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為什麼選擇30歲以後去留學?

我為什麼選擇30歲以後去留學?

作者:范海濤

微博:@范海濤

24歲那年我買了車,朋友們多坐在我的副駕駛上聊天。那個時候我是一名財經記者,開著車亂跑是我的常態。我常常搭著記者朋友從一個發布會跑到下一個發布會,我們開著音樂,聊著商業精英的八卦,點評著上市公司的報表,享受著北京的陽光。青春就這麼晃晃悠悠的過下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典型的北京妞。反正我大大咧咧地生活,開心的時候會咯咯大笑,有一大群閨蜜,用各種優惠券請朋友吃哈根達斯冰淇淋,用團購網買便宜貨,把自己買的電影卡塞給正在談戀愛的閨蜜胖煦。當胖煦的男朋友看到我想方設法地使用各類優惠券幫助他們談戀愛時,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他望了望身旁的閨蜜說,「那咱們去餐館吃飯,有沒有免費的券呢?」因為我奔放的給予,朋友給了我一個親昵的外號「券商」。

我做事認真,但是有時小奇葩。朋友晶晶生了寶貝給我指定了一款寶寶車作為禮物。我在西單買了。往回運時卻發現外包裝巨大,我好不容易把這個正方型的扁平大紙盒裝進了我的灰色伊蘭特里,卻發現沒有時間去拜訪我那住在天通苑的閨蜜。就這樣,我拉著這個幾乎要完全擋住我後視鏡的大紙箱沉甸甸地在北京城跑了一個月。一些地方的保安進門給我停車卡時,都不禁用奇怪地眼神打量我,然後問一句「您是送貨的嗎?」 很多時候,如果我的身邊有另一個「我」,也許會覺得是在看一部「輕喜劇」。因為這個,朋友們也叫我「大仙」。

後來我有一個愛得死去活來的男朋友,幸虧不是騙子。他在北京的西絨線衚衕旁邊長大,因此特別愛吃西四的一家叫做「華天小吃」的國營飯館。據說,那種橘紅色的一盤肉是他的最愛。但是小時候他沒有那麼多錢,於是立志終有一天只吃這種肉,一直吃到飽。後來,我成為了那個陪著他吃這種肉吃到飽的人。其實我也只是看著他吃,這個小飯館煙霧繚繞,一進去全是販夫走卒,基本連坐的地方也找不到。而那種橘紅色的肉一上來,他第一個動作往往是咕咚咕咚澆上白醋,一種酸酸嗆鼻的味道隨之升騰而起,味道實在不敢恭維。我的筷子一動不動,對方卻吃到兩眼放光。

我從來不是學霸,也不知道把事情輕輕鬆鬆搞定是什麼滋味。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是和自己的智商在做鬥爭。挑燈夜戰考大學、屏息凝神等發榜。這種事情對於我來說都是可以讓我夜不能寐。做每一件有點難度的事情,我如臨大敵,會和內心裏面的另一個神經質的我嚷嚷——「Calm down」。在人群里,我小心翼翼地掩藏著我的緊張,以防那個真實的我曝光。我習慣了普普通通,也覺得這輩子所有美好的事情離自己太遠。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生活逐漸穩定之後,我想死死抱住來之不易的穩定不想撒手的原因。22歲第一次拿到自己單位的紅底色的名片時特別欣喜若狂。當時我在的媒體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媒體,錄取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我大學畢業之後經過了10個月痛苦的實習才轉為正式記者。每次採訪時,那紅底色的名片一拿出來,對方的眼神馬上不一樣了,彷彿知道我們的那個單位,是比北大還難進的地方。雖然最初幾年我還沒有車,但是我不在乎被分配到離家最遠的海淀體育館去報道大學生運動會。報道完畢,我從燈火通明的體育館出來打車回單位寫稿,爸爸半夜再用摩托車把我從三元橋運回位於首都機場的家裡。每次回到家裡已經是凌晨,我照照鏡子,夜風裡被塵土弄髒的髮型有如正在洞穴里練習九陰白骨爪的梅超風。

後來生活逐漸穩定,人的神經也逐漸放鬆。我在北京城裡面見各種各樣的精英,談各種各樣的話。青春的流逝和這樣的生活狀態交織著。時間越過越快,我對各種流光溢彩的發布會逐漸感到習慣。我載著閨蜜們去拜訪各類中國最大公司的總裁,討論百度怎麼和谷歌競爭, 周鴻禕怎麼去抨擊馬化騰,網易的新技術有多酷。我開車到清華科技園去搜狐參加財報發布會,習慣性地把車停到地下二層,然後象走進自己公司那樣熟門熟路走進電梯走進搜狐的茶水間。我準確地知道綠茶和咖啡分別放置的位置,也知道今天哪些同行會準時出現。我和女記者們一起圍追堵截剛剛進軍中國市場的某團購網站的職業經理人,把那剛剛上任的跨國公司總裁逼問得節節敗退。 我問柳傳志,「聯想收購IBM之後出走海外,中國公司有哪些困境!」我問張朝陽,「為什麼搜狐的搜索、微博策略總是慢半拍?」那時候,網易公司的首席運營官是董瑞豹,每次見到他我都會醉氧。我和女記者們私下給他起名「豹豹」,每次談到他的帥我們都哄堂大笑。有一次,在網易的電梯間,我們正在高聲談笑豹豹如何如何,一回頭,帥氣的CEO董瑞豹,也就是豹豹本人,就穿著西服背著運動包腳踩著球鞋,在電梯門口一邊聽我們的談話一邊微笑著。我嚇得落荒而逃。

公關公司把發布會的場面做得越來越絢。冰里倒紅酒顯示出數字、按個水晶球瞬間彩帶橫飛後來真的過時了。場面越來越華麗奢侈,我記得微軟公司的IE發布會最後和蘋果在矽谷的那麼相似,整個一塊宏偉的大屏幕橫跨七九八會場,屏幕亮起的一瞬間,整個會場如同一個環幕電影院。那一刻,我有一種幻覺,覺得自己真的在世界的中心。

不知不覺飛過了一片時間海。出國這樣的事情在三十歲之前也想過,我甚至去參加了兩次新東方的雅思培訓,羞愧地錯過了好幾次已經報好名的雅思考試。每一次事情都在我心裡靜悄悄地「無疾而終」。 到後來,我都不再羞愧,默默地接受了自己註定平庸的結局。我甚至習慣了生活里的細碎和膚淺。我看看美劇,深夜如饑似渴地讀一讀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以為這就是我和夢想最接近的方式。

29歲我的人生出現了一次巨大的催化。現在回想,那種震蕩對我來說難以想像。在寫《世界因你不同》時,我面對著一個在美國有30年生活經驗的科技精英,我被美國那片土地發生的各種事情的立體感震撼了。三維的感覺讓我彷彿置身於那片土地,彷彿那土地不是一個名字,而是最終開始和我有關。彷彿一種深刻的感覺遍及全身,告訴我,美國,你必須去。身邊的朋友也忽然全變成名校畢業的同齡人。這樣身旁立竿見影的活動榜樣對我衝擊巨大。他們從斯坦福、布朗這些藤校畢業,嘻嘻哈哈地談他們覺得藤校多麼「名不副實」。但是一談起正事,又變成了我的理解力到達不了的地方。關鍵是常年海外的生活讓他們神奇地有一個共同點——會下廚房。

記得從斯坦福畢業的於可第一次來我家時,拿出從巴西買的一袋麵粉,後來他擄起袖子開始和面,不一會,就把一片散沙似的麵粉變成了一個個黃色的小面球。放到了我連用都沒有用過爐子裡面。「預熱,加熱,一會就出鍋。」他吶吶自語地說著,心滿意足地將佔滿麵粉的手在圍裙上蹭了一下。過了半個小時,甜點滑潤潤的香氣第一次充斥著我的小家。驚為天人。 我第一次明白甜甜香香的氣味原來可以如此治癒。

在美國加州讀法律博士的Ben回國之後成為了一名律師,但是他經常拿著他的Ipad來我家。我一看,那裡面有著很多他在美國參加鐵人三項運動的照片。藍天白雲之下,他在一輛運動自行車上,戴著專業的自行車彩色頭盔,大腿上充滿了結實的肌肉,超級運動范兒。後來他到北京也保持了運動的習慣,買了一輛自行車,每天從王府井騎車到中關村上班。不過每次都向我抱怨,實在不能再騎了。除了路上人太多。每次到了公司都是一嘴黃土。每次聽到這個故事,我不免幸災樂禍地笑起來。這些在我位於東四環的家裡相聚,用一種不同以往的魔力把那個空間佔滿。他們有他們的共同語言,有我不能進入的美好話題。

這一切,都在讓我的夢想發酵。

兩年之後我在紐約狹小的公寓里醒來。無法延續之前所有的想像。睜開眼,整個世界彷彿進入了靜音狀態。以往響個不停的電話一瞬間像個驟停的心臟,再也激不起半點熱血。以往源源不斷接收各種發布會邀請的電子郵箱好像忽然壞掉了,只有零零星星不關緊要的群發信和廣告。以前痛恨各種應酬飯局痛恨到以為自己有反社交情結的我,現在想到飯局那些熱鬧,好像已經是另一個世紀的事情。讓深深地想念和痴痴地嚮往,我第一次感覺,自己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由於不知道怎麼適應冰冷的沙拉和菜卷,我經常被飢餓的感覺充盈著 。

三十之後去美國。落地美國之後我有了所有初來美國的人的所有感受,世界是那麼寂靜,整個自我被充斥得到處都是。那些觸手可及一個電話能辦的事全都不復存在了。那大包大攬、用力給愛的場面也正式收官。

我一個人都不認識,慌張得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2013年5月22日,我從哥倫比亞大學正式畢業了。全校畢業典禮那天,我起晚了。慌慌張張地穿上買大了的天藍色畢業禮服,跑到位於阿姆斯特丹大街上的側門進入。一瞬間藍色的海洋包圍住了我,而我也知道此時此刻不可能找到自己系的同學,因此就在混亂中坐在了國際關係學院的同學堆里。每一個系拿著不同的標誌物歡呼,也許是報紙,也許是水果,也許是橘色充氣棒。大家用充氣棒交叉擊打,藍色和粉色的氣球飄揚在整個巴特勒圖書館和如希臘神廟般的Low Library之間。歡呼聲震耳欲聾。

哥大校長Lee C. Bollinger演講了畢業致辭。他用了好幾個笑話開場:「好多情侶其實就是在畢業典禮上認識的,因此好幾次弄得我有幻覺,我不是在搞畢業典禮,而是在搞相親大會!」廣場上哄堂大笑。

醫學院的畢業醫生全體起立集體背誦起希波克拉底誓詞,聲音整齊而優美:

我鄭重地保證風險我的生命為人類服務

我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尊重和感激

要以良心和尊嚴來實踐我的職業

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

我將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即使病人去世之後

我將持續盡我的力量、醫學職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事會是我的兄弟姐妹

對於任何年齡、疾病或者殘疾、信仰、種族、性別、民族、政治背景、性取向、社會地位或者其他因素,我將不容許它干擾我的職責,使之橫隔在我和我的病人之間

我會儘可能維護對人的生命的尊重

我不會用知識違反人類和公民自由,即使在威脅之下

我以我的自由和榮譽鄭重地做出以上承諾

人群中,我的眼眶濕潤了。眼淚不自覺地無聲落下,為了這三十之後來美國革命性的兩年 -- 這從裡到外經歷的和自己的靈魂緊緊相擁被最終釋放的兩年;為了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和我永遠無法理解的事情;為了我剛剛開始似懂非懂的人生。

三十以後來美國。我一時語塞。但這就是我的人生讓我作出的選擇。這裡面有太多的失去和獲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美國校園文化里的「鄙視鏈」:為什麼書獃子不受歡迎
孩子留學美國需要趁早規劃,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

TAG:留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