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夏天怎麼解渴的 原來早就發明了冰箱

古人夏天怎麼解渴的 原來早就發明了冰箱

原標題:古人夏天怎麼解渴的 原來早就發明了冰箱


對於炎熱的夏天而言,最解暑的莫過於空調和各種冷飲了,但是這些設備在古代並沒有,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酷暑呢?夏天與冬天一樣,頗不適宜的氣候條件降低了人類生活的質量。為此,古代中國古人想出來了不少過夏天的辦法,有不少發明。


如在先秦時代,時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還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此部門的編製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運至名叫「凌陰」的冰窖中儲存。

從考古發現來看,家有儲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漢西漢梁孝王劉武,死後葬於今河南永城縣境內的芒碭山。其墓相當豪華,除了帶「衛生間」外,還有一冰窖。大概劉武怕熱,生前享受慣了,死後也要「吃冷飲」。


周王室還會將冰塊賞賜給身邊人,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享受的,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只有相當於今高級幹部的人才能分到,即所謂「食肉之祿,冰皆與焉」,沒有資格吃肉的官員,也沒有資格在夏天使用冰塊。


這種「賜冰」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明人劉侗、於奕正撰《帝京景物略》記載,每年到了立夏,明朝廷便會賜冰給文武大臣。清代也是這樣,把賜冰當成一種官員福利,但賞賜形式有所改變,不是直接領冰塊,而是發放「冰票」,京城「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有冰票,此即清人富察敦崇撰《燕京歲時記》中所記的「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鑒」。鑒,實是一種大盆,早期是陶質,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鑒,又稱「冰鑒」。冰鑒可以看作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1978年發掘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中便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櫃——蟠虺銅方鑒。


上述製冷方法並非百姓所用。秦漢時期,普通人家過夏天,「冷氣」的主要來源是水井,製冷和保鮮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將食品置於籃子中,用繩索繫於井下保存,現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鎮西瓜」。



事實上,古人用來解渴的冷飲也沒有現代這麼講究。對普通人而言,井水便是他們最好的「飲料」。如漢代人,夏天的主要飲料基本上是井水,時人認為「井之所尚,寒泉冽清」。現在大家流行喝礦泉水,似有漢人遺風。


古人管熱飲叫「湯」,冷水才叫「水」。漢代夏天已有比較講究一點的飲料——蜜水,這是一種在水裡摻入蜂蜜的一種飲料,可看作是「漢代雪碧」,是當時的一種高檔飲料。


到漢末,在飲料里加蜜已成為時人常規喝法。漢末梟雄袁術,便十分愛喝這種飲料,袁術死時正是大熱天,想喝杯蜜水,但當時軍中已絕糧,哪還有蜜?廚師端來了水,袁術長嘆:「我袁術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後,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書》所謂「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


袁術想喝的這種「蜜漿」,就是類似蜜水的一種夏季飲料。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代梟雄竟讓一杯飲料羞死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外飲料史上的一件奇聞。


到了隋唐,飲料比以前講究多了,出現了類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飲料,時人把這種飲料稱為「飲子」。


飲子系用果品,或草藥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飲子很受隋唐消費者的歡迎,當時長安街頭「飲子店」很多,和今街頭冷飲店一樣,生意興隆,有的飲子店還可以先喝後付錢。

五代人王仁裕的《玉堂閑話》中,便提到了一家飲子店:時長安城西市的一家飲子店生意做得特別好,每到盛夏,便用一口大鍋熬制飲子出售,這家所售飲子能治療「千種之疾」,且喝了就好,所以名聲很大。當然也不便宜,「百文售一服」,當藥水來賣了。


唐時,街頭賣冰已成為一種謀生手段,還出現了天熱漲價的現象。《唐摭言》「自負」條便引用了這麼一則故事:「昔蒯人為商而賣冰於市,客有苦熱者將買之,蒯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意思是,以前蒯地的生意人在街頭賣冰,乘大熱天漲價,高出原價幾倍出售,顧客一氣之下都不買了,不多會冰全化了。結果蒯人為貪心而後悔,流著淚走了。



街頭賣冰,在唐之後便成了夏天最常見的一景。南宋詩人楊萬里便記述了他所生活時代時小販沿街叫賣冰塊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文章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的精彩文章:

古代聖旨這麼重要 會不會被造假
古人是如何找到老婆的 各種妙招盡出

TAG: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