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四卷 第二十講

楞嚴經 第四卷 第二十講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富樓那,佛就答覆他了,譬如虛空,這約性來解釋相,虛空就形容性體,虛空的體是無相的,不是有相的群體,因為空而不拒諸相發揮。空,方相、圓相、短相、長相、大相、小相都可以在空中發揮,因為空的體是無相的,有障礙就不叫空了。問號是用世間相問的。那要舉其法相,這前頭講的空、不空、如來藏性,如來藏性既不屬於空,也不屬於不空,空來空現,不空不現,空而不拒諸相。因為空,你在這空中建個圓形的樓閣也可以、建個方形的也可以,空不礙一切物。空,它不拒諸相。有相的,就叫不空了。虛空容納諸相,而不拒諸相發揮。要合法這個就叫空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性、不空如來藏性、空不空如來藏性,這個舉例說就是空不空如來藏性。因為空的本體沒有相,這屬於空義;它不拒諸相,可以安立諸相,這叫不空義。但是你建立諸相,空不隨你體而變;它雖然不礙諸相,它不隨你相而變。這個道理明白嗎?有緣則有諸相的生起,緣散諸相則消滅,它的體是不變的,虛空還是虛空。

咱們看這個建築,當初這個地方,在宋朝的時候,這是大華嚴寺;從後頭那個山上一直到前頭,到咱們普壽寺山門前頭,這個地區是大華嚴寺。大家看到後頭那個碑,以前我記得那幾統碑,那碑上就寫著從陝西的大同到陝西的長安這一線,都是覺證大師他管轄的;他是大僧正,國師,這一線所有的寺廟都歸他管,那碑上就寫著這個地方住著一兩千人。這個時候是不空的,那個大華嚴寺是不空的。等我到五台山的時候,這地方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了。那個碑在哪挖出來的?就修我們法堂地底下挖出來的,堆到那邊,那工人在那碑上尿尿、解大便,我才叫人把它抬到後邊,隆般法師叫他把它洗出來,才保存起那些個碑。覺證大師他那個靈骨就在咱們這個法堂底下挖出來的,一個石函。大家看到我那後面不是有一個小塔,那裡頭就是那石函,臨時我們把它修了供到那裡頭,準備修了大塔的時候把它移進去。為什麼要修大塔?因這個原因。但是這個大華嚴寺,你想想,從大同到西安,還中間經過河南省,好多僧人,好多寺廟,那個碑上記載的,石碑記載的。這就是隨念發揮,隨念消失,消失了!咱們修普壽寺時候什麼都沒有,在地底下挖出來的,年久失修湮沒掉了。

一切法都如是,咱們這也是空不空如來藏。當你沒挖出,看這地上是空的,沒有,什麼都沒有。這一挖才知道這個在一千年前,我算了那個到現在整整一千年,是宋朝元佑年間的,這個碑上沒記載。我在雁盪山,也是宋朝元佑年間的,真歇了禪師修那個廟,等我們到雁盪山的時候,這個廟沒有了,我重新的在那重新修起,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口大鍋。這一口大鍋是宋朝元佑年間,那時候那個廟裡頭一兩千人,這一鍋飯供給一兩千人。大鍋上刻的字,宋元佑,跟我們這個的宋元佑一樣的,兩個朝代。知道宋朝跟金兀朮嗎?這個地區後來被金國佔領了,不是宋朝的地方了,所以這個廟漸漸也消失了。

這一切的變化,正因為它空才能建設,建設完消失了;建築物消失了,又空了。建築起來,不空;沒建築,建築物消失了又空了。空而不拒你諸相,空而非群相。就是虛空不是有相的,但是它不拒諸有相,隨便你怎麼發揮。發揮完了,相沒有了,又歸於空。空了之後,我們現在又在這建這個普壽寺,這普壽寺什麼時候空呢?現在我們正在建,那空的時候我們就不知道了。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 第四卷 第四講
輪迴那麼苦,我們卻習慣了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