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想血糖波動大?處暑後,得做好這四件事,件件不能少!

不想血糖波動大?處暑後,得做好這四件事,件件不能少!

今日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之後,秋天的氣息越發濃烈。

很多有經驗的糖友都知道,夏天是一年中血糖值最低且相對平穩的季節,很容易就接近正常值。但秋季則是令不少糖友擔憂的季節,因為秋季的血糖值波動幅度會比較大。這個時節,我們應該做哪些調整呢?

處暑之後,晝夜溫差開始加大,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是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也因此有了「多事之秋」之說。糖友在這段時間裡,尤其要做好疾病預防。

預防感冒,及時增減衣物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開始增大,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低,特別容易感冒,而且感冒以後,會比普通人更容易發生肺部、泌尿系統等感染。

特別是季節性流感侵襲,人體在抵抗外來病毒侵擾時會自動釋放應激激素。體內的應激激素升高,也會引起血糖的紊亂。如果糖友感冒處理不當,還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避免早晚受寒,並堅持戶外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護理足部,自秋而始

處暑之後,氣候開始慢慢變得乾燥,糖友的腳部容易發生乾裂。建議糖友從入秋就開始重視足部護理。穿著上,選擇寬鬆、柔軟、清潔、合適的鞋子和襪子,以免妨礙趾頭的血液循環。

另外,如果泡腳,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最好不要選擇有刺激的藥物來泡腳。

2.皮膚有傷口,有潰瘍不宜泡腳,以免引發感染,或導致糖尿病足。

3.泡之前先測水溫,以免發生燙傷。如果發生燙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處理,以免發生感染。

小貼士

糖尿病合併有神經病變的患者,最好買個水溫計,水溫一般控制在37℃左右。泡腳的時間在15分鐘內,尤其伴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低血壓、體質虛弱者,泡腳時間更是宜短不宜長。

4.泡好後用軟毛巾擦乾,還可以抹點潤膚霜,以防止皮膚乾燥引起皸裂。如果出現真菌感染應及時上藥治療。

嚴控血糖,飲食不過量

入秋後,糖友們在控制血糖上,不得不花更多的心思了。不少人會出現血糖升高,容易在下午3~5點出現飢餓感。這與天氣轉涼,食慾大增,運動量減少,體內吸收的糖分代謝不出去等原因有關。

糖友一定要限制食量,切忌吃得過油,合理控制熱量。當然,測血糖時偶爾有一次偏高,也不必過於緊張。因為一天24小時的血糖值是不斷變化的,切不可只憑個別時間點血糖升高,就盲目增加藥量。

滋陰潤燥

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氣虛導致四肢無力、神疲懶言;陰虛則可見咽干、口乾、鼻子干。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根據各人體質具體情況而定,適當吃一些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以生津潤燥、滋腎潤肺,比如黃瓜、苦瓜、銀耳、藕、菠菜、蘑菇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

少辛增酸

「少辛增酸」。意思是少吃辛辣的食物,增加一些酸味食物的攝入。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所以處暑時節宜減少辣椒、花椒、生薑等用量,可在烹飪中增加醋的使用,或者吃些酸味水果,如山楂、蘋果、梨等。

處暑之後,很多人都有睡不醒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秋乏」,對於糖友來說,這個時節應該早睡早起,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緩解「秋乏」。規律的起居,不僅利於養生,亦有助於血糖平穩控制。

具體來說,應該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每天早睡1小時。「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比較合適。」特別是老年人,應「遇有睡意則就枕」。

睡好子午覺

夜裡11~1點,中午11~13 點,分別是子時、午時。子午覺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老年人睡子午覺能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對於上班族,日常可以閉目冥想,功效類似於睡子午覺。

建議做法: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處,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拇指掐在中指的第一個指縫間,雙目微閉,舌尖抵住上顎,保持微笑,大腦意識對著臍下的丹田,用印堂穴和丹田氣相交通,大腦放空,想像鮮花綠草、藍天白雲和蔚藍的大海,入靜冥想15-20分鐘左右即可。

處暑之後,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容易讓人產生「悲秋」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應注意收斂情緒、維持心性平穩,切忌情緒大起大落。

平常可聽一些舒緩輕快的音樂、練習書畫、下棋、釣魚等。另外,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如練太極、快慢走結合、打乒乓球等,也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緒。

處暑之後,需注意氣候變化,預防疾病,健康飲食,規律作息,調節情緒,以平穩地調控血糖,度過這段「多事之秋」。糖友們,你記住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那點事很重要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那點事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