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別張口罵娘可以不

別張口罵娘可以不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昨天表妹的一篇文章「被消失」了。

是開號以來爭議最大的一次。

點贊近萬,但後台罵聲不止——

這丫頭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么?

還真沒有。

文章的題目叫《你大罵娘炮的樣子,一點也不man》,只不過是為被批「娘炮」的清秀審美鳴了句不平,藉此審視何為娘,何為爺,何為尊重一個人。

事實上,對比起「對面」某些言論,Sir覺得一個字不用說,就「贏」了。

有意思的是,生活里的Sir,應該是這些辱罵者不反感的人。

(平時生活不夠精緻,沒有耐心打扮,穿衣風格以運動休閑為主,經常被表妹吐槽是「直男審美」)

但對不起,Sir反感你們。

並且堅定站在表妹這邊,替她反問那些怒不可遏的人一句:

「娘炮」,咋地!

1

娘炮一詞,出自11年前的台灣偶像劇《我要變成硬柿子》,女主形容男主太女性化,生性軟弱、膽小怕事時所用。

劇照

被用在內地愛豆們身上,卻是在近幾年。

韓流四子歸來後,內地正式開始流量時代。

吳亦凡的流暢下顎,黃子韜的妖媚眼線,鹿晗的精巧五官,張藝興的百變耳釘……有人覺得偶像變「娘」了。

因為男生愛打扮,被認為是一種「不男不女」。

「娘」在今年年初大熱的男偶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里被用得最多。

節目票選出的新勢力偶像,C位蔡徐坤,精緻秀美。

Sir在表妹幫助下觀察到,他每次出場,裝備都全副武裝到位。

耳飾、眼影、眼線、美瞳、口紅,甚至還會配合造型加上時髦choker鏈。

又是一片「娘」的討伐聲。

那什麼叫「不娘」呢?

去年6月在某電影論壇上馮小剛的一席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

就是陽剛、爺們,與靦腆、俊秀、俊美相對。

男孩要陽剛 要有爺們兒勁

而現在整體這些男孩讓你感覺有點靦腆,有點俊秀、俊美

在世界盃期間,有人貼出獨進兩球的法國球員姆巴佩,和TFBOYS三小隻對比照,同是19歲。

於是就有了這張熱圖和這個「金句」——

「少年娘則國娘。」

甚至在有的人看來,「娘」成了一種十惡不赦的罪名:

一幫混蛋,塗口紅,戴耳釘,染頭髮 ,長頭髮,戴手鏈,難道這就是我們下一代中學生的型像嗎?你們要把我們的下一代往哪兒引導 ?你們這幫混蛋!!你們一幫混蛋,你們就是歷史的罪人!!不男不女,這副型像氣死我了!可能就是成龍兒子吸毒的型像!

好了,夠多了。

龍應台曾經寫過一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但現在我們或許更要問:中國人你到底生的哪門子氣?

2

首先要說,Sir並不是這些小鮮肉的粉絲。

相反,對他們比較臉盲,甚至根本不知他們大多數人的名字。

Sir更關心的是娘炮的「」字。

明明只是一個對女性的稱呼(通常是母親的,有時也指代年輕女子,如聶隱娘)。

怎麼就成了罵人的貶義詞?

表妹說得沒錯:這種對女性的輕視,可一點也不man。

更不可理喻的,是那句被反覆引用的話——

「少年娘則國娘。」

我就呵呵了。

誰規定了國家只能是「他」,性別女就很慘嗎?母親那麼溫柔,細心,呵護著孩子。

3

Sir觀察到一點,講不通道理的人,最喜歡上升到國家層面。

你不同意他,他說你不愛國。

但抱歉,套用「少年娘則國娘」的這種高級句式真的毫無說服力。

青年人選擇什麼打扮,怎麼就關係到國運?

大家應該都知道,原話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作於1900年,戊戌變法失敗之後。

諷刺的是,《走向共和》里正好就說到這一段。

康有為和梁啟超提出維新主張,首先遭到反對的就是不能易服飾。

理由——

衣服穿不對,就危害到我們國家的威武、陽剛、血性,國將不國。

最後還得出兩點結論:

一、我大清男人的服飾多氣派。

二、永世不可改易,否則就是忘本。

然而結果你也知道了。

清廷穿著自以為很man的衣服,戰鬥力又如何呢。

歷史寫得明明白白:一個國家的前途,根性上出了問題,穿什麼衣服來裝飾都沒用。

一個人,老是糾結於別人的穿著打扮來尋找存在感。這究竟是有多沒底氣、多不陽剛?

4

一些對「中國男人越來越娘」呼天搶地的文章,喜歡舉兩個國外的例子。

韓國。

士兵雪地光著膀子特訓。

但你別忘記的是——

人家陽剛,可沒有強求所有人必須陽剛。

否則前腳罵韓國男團娘,後腳又羨慕人家的陽剛,豈不是很分裂?

還有美國。

除了陽剛,同樣推崇girl power,也在重新審視男性氣概。

前段時間一條被熱議的短片《美國男性》。

裡面列舉的事項,可以看成是一本美國鋼鐵直男速成手冊——

女人坐著時會將雙腿交叉,男人則雙腿張開;

女人把書抱在胸前,男人把書夾在兩側;

女人聽流行樂,男人聽搖滾樂;

女人穿亮色調,粉色、黃色、紫色,男人穿深色調,藍色、棕色、灰色、黑色;

女人懂時尚、色彩和設計,男人更擅長數學、機械和日常維修;

女人唱歌、跳舞、上台表演,男人做體育、看體育、聊體育……

如果你按這個手冊去做,周圍的人一定不會說你娘炮。

但你有沒有問過,為什麼在上述規定中,女人只能做左邊的事,男人只能做右邊的事?

順從這種社會成見,你是不是也錯過了另一半的人生?

就像短片里那句話——

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道路

比起陽剛。

我們更缺乏的其實是——

對多樣性的包容和尊重,對大一統的懷疑和警惕。

5

不可否認,在青春成長的過程里,Sir也有過男性迷思。

直到Sir意識到,這種迷戀到底會對別人造成什麼程度的嚴重傷害。

如果有人到現在還不知道,Sir很想佔用他5分鐘,看一部紀錄短片:

《不一樣又怎樣》

看完,你一定會和Sir一樣,淚流滿面。

5分鐘會告訴你,這種討伐的結果是什麼。

是人母如她,在時隔15年後依然疼到淚水盈眶的雙眼。

是懂事男孩,美好而短暫的年輕生命。

他叫葉永志。

2000年4月20日,在最喜歡的音樂課結束前5分鐘,他離開座位,去了廁所。

下一堂課開始前,他缺席了。

葉永志被同學發現,暈倒在學校廁所,全身是血。被送往急症室時,口鼻還在冒血。

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校方說,流血是因為他「不慎摔倒」,並在報案前,擦去了廁所的大片血跡。

法醫解剖結果是,無外傷、排除他殺嫌疑。

6年後,事情才真相大白——

法院改判了,學校三名當年對欺凌葉永志置之不理的主管被判「業務過失致死罪」。

葉永志因何而亡,因資料有限,Sir也不得而知。

但這則事件前後,讓人好奇的是,他為什麼還沒下課就離開座位?

這是老師為了保護他給的「特權」。

為什麼?

因為葉永志不一樣。

他溫柔,會做飯,愛玩過家家遊戲。

學校里總有男同學在他上廁所圍住他,要他脫褲子檢查。

「檢查看看嘛,看是不是女生。」

他曾寫紙條向媽媽求助。

學校知道後,處理的結果也只是,特許他下課前提早5分鐘去廁所、去教職員廁所或女廁。

他這樣真的有什麼不妥嗎?

醫生最有發言權。

小學三年級時,學校老師讓葉媽帶他去檢查,說小葉永志有點怪。

心理醫生的回答——

你兒子非常正常

如果覺得他這樣不正常的人

他本身就不正常

要說葉永志跟別的孩子不同,也有。

他比別的孩子都要善良,都要懂事。

鄰居評價說,「你那個孩子勝過我們三個小孩。」

媽媽出去做工,忙了很晚回來,他邊招呼媽媽去洗澡,邊熱青菜。想讓媽媽少累一點,讓媽媽快點吃上熱乎飯。

除了「像女孩」,他跟別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沒有。

可只這一點,就讓一個孩子承受了成長難以承受之重——

太多懷疑的眼光,太多想「矯正他」的拳頭。

這是偏激的惡果。

讓當事人父母永遠無法釋懷的惡果。

Sir不想看到,還有人在這場太難止息的輿論指責中,受到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

像女孩一樣精緻,像女孩一樣溫柔,像女孩一樣喜歡玩過家家……這些比喻本身,就是對性別、對審美的粗暴分類。

Sir也一直相信——

有的人選擇左,有的選擇右,有的選擇中間,沒問題。

甚至,左的人鄙視右,右的人厭惡左,左右看不起中間,也沒問題。

但,不論你是左是右,是娘是爺,在公眾場合嘲諷,謾罵,就是不妥,以實際行動討伐,處刑,更是不行。

「他們**都被割了」

「娘炮誤國誤民就該被處死」

「把這些娘炮當成四害除了吧」

因為結果可能就是一次美好生命的隕落。

最後再強調幾條吧。

如果你身邊還有那些嚷嚷著「少年娘則國娘」的娘炮威脅論者,是時候讓他們知道這個了:

1、粗魯不是man,野蠻不是man,無知不是man;

2、每個人,都有權從自己審美出發,決定自己穿什麼,戴什麼;

3、同理——每個人,都有權從自己審美出發,表達對別人審美的不同意見;

4、但是!

沒人可以因此,對其他人進行名譽、人身、三觀甚至政治攻擊,因為那些都是對人權的踐踏。

野蠻、愚昧、無知、封閉。

才是四害。

才是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倒退的主因。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陳赫你睜著大眼睛再說一遍,這是什麼喜劇
這種事上熱搜我很絕望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