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阿難尊者證悟四果阿羅漢的經過

阿難尊者證悟四果阿羅漢的經過

經行

70

二〇〇五年三月初七、初八

鞍山佛協慈善院

當地居士約400餘人

此為上妙下祥法師應鞍山佛教協會邀請為鞍山居士開示。因是為居士講解,加之時間等緣,為略講,若今後有緣為僧眾講解時,再詳細加以補充。

《四分律》卷五十四記載:第一次結集前,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第一次結集三藏的時候,阿難尊者還沒有證到四果。因為參加結集的羅漢都得證四果,才能參加結集。阿難尊者因為沒證到四果,所以不能參加,但他又是佛的侍者,還應該參加。大迦葉尊者就告訴他,你現在沒有資格參加。你想他跟佛那麼多年,去弘法利生,在結集上都不允許他參加,對於阿難來講是很大一個打擊,阿難尊者就不能參加了。

這時候,有跋闍子比丘,有大神力,為令其厭離,即說偈言:「靜住空樹下,心思於涅槃,坐禪莫放逸,多說何所坐。」

阿難尊者,聞偈後,即便獨處精進不放逸,在露地坐、縛繩床。繩床就是用繩子擰成,像漁網似的一個窟窿一個窟窿的。把它一頭拴在樹上,一頭拴在另一邊樹上,這叫繩床。南方常有,北方不多見。這個是僧人行二時頭陀的十八種物之一,都必須預備的。就是在八月十五以後,行腳必須帶繩床。我們也都有繩床,後來不用了,因為這種繩床,在東北有點不太適合,樹少,而南方樹多,有蟲子。我們的繩床改成一種帶橡膠布的,既能拴樹上,又能鋪地上,兩種作用,鋪地上可以隔潮。這阿難尊者在露地鋪繩床,夜多經行,夜間他不休息,進行經行。

「夜過,明相欲出時」,就是夜間快要過了,明相要出來的時候。什麼叫明相?就是凌晨天要明未明,交接的這個時間。比如現在大約是在四點,將近五點鐘吧,就是我們在外邊不借著任何的燈光這個情況下,能看清手紋的一瞬間,這便是明相。佛教中對戒律的很多判決,都提到了明相,作為頭一天和第二天的一個界限,來判斷的,所以大家應該清楚這個明相。

在明相欲出時,眼看著明相就要出來了,這時候阿難尊者,「身疲極」,就是疲勞極了,「念言:『我今疲極,寧可小坐』」,我今天太疲勞了,我一定要坐一會兒,小坐一會兒,就是稍休息休息。「念已即坐」,他想到這裡就坐了,「坐已方欲卧」,坐呢,又想到要卧,這時候,「頭未至枕頃」,就是頭還沒有接觸他所枕的東西的時候,「於其中間,得無漏解脫」,就於這要接觸未接觸的期間,就得到了無漏和解脫,也就是證了四果阿羅漢了。

「此是阿難未曾有法,得阿羅漢已,即說偈言:『多聞種種說,常供養世尊,已斷於生死,瞿曇今欲卧。」因而得以參加佛典的結集。因為那次結集的時候,門都關上,(後來的人)要進入這裡,都必須有神通,從門縫裡進去,這才能允許參加結集呢。所以佛教的結集,第一次結集是很重要的結集。

在這次結集中,順便提一下,結集有一個原則性的規定。就是佛講過:將來小小戒可以開緣。後來經過大家的回憶,佛講沒講過呢?佛確實講過,但是佛沒有指出什麼是小小戒,可以舍,沒有說。最後,大迦葉尊者,與參加結集的五百羅漢作出決定,佛的戒律不允許增加一個字,不允許減少一個字。這就是我們末法時期也必須遵守的重要一點,不是說末法時期戒律就改了。因為戒律,羅漢不能制,菩薩也不能制,祖師也不能制,只能由佛制,佛親口宣說戒律。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知道。有的人反覆強調末法時期,有種種的修行的困難而欲改變戒律是不正確的。佛的戒律不允許隨便改動,篡改,這個要跟大家說明。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訂閱本號

【新浪微博】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聲明】本公號系讚歎大悲寺行持

在家信眾個人創立維護

與寺院無關

僅用於佛法學習交流

內容多選自溯源佛教網

微信號:dabeisifay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的精彩文章:

「對這些僧人我們已經了解過了,確實是真的。」
它就是我們的輪迴之相

TAG: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