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9年韓先楚回紅安老家,聽見廣播里朗讀一首詩,氣得大罵2個字

1959年韓先楚回紅安老家,聽見廣播里朗讀一首詩,氣得大罵2個字

原標題:1959年韓先楚回紅安老家,聽見廣播里朗讀一首詩,氣得大罵2個字


1959年9月,韓先楚拖著大病初癒的身子,趕回福建前線指揮對金門拖戰時,就發現部隊前指後面山坡上有不少小高爐。前面炮陣地上火光閃閃,硝煙瀰漫,後邊小高爐座座矗立,爐火日夜不熄,頗為壯觀。


一邊打仗,一邊建設這可是這個「好戰分子」從未見過的場面,也就愈發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動。而且可以就地取材,老蔣打過來的炮彈彈片到處都是,撿起來回下爐,造成炮彈再打回去,真是個好辦法。

炮戰間隙,他特意去看看那些小高爐。看著那簡陋的模樣,他就有些疑惑,又發現煉鐵的大都是農民,還有些中小學生,問他們什麼也講不出個子午卯酉。後來請教專家,才算形象地領教了什麼叫「勞民傷財」。還知道,倒是鐵礦資源貴乏的寶島,把我們打到金門島上的炮彈片收集起來運去寶島,煉出些好鋼。



炮戰過後著手制定戰區防禦計劃,就開始看地形,看部隊,看士氣,當然也要看民心。韓先楚就發現有些地區弄虛作假,謊報產量,有的群眾吃不飽,挨餓,吃野菜,撈一種長在水塘中像浮萍樣的小球藻吃。


問題如此嚴重,談起成績和錯誤來,一些幹部張口閉口仍是照搬上面的說法,說「這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問題。」韓先楚嚴肅批評福安地委書什麼記和雲霄縣委書什麼記「瞎搞」,這樣瞎搞下去會餓死人,「餓死人不得了呀」。他要求各級黨政機關趕緊到下邊去聽聽百姓群眾怎麼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組織群眾生產自救。

廬山會議前,韓先楚回一趟紅安老家。


萬人會戰趁天晴,


誓奪粗油雙萬斤。


問酒橋邊誰問酒,


杏花村裡鬧春耕。

剛進縣城,就聽見廣播喇叭在朗誦一位蹲點的省委書什麼記的一首詩,韓先楚覺得心火直往腦門子上攻。到縣委書什麼記坐下,聽縣委負責人講了幾個「放衛星」的事例,韓先楚按捺不住,氣得一聲大罵:「瞎搞。」把一屋子人都鎮住了。



韓先楚激動地站起來:「你們說,一斗田能打多少谷?能打上個千兒八百的就算老天爺開眼了,還能打幾萬斤?別說長在田裡,就是攤在稻場曬要鋪多厚?真是捏著鼻子哄眼睛,哄死人不犯法!」


想想,又把口氣和緩下來:「當然了,這事也不能都怪你們,都這麼搞,你們不搞日子也難過。可你們是父母官,是做實際工作的,要從實際出發,多為老百姓想想。」老話講:「大口小口,三擔六斗。」


「『誓奪糧油雙萬斤』,按這個「衛星」算,農民得交多少公糧?辛苦一年,糧都交了,農民吃什麼?不吃飯怎麼幹活?大家知道,我是農民出身,在座的也不少人當過農民,或者父母是農民,要多想想農民的生活,農民苦啊......」

他的一個讀小學的遠房外甥放寒假來串門,他認為孩子說真話,就了解孩子眼裡的農村。同學們怎麼說,從校園問到村裡,從田裡問到碗里。


望著爐火熊熊的小高爐,放牛娃出身的將軍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可這一畝田能打多少糧,卻是誰也唬不了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國啟 的精彩文章:

劉亞樓對方子翼說:敵強我弱,一定要打好第一仗,我談5點你記著
許世友不高興,想發脾氣,又忍住了,生氣地說了一段話,感動多人

TAG:高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