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佛教里,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字

在佛教里,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字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5

(二)持戒波羅蜜:在佛教里,最重要的是「戒律」,戒就是「止惡防非」──止惡,止住一切的惡,把惡事都止住、停止了;防非,防備著有過錯,非就是「過錯」。做得不對了,這就叫「非」;做得對了,這就叫「是」──也就是「諸惡不作」,所有一切的壞事都不要做;「眾善奉行」,所有一切好事都要去做。

我告訴你們,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很不會算數的──就是「不識數」,I don"t know how to figure。怎麼不識數呢?我有錢就給人;除非沒有錢,否則有一塊錢給人一塊、有兩塊錢給人兩塊錢,自己就不願意要錢。你說,若照一般人來講,這是不是太愚痴了?自己不曉得幫忙自己,盡去幫助人!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這樣子,就願意幫助人。

那麼幫助人,這就是利益人;利益人,這就是菩薩發心。菩薩發心,是要對人有利益,不是對自己有利益的。我自己忍苦耐勞,受點苦、受點委屈都可以的,我不叫人受委屈、受苦;所以就要發這種心,這叫「利他的心」。利他的心,就是菩薩心;這菩薩心,就是「眾善奉行」,所有的好事都要去做。

不要說:「啊,這一回我要算一算,我會不會吃虧呢?」吃虧,就是自己沒有佔到便宜;佔便宜,就是一切的事情都要算算,算著自己:「這個對我自己有沒有便宜?」好像去買一點東西,要走很多很多家公司;看看這家公司,再看看那家公司的東西,比較一下:「哦,這家公司便宜,東西又好,錢又用得少!」於是就買了。買了,殊不知這是一種化學的東西;化學的東西,你看著它是很靚、很美麗的,可是一用,不久就壞了。所以雖然你算著想佔便宜,結果還是吃了虧,這就是盡為自己打算。人應該為人做打算,不應該為自己做打算。

持戒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究竟「戒」有多少種?戒有很多種,最基本的是「五戒」。在家人凡是皈依三寶的,要是想再往前研究、進步的話,就要受五戒;受五戒之後,再往前進步,受八戒,然後受十戒;十戒,就是沙彌戒了。受完沙彌戒,做出家人,就要再受二百五十條戒,這是比丘;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菩薩也有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十種是重的,四十八種是輕的。十種是很重的罪,你若犯了,是不通懺悔的;那些輕的罪,你若犯了,還可以改過自新。

在佛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以四事請問,說:「佛在世的時候,以佛為師,佛是我們的師父;佛入涅槃之後,誰是我們的師父呢?」佛就告訴他:「我入涅槃之後,你們以戒為師。」這是告訴出家人──告訴所有的比丘、比丘尼,要「以戒為師」。那麼在家人若想要求戒,一定要向出家人來求戒的。授戒,就是把戒授給你這個人,這一定要比丘才能授戒;在佛的戒律上,本來是不準比丘尼傳戒的。所以戒律也有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有很多種。

我們人若想修道,一定要受戒;你若能守住清凈戒體,就像琉璃寶珠那麼美麗──言其你這個人能守戒,這就猶如寶珠一樣,是非常有價值的。前幾天我不是講過,終南山道宣律師就因為持戒持得好,感得天人來給他送供養,給他送飯吃。所以這個戒德,是最要緊、最要緊的。

你學佛法,如果不守戒律的話,那你學什麼都好像瓶子在漏水──瓶子底下有個窟窿,你裝上水,它就漏了;你若能守著戒呢?久而久之,就無漏了。我們人這個身體,都是有漏的身體;這個有漏的道理,我現在不能公開對你們講的。你們哪一個人若想學無漏的法門,要個別一個人一個人地來請問:「這怎麼樣子才能無漏?」那我就講給你聽。因為現在這兒公開講,沒法子講;你們誰若想要無漏,不妨有時間的時候來和我講。

現在我們講這個法是很妙的,可是法雖然妙,還需要有妙人來請這個妙法。這個「妙人」就是易象乾,他的法名叫「果容」。他大約是四、五年前來的,那時候佛教講堂還在薩德街,他來佛教講堂學打坐,學了一陣子。現在放暑假又來了,要是以前,大約就是看看戲,或者是賭賭錢;總而言之,找一點娛樂。這一回怎麼樣啊?他上當了!上了什麼當呢?要學《楞嚴經》的當。

一般人聽見「上當」,這心裡都涼了,說:「啊,這回不得了了,上了這個當!」為什麼上當呢?這個「楞嚴法會」是一個最苦的法會,也是一個最難的法會,由早起六點鐘,到晚間九點鐘。你說,這到學校里也沒有這麼多的課程!可是我們現在是「要了生死」的學校,我們現在是「行解相應」的學校,要行解相應。

所以講《楞嚴經》,這就是「解」;我們坐禪,這就是「行」。要解行並進,這才叫腳踏實地躬行實踐那麼去做,一點也不馬虎的,一點也不能騙自己的。這不能騙人,你若騙人,就是騙自己。現在我說你上當了,正是不上當,這是要解決你生死的問題,將來那是你最大的一個利益,所以一定要解行並進的。

講起這「解行並進」,我舉一個比喻。什麼比喻呢?有一個盲人和一個癱子,兩個人住在一起,還有其他很多人也來幫他們的忙,很多人住在這棟房子裡邊。有一天,其他的人都出去玩了,不是去三藩市佛教講堂學《楞嚴經》,是做什麼去了呢?大約或者去釣魚,或者買東西,或者去……,總而言之,這個世間上什麼事情他們都要去做一做,就剩下這一個癱子、一個瞎子在家裡了。你說,就這麼巧,這間房子就著火了!你說怎麼樣?瞎子看不見,沒有法子逃跑;這個癱子有眼睛看得見,但是沒有腿,所以也不能走。啊,你說這糟糕不糟糕?這是真糟糕了──台灣人會講這句話,說:「真糟糕了!」怎麼樣呢?瞎子也要被燒死了,癱子也要被燒死了!

可是在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善知識來告訴他們說:「你們兩個人現在可以不死,可以逃出這個火宅的。怎麼辦呢?你這個癱子的眼睛給瞎子來用,這瞎子的腿給癱子來用,你們兩個人就像狼狽互相幫助,互為表裡。」

那麼瞎子的腿借給癱子用,癱子的眼睛借給瞎子來用,怎麼借啊?是不是把癱子的眼睛挖出來,補到瞎子的眼睛裡頭?那時也沒有醫生,也不能動手術;你自己要是挖出來,根本就沒有用了。你若把瞎子的腿現接到癱子的腿上,也不容易辦得到的,也沒有醫生。這怎麼辦呢?這才叫「因事制宜,通權達變」:這癱子就趴在瞎子的身上,指揮這個瞎子,說你現在往左邁步,或者向右邁步,或者向前邁步;這個瞎子有腿,但是眼睛看不見,就聽癱子來指揮。於是這個善知識就這樣來指示他們,他們兩個就把自己救出這個火宅了。

那麼講這個道理,你不要誤會說:「哦,你說我是瞎子啊?你說我是癱子啊?」不是你是瞎子、你是癱子;我也是瞎子、我也是癱子。不過現在我知道這個道理,來講一講,這也不是說的你、也不是說的我;也就是說的你、也就是說的我。我們每一個人不要自滿,不要以為我自己是明白人,不要以為我自己智慧大。

為什麼我們沒有成佛?就因為自己太自滿了:「哦,我學了這麼多的知識,我現在啊……。」學什麼,就被什麼障礙──你知識多了,就被知識障礙;你能力多了,就被能力障礙。因為這一些障礙著你,所以就不成道了。現在我們把「你、我、他」這個思想都不要了它,把這個思想平定下來,我們把自己的思想清凈了,把自己肚裡空了。做什麼呢?頭先我叫你們少吃點東西,留著裝法;現在我叫你們把你們的思想都弄乾凈了它。弄乾凈了它,好裝什麼呢?好裝醍醐妙味,裝這個無上的妙法。

我還記得去年有一位小姐,她講的話我還記得。她說她那個腦袋裡頭很多垃圾、很多garbage,清理不凈。是不是啊?她現在是修Doctor degree(博士學位)。那麼現在我就根據她這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把腦袋裡頭的garbage先丟到外邊去,然後你再聽經;那你一聞千悟,就容易明白了。今天這一堂只是開始,還沒有正式講入經文;今天晚間,我一定會講得比現在好。不是騙你,也不是騙我自己,我知道我講得還不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如果能這樣去做,死去的父母眷屬就能解脫惡道苦惱、生到人天善道
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人為什麼會被人輕賤呢?《金剛經淺釋》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