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西一座公園水池清淤,考古隊得知後激動地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江西一座公園水池清淤,考古隊得知後激動地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導讀:2003年夏天,位於江西省鄱陽縣的芝山公園,要對園內的一處名為「止水池」的池塘進行清淤,這本來是一件公園內部的小事。可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動工的前一天,當地的考古隊找到了公園管理處,要求封鎖現場讓考古隊先進行勘察,並表示等這一天已經有十幾年了。

面對滿臉疑惑的公園管理人員,考古隊向他們講述了一件發生在七百多年前宋朝的事情……

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這年一年的二月,蒙古大軍一路南下攻破江西小城饒州。按理說當時的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一座城池的得失早已變得不重要,但饒州陷落的消息傳到朝廷之後,「引起朝野震動,恭帝為之輟朝」。

原來饒州城破之後,居住在城中告老還鄉的宰相江萬里據不投降,帶著全家老小投水殉國,這也才有了後世「舉家三百餘口,皆赴水而死」之說。

江萬里是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卻不知道他有一位老師名叫江萬里;很多人聽過詩人楊萬里的抗金事迹,卻不知江萬里。

據《宋史》、《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江萬里是南宋末年的傳奇宰相,他出生於北宋末年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走上仕途之後歷任任吉州、隆興知府、監察御史、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左丞相兼樞密使。

咸淳九年,面對蒙古人的大舉南侵,江萬里不顧76歲的高齡,毅然而然再次出山,到前線帶兵抵抗蒙古大軍。可是當時朝中有賈似道擅權誤國,主張投降路線,不滿的江萬里再次辭官,但這一次他沒有回鄉,而是到了交通重鎮饒州定居下來。江萬里心中清楚,朝廷必定無法抵擋蒙古人,他作為朝廷宰相,就要在此以身殉國,激勵和喚起朝廷起兵抗元的決心。

饒州城破之後,江萬里誓死不降,帶著包括外甥劉小村、孫江澄在內的數百人投止水池殉國。明朝江西提學蘇佑題《雙忠祠碑記》中記載:「先生從容坐守以為民望,已而兵入其第,欲屈之,先生遂赴止水死……繼投沼中,積屍如疊。」可見當時的慘烈場景。

《宋史》記載:「翌日,萬里屍獨浮出水上,從者草斂之。」江萬里投水死後,第二天屍體才被打撈出來,並且被下人草草安葬,但是書中並沒有提及墓葬所在的位置。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成書的《江氏大成宗譜》中則有了較為清晰的記載:「侄六峰府判鑒收斂,淺塌芝山。」

按照族譜的記載,江萬里是被侄子收斂下葬的,並且安葬在了饒州的芝山。經過十幾年的走訪勘察,考古隊將陵墓的具體位置就鎖定在了現在芝山公園止水池下,所以才有了開頭髮生的一幕。

等到水池中的水放乾淨之後,考古隊經過鑽探,果然發現了一座古墓。通過發掘,考古隊發現墓葬的四周和頂部都是用石板簡單搭建而成,在底部鋪了大量的木炭,古墓棺木埋得很淺,離地面只有一層厚約30厘米的淺土,與記載「淺塌芝山」的景象吻合。

考古專家介紹說,在後期的清理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屍骨碎片和一些衣服殘片,並且出土了一件南宋青白瓷碗,這些都是有力的證據。並且根據當地縣誌記載,芝山歷來是人文聖地,江萬里對此也情有獨鍾。對於芝山這樣的風水寶地,歷代官府都十分重視,只有江萬里這樣的人物才有資格葬在這裡。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浙江民工撿到一塊石頭,專家:是國寶上交獎勵500,民工:我不要
內蒙農民挖出一鐵鉤子,文化館30塊錢收購,10年後成國寶禁止出境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