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代色彩里的尊卑觀念

古代色彩里的尊卑觀念

你喜歡何種顏色,那是你人的自由!

「自由感」在現代社會已經深入人心了,就像你早已習慣了的嶄新生活方式:年輕人不置產,女生不恨嫁,男生不必闖世界,工作不必求成功,專註事業或者偏重家庭,都以個人意願為首要考慮。

那顏色呢?現代社會裡,色彩早已百無禁忌。三里屯靜觀三秒,不少「鐵血硬漢」的單品中都出現了今年大熱的臟粉色,還有很多人也很中意低調幹練的霧霾藍,感慨視覺上卻一樣好看。五彩斑斕的自然色彩隨著歷史時代的發展漸漸融入人類生活,對人類的心理和社會生活等多種層面不斷產生著影響。色彩進入人類生活的過程,就是色彩文化產生的過程,色彩文化與人類社會融合的同時,人類生活與色彩文化也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可是要知道,曾經的中國色彩觀並沒有這樣平等自由,甚至一度決定著人們的尊卑貴賤。 色彩的進化,從「五色」的禁錮說起在古代中國被儒家思想賦予等級尊卑觀念的「五色觀」主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色彩觀念。「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建立的「五色觀」是一個自洽的色彩體系,原色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得到間色(由兩種原色調配而成的顏色稱為間色或二次色)和再間色(以兩種第二次色相混合所得的顏色稱為再間色或稱複色),生生不息,源源不絕。

張大千的潑彩技法謂之複色

正如《淮南子》的記載:「色之數不過五,而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雖說色彩無窮,但等級的劃分卻相當森嚴。原色為尊,間色為卑,尊卑有序,不可逾越。以色彩昭示的等級差異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服飾顏色更是具有嚴格的階級屬性。

《禮記》說:「衣正色,裳閑色。」已經說明正色是主色,象徵高貴,閑色(間色)只能用於非正式場合。先是秦漢以來,庶人不得衣彩,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唐代以袍服顏色區分官員等級,三品以上衣紫,五品以上用緋(硃紅色),七品以上為綠,九品以上為青色,上可兼下,下不可犯上。而這些顏色,品級再低,也屬於士階層。沒有地位的平民只能衣褐(穿粗布衣),與繽紛的色彩無緣。

熱播劇《如懿傳》18集 作為古代中國地位最高的皇室,服飾色彩大多艷麗奪目。

色彩除了在古代服飾上的使用禁錮,在傳統藝術運用上也經歷了一些刻板印象。 例如,傳統山水畫就憑藉以水墨為雅的文化積澱在普通人心中形成了清淡的印象。古人們認為描繪山水應該簡省、薄畫,以傳達清透、虛和之意;而黑白二色、天地玄黃,即是去繁就簡,返璞歸真的典範,也是東方美學氣質的真諦。

明·唐寅 石林消夏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十八歲的少年畫匠心裡可沒有這些條條框框,自然中的色彩本來豐富,層次漸變無窮,描摹心中理想的山水風光,就是要用盡平生所學,將豐富瑰麗的色彩遍染祖國山河。 這位少年畫匠名叫王希孟,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唯一流傳後世的作品,就是去年曾轟動全京城的《千里江山圖》。而漸變色則是他描摹理想之境的答案,這個頗具突破性質的色彩表現形式,出現之際,立刻引發世人驚嘆。

請翻轉手機橫向欣賞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十八歲的少年王希孟,在不自知中突破了中國古代的色彩之界。 《千里江山圖》畫卷開闊,細節生動,每個局部都可以自成一景。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展現出美妙的江南山水之姿;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場景之下,人們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看山觀水,可游可居,萬物與我和諧統一,儼然是世間少有的理想人居模樣。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歷千年之久,部分顏色已經脫落,但是其畫法仍然清晰可辨。少年的山石,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之後再罩染赭色,並在石頭頂部以汁綠接染,最後以石青或石綠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層層自然漸變,流暢變幻。水天交界處以赭色接染,遠山也以赭色為主,不施青綠等色以示空間之遠。柳葉施以石綠,天空摻以赭墨,上深下淺,還原天空真實的透視變化,將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王希孟突破了中國古代的色彩之界。 色彩,同樣是造物的賦予。古代畫師在描繪山水萬物的色彩時,使用的只能是無法估量的層次和色彩的疊加。

而這在科技改變生活、塑造美學的今天,色彩的使用再不是特定階層的專享,色彩的表達也無須受到雅俗定義的扭曲,而繪畫中的色彩更是可以任意取用。色彩跨越身份甚至性別、突破界限和固化的標籤、讓物的色彩回歸自然屬性本身,讓色彩自由平等,帶著人們的想像力,無際表達。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嘉德2018春拍逾20億圓滿收官,喜迎25周年誌慶拍賣!
你知道黃金消費排前十的都是哪些國家嗎?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