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入侵阿富汗後,蘇軍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游擊戰的泥沼中

入侵阿富汗後,蘇軍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游擊戰的泥沼中

1980年3月,在美國和巴基斯坦的安排下,白沙瓦的六個遜尼派組織的首領第一次坐在了一起。他們共同謀劃聯合反蘇的策略,決定成立一個同盟組織——「解放阿富汗伊斯蘭同盟」。雖然幾個黨的聯合實際上是貌合神離,各黨的領導機構並沒有合併成統一的組織,各自領導著自己的一派人馬,但畢竟從形式上為反蘇的各派組織提供了一個合作的模式。

隨著白沙瓦內幾個領導人對聯合的探索,在阿富汗國內的各個游擊隊也得到了迅速壯大,到1980年上半年,游擊隊的兵力已由1979年的4萬人發展到了10萬人。蘇軍的侵略和保衛家園的熱情使阿富汗人紛紛選擇了參加游擊隊的道路。游擊隊人數的迅速增加,帶動著游擊戰的戰場也在迅速擴大。到1980年中期,阿富汗城市和農村的游擊戰都開展起來了。

抵抗蘇軍的游擊戰爭是以「聖戰」的名義進行的,阿富汗游擊隊員被稱之為「穆賈希丁」,意即「進行聖戰的人」或「聖戰者」,外部世界常常將他們意譯為—「自由戰士」。

阿富汗的城市建築眾多,街巷複雜,是開展游擊戰的有利地形。在喀布爾、坎大哈、赫拉特等地,戰鬥尤為頻繁和激烈,這些地方,黑夜和白天輪流掌握在游擊隊和蘇軍的手中。白天,蘇軍在各大街道上巡邏,阿富汗政府官員們也都沉穩自如地走入自己的工作部門;但是太陽剛一落山,他們無不驚慌地逃入由蘇軍嚴密守控的住宅區,儘管那裡偶爾也會遭到一陣槍擊或是幾枚火箭彈的偷襲,但相比較而言,那裡仍是最安全的地方。

因為在夜晚,城市已成了游擊隊的天堂。他們成群結隊,攻擊政府大樓、廣播電台,暗殺阿富汗政府官員和蘇聯軍人。而白天一來,他們則不見了,街上走著的仍是阿富汗市民和巡邏的蘇軍士兵。

阿富汗游擊隊員神出鬼沒,城市游擊戰開展得如此成功,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城市中組織嚴密的聯絡網和游擊隊領導人的指揮。

阿富汗游擊隊

秘密聯絡網大部分是由阿富汗政府各部門中同情游擊隊的公務員組成。他們利用蘇聯人的信任,建立了蘇軍絕對不會搜查的武器貯藏處。而那些潛伏在阿富汗政府軍中的游擊隊聯絡員經常偷偷到郊區去會見游擊隊的領導人,送去情報,帶回信息或補給品。

但由於人員活動、武器輸送等方面的困難,以及蘇軍實力的強大,阿富汗城市游擊戰的難度遠遠大於發生在廣大山區的游擊戰。有時候,為了更好地攻擊城市目標,城市游擊戰還採用城外夾攻的方法,即先在城外聚集一批游擊隊兵力,襲擊城市,吸引住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注意力後,城市游擊戰再展開,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粗略地羅列一下阿富汗游擊隊在城市游擊戰中的戰果,便可以發現,這樣的城市游擊戰行動對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打擊實際上相當巨大:

1981年11月21日,用火箭筒襲擊喀布爾的洲際飯店。

1981年4月14日,暗殺阿富汗國家情報局第二號人物吉拉姆·薩希·阿塔爾將軍。

1981年4月,暗殺洛加爾省省長。

1981年5月1日,暗殺帕克蒂亞省省長。

1981年5月6日,暗殺坎大哈省省長穆罕默德·雅蒂米。

1981年9月,暗殺馬扎里沙里夫市警察局長。

1982年1月19日,暗殺蘇聯將軍奇德欽科。

1982年8月3日,襲擊喀布爾的巴拉希薩爾堡軍火庫。

1982年8月,攻擊巴格拉姆機場,擊毀22架蘇軍直升機。

1982年10月26日,在喀布爾暗殺蘇聯將軍伊斯特諾夫。

1982年12月21日,襲擊賈拉拉巴德機場,擊毀10架蘇軍直升機。

1982年12月24日,武裝騷擾蘇聯大使館。

1982年12月28日,破壞向喀布爾供電的馬希帕爾水電站。

1983年8月,再次重創巴拉希薩爾蘇軍司令部。

1983年12月,襲擊加茲尼監獄,釋放400名犯人。

1983年12月4日,暗殺阿富汗政府軍將軍阿卜杜勒·庫杜茲·拉希德。

1983年12月22日,襲擊喀布爾電台和軍事學院。

在阿富汗的反蘇游擊戰中,進行面更廣、取得更大戰果的還是發生在廣大農村和山區的游擊戰。在農村及山區的游擊戰,由於各游擊隊的派別不同,而且在民族、地理、宗教等方面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他們一直沒有統一領導作戰的中心,在作戰中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在阿富汗南部和東南部的游擊隊主要由傳統的部族和山區居民構成,在伊斯蘭教毛拉的支持下,由有名望的、受人尊敬的家族成員擔任領導者,這些游擊隊一般在8—12月,也就是等到莊稼收割之後,採取各種軍事行動。這些游擊隊的作戰計劃、行動方法等經常通過全體成員的共同討論,在所有參與者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付諸實施,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他們的戰鬥計劃在行動前就已經預先擬好,大多以阿富汗政府軍為襲擊目標,襲擊蘇軍較少,而且行動都是在夜間;襲擊之後,他們便會迅速地撤回到自己的村子中。這些人進攻時都很勇敢,但也比較輕率,所以損失也相當嚴重。

阿富汗游擊隊隊員在操縱高射機槍

在阿富汗北部和西北部,前阿富汗政府軍大尉伊茲馬伊爾·汗的作戰方法極為流行,各游擊隊大多按照他的觀點組織戰鬥。從廣大的農村選幾個主要村落,在那裡固定集中300人左右的游擊隊員,以守株待兔的方法打擊一切來犯的敵人。他們一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由於山區的交通不便和工具的粗劣不足,他們往往只能固守在一定的區域,既不能參加固定區域外的戰鬥,也難以支援相距較遠的其他村莊的戰鬥。

儘管各個地區游擊隊的戰鬥能力和作戰方法不盡相同,但作為游擊戰,他們的戰術還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游擊隊或者是沿著公路幹線破壞蘇軍的運輸,或者是打擊蘇軍的逐步推進,鞏固自己的根據地,或者是主動出擊,打擊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孤立據點。

由於阿富汗國內山區極多,因此主要的交通線極少。蘇軍只能靠公路來推進摩托化部隊和運輸主要的軍用物資。這樣,阿富汗游擊隊就將破壞公路運輸作為一個主要的作戰目標。這些戰鬥一般規模都不大,持續時間也較短,但由於出現的路段較多,戰鬥的次數頻繁,它嚴重地阻礙了蘇軍進展的計劃,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為加強對交通線的控制,蘇軍在主要公路幹線上的一些重要路段大量設立交通調整哨、檢查哨,檢查過往行人和車輛,防止阿富汗游擊隊對重要路段和橋樑進行破壞,在有些路段還派出了流動巡邏車。在最易受阿富汗游擊隊攻擊的地段,蘇軍每隔一定距離就修建一個駐兵的小碉堡,四周布設地雷場。一些容易被阿富汗游擊隊利用的設伏地段,往往被蘇軍指定為「自由射擊區」, 任何活動物體都會遭到轟炸和槍擊。只要蘇軍在路邊遭到傷亡,就把鄰近的村莊夷為平地,將居民趕離公路。如此做的代價是,大量蘇軍兵力被牽制。

查普查勒山口之戰是阿富汗游擊隊的寶貴經驗。在交通要道上,游擊隊有時在公路兩側利用有利地形構建工事,奪取對交通的控制權;有時在公路必經的險要路段,如隘路、山口等地設伏擊,搞破壞;有時則利用公路兩側的村莊、樹林、壕溝、丘陵等地設下埋伏,攻擊公路上的小股蘇軍;有時則直接在蘇軍通行之處設路障、埋地雷、炸毀涵洞或橋樑,挖下深溝或陷坑。針對蘇軍的逐步推進、侵襲根據地等做法,游擊隊則常常利用山區的有利地形,構建多層防禦陣地,層層阻擊蘇軍的地面部隊,一待蘇軍大部隊或是空中力量趕到,他們便迅速地撤進隱蔽地點。

在對付蘇軍的航空兵和武裝直升機方面,喀布爾北部山區伏擊戰的經驗被不斷推廣。在蘇軍直升機可能經過的山谷中,阿富汗游擊隊的對空伏擊分隊分為兩組。第一組駐守在山谷堅固的陣地上,引誘蘇軍直升機前來攻擊。第二組配置在比第一組高約2300米的地方,裝備大口徑機槍和RPG火箭筒,任務是擊毀直升機。蘇軍直升機飛來時,第一組在最大射程上開火,吸引蘇軍飛行員注意。當直升機飛臨第一組上空實施近距離攻擊或投下步兵時,第二組就一齊開火,從側面或上方擊毀直升機,消滅投送的步兵。

在阿富汗作戰的蘇聯直升機

為了保護根據地,阿富汗游擊隊經常在根據地外圍埋設地雷或設置各種障礙。阿富汗游擊隊常常分成幾股力量,蘇軍向西挺進,游擊隊就在東面進行襲擾,蘇軍撲向東面,這股力量就利用山區地形巧妙地轉移。與此同時,另一股游擊隊又在西面出現,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經常令蘇軍疲憊不堪卻毫無收穫。

阿富汗游擊隊有時也主動攻擊蘇軍孤立的據點。這種進攻的規模大小不一,有時十幾人,有時幾百人,多在夜間進行,襲擊後迅速撤離。這些孤立據點包括蘇軍佔據的機場、雷達站、軍火庫、後勤倉庫、兵營及臨時營地等。總之,阿富汗游擊隊採用各種方法,只要存在有利於己的條件,他們就會奮力一戰,從而不斷地牽制和打擊蘇軍。

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阿富汗戰爭負最終責任的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謝爾蓋·索科洛夫元帥變得焦急不安。勃列日涅夫大力提倡的速戰速決沒有達到目的,而且蘇軍對付這些無所不在的游擊隊開始感到力不從心。多年來,蘇軍的戰術方法與訓練方向一直是,與北約組織在西歐平原展開超大規模機械化作戰。但在遍布山地的阿富汗,這一切根本無從應用。

本文節選自《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氣吞萬里如虎,劉裕北府軍北伐的鼎盛戰績
中式農耕傳統古國的立國之策:耕戰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