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瓔珞」共有兩個女兒,為何長女封固倫,次女僅封和碩?

「魏瓔珞」共有兩個女兒,為何長女封固倫,次女僅封和碩?

原標題:「魏瓔珞」共有兩個女兒,為何長女封固倫,次女僅封和碩?


編者語:「固倫公主」這四個字,要分成兩個部分理解,其一為公主,其二為固倫。所謂公主,眾所周知,即一朝天子所生之女,但最開始並不是清代慣用稱呼,而是屬於漢族政權多有。清太宗皇太極登基以後,將本族內許多古老落後的制度革故鼎新,效仿明朝,從這時起,也沿用了「公主」二字。至於固倫、和碩,則是滿語,用以區分嫡與庶。可是逐漸地,皇帝女兒那麼多,總有幾位庶出贏得了父親不亞於嫡出的喜愛,固倫之稱不再局限於皇后之女,也就不稀奇了。


孝儀純皇后,也是我們熟知的「令妃娘娘」,一共有2位公主,可是令人很意外,長女為固倫,次女卻是和碩,這種區別對待放在一個人身上似乎更難以解釋,那麼下文就進行梳理,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首先,從時間著手。


魏氏的六個孩子中,首位出生的是皇七女,即固倫和靜公主。在這個女孩以前,乾隆還有兩女活到出嫁:富察的和敬,以及純妃的和嘉,均要年長十歲以上,小七生在乾隆二十一年,此時弘曆除她之外最小的女兒都已經十一歲了。人到中年(46歲),時隔很久再一次得到一軟萌軟萌的幼女,同時,其生母還是比較受寵的令妃(很遺憾,通過史料證明,令妃不是最得寵的),讓和靜身上的關愛更勝一籌。


不過,這還不是她能成固倫的決定性因素。

《清史稿》記載:


乾隆三十五年冊封七公主為固倫和靜公主。


恰恰也是在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命大學士傅恆為正使,持節冊封令貴妃為皇貴妃。


在清代,皇貴妃位同副後,此時繼後揮發那拉氏已經過世五年之久,故而令皇貴妃的存在實際上是取代了皇后之位統攝六宮。但是出於種種考慮,魏氏一生都沒能步入中宮。


我們考察《大清會典》時,令皇貴妃的喪葬禮儀遠遠超出一般皇貴妃該享有,儀仗僅比皇后少了一位,同時,研究其遺物後也發現了只太后、皇后有資格用的東珠。種種跡象都表明:雖然乾隆沒能在令妃生前將其扶正,但是屬於皇后的權力、榮譽、待遇,還是儘可能的給予了一部分。這時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的長女享有固倫等級了。


習慣使然,清朝的公主們多是在出嫁時才被冊封等級,一是追求一種儀式感:你看,出嫁,成家,成人,伴隨一生的頭銜終於能定格;二是額駙地位不同,要適時調整公主的待遇。


小七還挺走運的,她的未婚夫幾乎佔盡優勢:拉旺多爾濟少年成名,年僅2歲時就因為機靈被乾隆選中指婚,3歲更是被人從蒙古千里迢迢接到北京,十歲皇帝賞賜其當鋪,由內務府專業大會計管理。


更重要的,拉旺多爾濟是乾隆手裡的槓桿,利用他翹起了蒙古喀爾喀多年隱患。


額駙在北京長到十多歲,皇帝親自主持,將原本屬於其兄的繼承權轉移過來,立拉旺多爾濟為世子。不久以後,額駙的兄弟們分家產,皇帝又插手為未來女婿爭得了絕大部分。就這樣,清朝最重視的蒙古部落之一被乾隆換上了「自己人」。

故,公主為何成固倫?一是父親喜愛,一是母親尊貴,一是額駙重要。



令皇貴妃的次女就沒有如此走運了。


和碩和恪公主生下來時,排行老九,上面已經有了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彼時乾隆48歲,可想而知,相比之下,並沒有「第一子」那樣的驚喜。

乾隆三十六年,小九被指婚給烏雅氏札蘭泰,雖然也出自名門(雍正生母烏雅氏的族孫,不是直系),但到底沒有如同拉旺多爾濟世子一般的戰略意義。更何況,「和恪」總能讓人想到「恪盡職守」…似乎這也是父親對女兒的希望。


更甚者,令皇貴妃總還不是皇后,雖然給她種種逾制的待遇,可如果把兩個女兒都封固倫,還是有些過分的,那無異於對外宣布「我要立後了」,十全老人弘曆並不喜歡做「放肆」的事。



後記:


本文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大清會典》


本文圖片來源《延禧攻略》


有點奇怪,嘉慶登基後令妃也被追封皇后了,可是和恪公主依然沒成固倫,似乎還有其他考慮因素。


下一篇編者會介紹清朝八旗制度的發展史,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說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