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美國使用最廣泛的M1卡賓槍威力只相當於手槍嗎?

二戰時美國使用最廣泛的M1卡賓槍威力只相當於手槍嗎?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期美軍大量裝備的M1卡賓槍,輕便靈巧,很受好評,但不少人認為它威力不足,最多也就是一款放大版的手槍,是這樣嗎?

圖1:M1卡賓槍

卡賓槍,最早在西班牙語里就是騎兵使用的步槍,也就是短槍管步槍。當時裝備這種短步槍的騎兵叫做龍騎兵,所以短步槍也被叫作「龍騎兵步槍」。日語里稱為「騎銃」,而中國所說的卡賓槍就是根據英文「Carbine」的音譯而來。

所以卡賓槍其實就是馬槍或者叫騎槍,是專門指比普通步槍要短,子彈初速也相對更低,射程更近的輕便型步槍。通常將槍管長度在560毫米以下的步槍才歸類為卡賓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卡賓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美國的M1卡賓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並大量生產的卡賓槍。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單發射擊,自動裝填子彈,15發彈匣。口徑7.62毫米,全槍長904毫米,槍管長458毫米,槍重2.36千克,射速750發/分,槍口初速585米/秒,有效射程300米。具有質量輕、射擊時容易控制等優點。與當時的步槍相比,有方便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射速高而且後坐力小,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都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強。

圖2:M1卡賓槍是第一種專門設計並大量生產的卡賓槍

與二戰時期,動輒就十來斤重的步槍相比,5斤都不到的M1真是太輕了,單手都能持槍,攜帶方便,所以一裝備部隊,就深受美軍基層官兵的喜歡。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幾乎到了美軍官兵人手一支M1卡賓槍的地步。相比之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就太重了,而且彈夾只有8發,火力持續性也不如M1卡賓槍。

圖3:挎著M1卡賓槍的女郎

要說M1卡賓槍的缺點,就只有威力不足這一點了。M1卡賓槍使用.30(7.62毫米)卡賓槍彈,很多人認為.30卡賓槍彈是中間威力步槍彈。確實,.30卡賓槍彈介於手槍彈和步槍彈之間,但是它的槍口動能是.45ACP彈的兩倍,但只有.30步槍彈的三分之一,所以它更偏向手槍彈,作為步槍彈實在差距較大。首先來看彈頭形狀,圓形彈頭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遠離,子彈射出槍口後初速下降很快,射程近,而且侵透力比較弱,再加上直筒彈殼裝藥量不及瓶頸式彈殼,導致了彈道比較糟糕。在朝鮮戰爭期間,志願軍浸水後凍住的軍大衣都能擋住.30卡賓槍彈的彈頭。所以後來美國在小口徑高速彈的研究中把.30卡賓槍彈改成了.22(5.56毫米)口徑。

圖4:M1卡賓槍採用.30卡賓彈

雖然M1卡賓槍威力和射程都不如步槍,但卻比衝鋒槍射程遠,殺傷力也比衝鋒槍大,火力更是強於手動和半自動步槍。但是M1卡賓槍本來就是作為自衛武器使用,配發給軍官或機槍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線人員使用,.30卡賓槍彈採用直筒彈殼,圓型彈頭,從外形上看基本上就是一個大號手槍彈,從彈道上看也和大號手槍彈沒有多大區別,所以說是一款大號手槍也沒有問題。而從自衛武器這個定位來看,M1卡賓槍還是比較成功的。

從1942年到1945年,美國總共生產了600多萬支M1卡賓槍,包括原型M1卡賓槍和M1A1、M2、M3等衍生型號,其中M1卡賓槍產量就達到551萬支。

圖5:M1卡賓槍的總產量達到600多萬支

順便說一下M1卡賓槍的設計師大衛·馬紹爾·威廉斯,他是在監獄裡設計了這支槍,因為M1卡賓槍的成功而名聲大噪,甚至被人稱作「卡賓槍威廉斯」。

在抗戰時期,美國援助中國的武器清單里並沒有M1卡賓槍,那麼中國數量不少的M1卡賓槍又是從何而來?其中,抗戰時美國海軍情報署向軍統提供了大約1萬支,抗戰結束後在大西南的美國陸軍移交了大約3.8萬支,還有在華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移交了約1.2萬支,這樣總共有6萬支M1卡賓槍流入中國。

在解放戰爭中,無論是國軍還是解放軍,都對M1卡賓槍評價很高,所以建國以後,解放軍研製第一款制式步槍時就參考了M1卡賓槍的設計。雖然有人質疑M1卡賓槍威力偏小,但實際上在戰場也夠用了,二戰時期k98等步槍都存在威力偏大的問題,戰後大家更傾向於採用中間威力彈了,因為大部分交戰距離都是在50-400米之間。在這個距離上,M1卡賓槍的威力還是夠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這是要動手了!俄羅斯向伊朗運輸大批濃縮鈾:距離核彈只差一步
從孫中山的鍍金駁殼槍細說西班牙造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