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陳賡劃歸四野指揮後與林彪的三次分歧

陳賡劃歸四野指揮後與林彪的三次分歧

湘贛戰役中的分歧

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解放南昌後,部隊在南昌、豐城、臨川地區進行短期的整訓。5月26日,中央軍委根據新的形勢,命令第四兵團歸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參加對白崇禧的作戰。這就是說,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在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領導下進行作戰了。

在戰爭年代,為了戰事的需要,把一個建制的部隊劃歸或者暫時劃歸另一個建制的部隊指揮是很正常的情況。比如為了增加解放大西北的兵力,中央軍委就將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十九兵團劃歸第一野戰軍建制,接受彭德懷的指揮。

陳賡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生,而林彪是黃埔第四期畢業生,當林彪作為新生進校的時候,陳賡已經是黃埔第四期步兵科一團七連的連長了。也就是說,陳賡既是林彪的學長,又是林彪的上級。南昌起義時,陳賡是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是賀龍)第三師六團二營營長,林彪是第十一軍(軍長為朱暉日)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三營七連連長。後來的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紅軍長征時,林彪受到毛澤東的賞識,職務超過了陳賡。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時,陳賡在林彪任軍團長的紅一軍團任師長。後來,陳賡曾向毛澤東和周恩來公開表示,不願意在林彪手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編,陳賡旅成為劉伯承第一二九師中的鐵旅。

現在,陳賡兵團要劃歸林彪指揮,陳賡接到命令,馬上給四兵團的領導講:「我們協同四野主力作戰,一定要顧全大局,積極配合,不挑選任務,揀重擔子挑。」

這時,桂系軍閥白崇禧部正在湘贛邊境組織防禦,企圖阻止我軍向長沙、衡陽方向前進,遲滯我軍向華南進軍。從南昌地區贛江西岸撤退的桂系殘部,繼續在湘贛沿線殘害人民,贛西地區的人民群眾不斷派代表請求我軍渡過贛江西進,追殲殘敵。

當時,四野的司令部在鄭州,而陳賡的司令部則在南昌附近,二者相距2000餘里。對於追殲白崇禧在華南地區的部隊,林彪認為:「為切斷白崇禧的退路並將其主力一舉殲滅在湖南,擬在長沙衡陽地區發起新的百團大戰。電令陳賡的四兵團於7月中旬渡過贛江,經宜春進入湖南醴陵、衡陽、株洲一線,與白崇禧主力決戰。命四兵團的三個軍為第一梯隊,十八軍為第二梯隊。鄧華的第十五兵團作為四兵團的右翼,沿浙贛線與四兵團南北齊頭並進。」

林彪的作戰命令下達時,陳賡正在南京開會,由四兵團副司令員郭天民召集各軍軍長研究作戰方案。經過研究認為:實施林彪的作戰計劃,往西北方向運動,只能側擊白崇禧的尾巴。正值盛夏,部隊因酷暑大量減員,如果再打疲勞戰,對於下一步圍殲白崇禧部隊則力不從心。

陳賡從南京返回後,也認為林彪的作戰計劃不很妥當,讓郭天民向林彪提出意見,建議林彪更改作戰計劃。林彪接到電報後,回電四兵團,堅持既定的作戰方案。

陳賡由南昌回到兵團前線指揮部駐地樟樹鎮,正式向中央軍委陳述了自己的意見。陳賡在電報中說:「白(指白崇禧)狡詐兇險,正面作戰不易殲其主力。必須取大迂迴、大包圍的方式,而此次側擊行動,根本不是迂迴,構不成對敵之包圍。我部人馬逾萬,稍有動作,極易被敵發現。而一旦發覺,敵即火速退縮兩廣,於下仗極為不利。又,時值盛夏,北方兵多,水土不服,非戰鬥減員甚多。故建議:充分利用我兵團之有利態勢,繼續向南推進,搞大迂迴,占廣州,堵截敵向廣東之逃路。」當然,陳賡在電報中也表示,部隊正在待命,準備隨時執行四野的作戰計劃。

陳賡把電報同時上報林彪和二野首長劉、鄧。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看了陳賡發來的電報,肯定了陳賡的意見。

7月16日,中央軍委給二、四野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和白部作戰方法,無論在茶陵,在衡陽以南什麼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處,均不要採取近距離包圍迂迴辦法,而應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方能掌握主動。」

7月17日,毛澤東又以中央軍委的名義擬電,就「追擊白匪之部署再致林彪」指出:陳賡三個軍,十五兵團兩個軍統由陳賡率領經贛州、南雄、始興南進,準備以三個月時間佔領廣州,十五兵團兩個軍協同華南分局所屬武裝力量及曾生縱隊負責經營廣東全省。陳賡率四兵團三個軍擔任深入廣西尋殲桂系之南路軍,由廣州經肇慶向廣西南部前進,協同由郴州、永州入桂之北路軍,尋殲桂繫於廣西境內。

從7月中旬開始,按照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部署,四兵團向湘贛沿線挺進。8月上旬,部隊配合四野兄弟部隊,沿江西通往廣東的公路並肩向贛南前進,準備解放敵人盤踞的廣東省。

廣州戰役中的分歧

9月9日,中央軍委下達向廣東進軍的命令。10月12日,毛澤東電令陳賡:如果查明廣州一帶敵人向廣西地區逃竄,陳賡兵團即不停留地跟蹤追擊。10月14日,廣州解放,提前實現了毛澤東爭取10月下旬佔領廣州的計劃。陳賡命令十五軍軍長秦基偉:部隊不進廣州,繼續向佛山追擊。接著,陳賡又命令十四軍軍長李成芳,迅速佔領三水,堵敵西逃。14日晚,十五軍攻佔佛山,繼續追殲逃敵。15日拂曉,十四軍攻佔三水。

正當陳賡兵團疾速追殲逃敵的時候,林彪電令陳賡並直接下達命令給各軍,主要內容是:如廣州之敵逃竄,我不要追擊。

陳賡認為此命令難以執行,立即讓通信科長接通三個軍長的電話說:「追擊敵人總不會犯錯誤,仍按我們原部署執行,繼續追殲逃敵。」

16日,十四軍四十一、四十二師和十三軍三十八師佔領高要。十四軍追殲敵三十九軍一部,迫使敵一0三師4000餘人起義,並查明了敵人主力向陽江方向逃竄的情況。

陳賡立即決定:由李成芳指揮十五軍四十四、四十五師,十四軍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師和十三軍三十八師,晝夜兼程向陽江追擊,合圍逃敵,並命十三軍主力向茂名前進。

為避免林彪的干涉,陳賡兵團的追殲行動,一直沒有向林彪報告真情。

17日深夜,陳賡收到毛澤東的電示,否定了林彪不許四兵團追擊的命令。25日黃昏,四兵團對陽江之敵發起總攻,戰至26日中午,全殲被圍之敵近5萬人。

粵桂大圍殲中的分歧

經過廣東戰役,到1949年11月初,除了海南島、雷州半島南部及其他一些濱海地區外,廣東全省大部解放,白崇禧集團退居廣西老巢作最後的掙扎。

白崇禧此時的兵力有:第一兵團司令黃傑指揮的第十四、七十一、九十七三個軍;第三兵團司令張淦指揮的第四十六、五十六兩個軍;第十一兵團司令魯道源指揮的第五十八、一二五兩個軍;第十七兵團司令劉嘉樹指揮的第一00、一0三兩個軍。此外還收編了余漢謀部流入廣西的第七十、二十三、六十三、一0九四個軍的殘部。這樣,白崇禧的兵力仍有正規軍20萬人,地方部隊10餘萬人。

白崇禧在廣西東北地區,構成了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路和桂江南岸布防的防禦體系,以黃傑和劉嘉樹兩個兵團集結於桂林及以北地區,阻止我軍入桂;以魯道源兵團集結於龍虎關、荔浦;以張淦、徐啟明兩兵團集結於恭城、陽朔地區,並準備向柳州、南寧撤退。

針對這種情況,中央軍委決定以9個軍、30個師共40萬人及人民武裝一部,發起廣西戰役,並由第四野戰軍統一指揮實施。

11月5日,林彪下令發起廣西戰役。當日,陳賡兵團向廉江和信宜以北開進。與此同時,二野五兵團解放了貴陽。白崇禧見向雲貴逃跑已不可能,準備乘我北路未動,西路距其尚遠之時,集中主力,吃掉陳賡兵團向廉江方向突出的第十三軍,打開逃向海南島和越南的退路。

11月11日清晨,白崇禧電令黃傑,除留一部分警戒外,速率第四十六、七十一、九十七、十四軍主力,向柳州、南寧一線秘密集結。電令徐啟明,率部火速沿湘桂路節節抗退,破壞交通線,把沿途五公里範圍變成無人區。電令劉嘉樹南撤,搶佔白色,以策應南線作戰。白崇禧又命令張淦,速率部向博白、陸川一線秘密集結,準備殲滅南線的人民解放軍,奪取雷州半島,掩護主力向海南島轉進。為了迷惑林彪,他又電令魯道源兵團,準備在岑溪以東佯攻,掩護「南線攻勢」行動。

林彪發現白崇禧調整部署後,決定誘敵至桂南集結後再行圍殲。11月16日,林彪向各兵團下達了在粵桂邊界地區殲滅白軍主力的命令。18日,四野北路兵團展開全線攻擊,於22日解放了桂林。此時,白崇禧在南寧急令張淦率第三兵團向玉林、北流線趕進,令魯道源第十一兵團主力向容縣附近集結,進行佯攻,以配合張淦的行動。11月23日,魯道源率先向我東路兵團第四十三軍發起佯攻。林彪聽說東線第四十三軍遭到敵攻擊的消息,誤以為白軍主力改變了主攻方向,急忙電令陳賡兵團,留十三軍三十九師在廉江阻敵向雷州半島方向進攻,調第十三、十四、十五三個軍北上,圍殲魯道源兵團。

陳賡和郭天民都不同意林彪的這個部署。他們認為,白崇禧的目標肯定是雷州半島,如果此時把四兵團主力北調,白崇禧趁機大兵衝壓下來,在此處僅留一個師是堵不住敵人的。即使全殲了魯道源兵團,也會使白崇禧軍隊的大部溜掉。不如留下兵團主力堵住白崇禧的退路,待四野主力趕上後,使魯道源兵團和白軍主力都變成瓮中之鱉。當即,陳賡致電林彪,建議改變原計劃,但林彪回電說:「我決心已下,不能更改,命令各軍按計劃立即出動,殲滅魯道源兵團。」

四兵團副司令員郭天民看了林彪的回電,立即給中央軍委發電,陳述四兵團的意見。陳賡看了郭天民起草的電文,說:「老郭,你這個稿子完全是批評性的,我們還是用建議的語氣,我來寫吧。」

陳賡在電文中說:我軍必須牢牢控制住雷州半島,如被敵所佔據,勢必從海上逃跑更加容易。建議我兵團佔據廉江,控制沿海出口,完全截斷敵人海上的逃路,如原計劃不能改變,可否「用四十三軍及十一軍合殲敵一二五軍及五十八軍,而以十四軍、十三軍鉗制敵三兵團及粵敵,以確保廉江。」

11月24日,毛澤東複電,指示四兵團「仍照陳賡前提部署……」同日,毛澤東又致電林彪、陳賡:「白崇禧於23日令其所部十六個師向廉江、茂名之線攻擊,這是殲滅敵人的好機會。為此,陳賡所率十三、十四、十五、四十三四個軍,除一個軍由羅定、容縣之線迂迴敵之側背外,主力不要深入廣西境內,即在廉江、化縣、茂名、信宜之線布防,置重點於左翼,即廉江、化縣地區,待敵來攻,而殲滅之。桂林方面之我軍迅速分散數路南下,攻敵側背,置重點於左翼,即賓州(今賓陽)、貴縣、玉林之線。白軍主力既確定向雷州半島逃竄,程子華兵團即應分路南下,第一步向白色、南寧之線;第二步向龍州、南寧之線攻進,以期盡殲逃敵於龍州海防國境線上。」

林彪見電後,只好修改了原定計劃,調整了作戰部署。

12月14日,歷時34天的廣西戰役結束。此次戰役全殲「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部及直屬部隊三個兵團部,12個軍部,25個師另15個團,殲敵兩個兵團和10個師的大部,共17萬多人。

作者:史宗義

來源:《黨史縱橫》2013年6期

原題:《南下作戰中陳賡與林彪的三次分歧》

我們拉您進「周海濱微說」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海濱 的精彩文章:

130個億不能白花,全新奧迪Q5L欲重奪銷量冠軍寶座
毛主席座駕什麼樣?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坐啥車?

TAG:周海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