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項羽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缺少「這一點」,而又多「那一點」

項羽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缺少「這一點」,而又多「那一點」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末大起義中的蓋世英雄項羽在轟轟烈烈的楚漢爭霸戰爭中失敗而烏江自刎。不過自刎前項羽還是有機會逃生的,因為烏江的亭長在江邊等候項羽,為什麼烏江的亭長會知道項羽的撤軍路線呢?

其實項羽的逃生路線並不難猜測,當時項羽雖然覺得自己是「四面楚歌」,但實際上項羽手中還有五個郡在江東,而項羽的楚國封地一共是九個郡,佔據秦末三十六郡的四分之一,即使失敗至此,也還有天下的七分之一。因此項羽的逃生方向一定是江東,而從垓下到江東的直線一定距離經過烏江,所以亭長只需估計時間即可。

而且烏江亭長還有一個項羽欠缺的長處,那就是戰略眼光。項羽始終分不清戰術與戰略的區別。亭長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這是在戰略層面分析江東能作為項羽東山再起的資本,畢竟項羽比劉邦小24歲。從民心的角度看,項羽在西方的秦國殺人放火,在楚國故鄉還是一個光宗耀祖的大英雄。

然而項羽又犯了老毛病,那就是從人情角度考慮戰略問題。項羽慷慨回憶了起兵的歲月,感慨無顏見江東父老,不想接受可憐活著。這也是劉邦不如項羽的地方,當年劉邦逃難時曾經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踹下馬車十幾次,最終活了下來才能打敗項羽。

項羽的悲劇根源是一個矛盾,那就是一個英雄的熱血與一個政治家的冷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要塞陣地 的精彩文章:

會跑不是本事,能生才叫厲害!9名女俘虜19年生71個孩子
蘇57反隱身能力超強,F35機群拿它沒辦法,難怪俄那麼愛它

TAG:要塞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