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90年,伊拉克軍隊士氣正盛,薩達姆為何主動下令軍隊撤退,連戰機都轉移了?

1990年,伊拉克軍隊士氣正盛,薩達姆為何主動下令軍隊撤退,連戰機都轉移了?

上世紀的100年時間裡,中東一直都未平靜過,一戰、二戰、五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沙漠之狐行動……戰爭一場接著一場。

在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一般認為伊軍是被美國為首的聯軍擊敗的,但實際上情況不是這樣的,薩達姆親自下令軍隊撤退,所以聯軍才能進攻地這麼快。

1990年那會兒,伊拉克剛打完兩伊戰爭,軍隊士氣正盛,武器裝備也充足,伊拉克又有大量石油作為支撐,如果薩達姆硬拼,美國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拿下勝利。結果呢?薩達姆下令軍隊撤出科威特,而且還在這個節骨眼上將145架戰鬥機送往伊朗保存,簡直就是自斷一臂。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薩達姆不想打這場海灣戰爭呢?這其實與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有關。

70年代,伊拉克與美國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兩伊戰爭初期美國為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到了後來,薩達姆與美國鬧僵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聯趁機援助了伊拉克大量武器裝備(當時伊拉克是距離中東大佬之位最近的國家),這使得伊蘇的關係迅速升溫。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場戰爭不是說打就能打的,海灣戰爭光調兵、運物資就花了好幾個月,薩達姆自然也注意到了氣氛戰爭氣氛越來越濃烈,於是一方面往沙伊邊境(當時聯軍駐紮在沙特境內)調兵遣將,另一方面緊急聯繫蘇聯,尋求蘇聯的幫助。

此時的蘇聯瀕臨崩潰,內部一攤子事還沒解決,自然不希望在發生戰端,所以戈爾巴喬夫給薩達姆的回信中,聲明「只要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兵,蘇聯就保證伊拉克的安全」。

薩達姆一開始並不接受戈爾巴喬夫的觀點,不準備向美國屈服,但駐守在科威特的十萬伊軍敗得太快了,給薩達姆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只能按照蘇聯的意思主動下令撤兵。於是蘇聯出面,最終美國停止了進攻行動,伊軍雖然死傷了十萬人,但主要力量還是保留了下來,伊拉克和科威特回歸到原先的邊界線。

伊拉克並沒有獲得平靜,海灣戰爭結束幾個月後,蘇聯沒了,薩達姆沒了靠山,伊拉克陷入了西方國家的封鎖之中。由於長期被封鎖,伊拉克國民對薩達姆的不滿越來越嚴重,最終造成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這一次沒人再幫薩達姆了,美軍直接打到了巴格達,薩達姆也在逃亡時被抓捕,最終被絞死。然而伊拉克人心心念念的和平並沒有到來,伊拉克的混亂局面一直在持續,這些年又有不少伊拉克人開始懷念薩達姆時代的富裕,但已經回不去了。

延伸閱讀

伊朗有8160萬人口,猶太人只有5萬,為何他們放棄投奔以色列,寧願留在伊朗過活?

二戰時期,日軍一個方面軍有多少兵力?為何能控制五省之地?

葉利欽當年已是俄國最高主席,為何還急於肢解蘇聯?想當總統只是一個原因,他也被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8年前爆發的一場運動,1500萬人淪為難民,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至今未結束
乾隆未登基前,身上最特殊的光環,令雍正對他刮目相看,從六個兒子里選他為儲君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