文章,能擁有一個平台去實現心中的抱負。但是他們,渴望的還是享受榮華富貴的安生日子,逛逛園子聽聽曲兒,而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的腦海中,儘是書中讀到的那些沙場上奮勇殺敵的故事,儘是想到邊塞將士們看到初月時思念家鄉的苦楚。內心的俠客情一直涌動,總有一天,他一定會離開這裡,懲惡揚善,建功立業。莫名地,這個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內心有些激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夜深了,該回家了。爹和娘還在家等待著。

這件事會對李白以後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呢?他又將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堂主下回分解!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一世坎坷,半世清貧,原來你是這樣的唐伯虎……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李適之《罷相》鑒賞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