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辯證看待媒介時代文學泛化現象

辯證看待媒介時代文學泛化現象

近年來,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學藝術受到商業和科技的衝擊,產生了多種文學泛化現象。文學泛化有哪些表現,如何辯證看待新媒介語境下的文學泛化現象等問題,受到學界的關注。

技術發展加速文學泛化

隨著網路時代影像技術、電子技術、信息傳播技術和數字媒體的迅猛發展,新的文學形態不斷興起,如廣告文學、網路文學、博客文學和手機文學等。而傳統的文學生產、文學主體、文學傳播模式受到極大的衝擊和顛覆。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肖瓊表示,文學從來都是人類情感的最好表達方式。當代社會情感結構更為多重複雜,因而形成的文化語境更為多元疊合與雜糅共生。隨著人們對待文學的方法和立場不斷改變,文學觀念和認識也在不斷演化。技術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在很多方面,技術甚至直接替代了人的行為。但技術還無法控制人的感受、體驗、情感和反應,這也是文學在人類社會不可替代、久盛不衰的原因。

文學與媒介一直緊密相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楊傑表示,文學與媒介都是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如人類社會早期的口頭文學,其存在與傳播依靠的是口耳相傳,以語言聲音為媒介。印刷術的發明帶來了紙媒時代的文學,易於人們閱讀和保存。電子時代的到來,使文學以電子媒質為載體得以呈現和傳播,傳播的廣度、效率都得以長足發展。互聯網時代,由於移動媒體、自媒體終端的迅猛發展,「人人都是寫手」的口號催生了浩瀚的寫作大軍,進而又演變成了「人人都是作家」,這使得以往被視為「高雅」的文學褪去了令人神往的「光暈」。楊傑談道,媒介的變化使得文學及其他藝術門類不斷發展,「文學」內涵的界定也隨著時代的步伐悄然發生位移。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文學更為寬泛的理解,加速了文學「泛化」的進程。

文學泛化有利有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認為,文學泛化的「利」在於文學從業者與接受者增加了,文學擴大了原有的邊界。「弊」在於「泛化」的背後是通俗文學與文藝的大行其道,這標誌著文學蘊涵的淡化和審美品質的弱化。

媒介是文學存在與發展的載體、傳播手段和途徑。媒介水平不斷提升可以促進文學健康發展,但也可能使文學走向歧路。楊傑認為,不管文學存在與傳播所藉助的媒介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始終要清晰地認識到,文學之所以稱作「文學」,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定性。諸如文學的審美性、藝術生產性等屬性及相應的基本規定依然存在,這都是從事文學活動和文學研究的人應該遵循的。

關於「文學」的重新定義揭示了文學的動態性發展,聚焦於文學如何生成背後的機制性研究及其社會影響。肖瓊表示,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伊格爾頓提出了「作為事件的文學」與「作為客體的文學」之間的區別。他運用「家族相似」的方法,將文學的特性概括為虛構性、道德性、語言性、非實用性和規範性。一部作品包含越多特性,越可能被視為文學。本尼特則將文學指稱為一種特殊社會化組織的表徵空間。在此空間里,文本的意義及文本產生的審美經驗,被一系列歷史特定製度和話語所調節。肖瓊認為,通過文學概念的演化可以發現,文學研究方法轉向社會學研究和人類學研究,更多地關注文學作為一種審美力量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感覺方式、審美經驗以及重塑社會情感結構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功用。

注重提升審美價值

文學泛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從寫作到欣賞,通俗文學的趣味上升了,娛樂化的追求凸顯了。白燁表示,媒介的技術革命,為類型化的通俗文學的流行和娛樂化趣味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媒介和有力的工具。以網路科技為主的新媒介,一方面催生了網路文學與類型小說,另一方面為傳統文學的擴大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當前,文學「泛化」是一個基本趨勢,而在「泛化」中提升審美價值,成為文學從業者不可忽視且應積極努力的方向。

楊傑認為,文學發展借力於媒介,媒介的提升又助推文學,兩者關係不能顛倒。若一味迎合媒介,文學就會因「邯鄲學步」而失去自我。在如今的媒介時代,尤其要注意堅守文學的內涵和品格,防止文學異化而導致自身消解。

在肖瓊看來,文學泛化現象並不是文學的終結,而是文學當代發展的結果,最終將引起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的各種轉向和重構。文學泛化是一把雙刃劍,積極因素有待於文學批評的重要引導。當代文學批評必須切實關注文學背後的生產機制,以及接受主體的審美需求和闡釋習慣,重視通過文學批評,提升讀者的閱讀趣味和審美品位,抑制文學泛化朝向商品化和庸俗化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與人的全面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王海峰:推動中保關係發展 助力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