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進口原研葯,為何難以複製?

進口原研葯,為何難以複製?

文| 菠蘿




(一)




最近中國製藥界很熱鬧,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兒:






  • 《我不是葯神》的火熱上映,讓很多人知道了世界上有個東西叫仿製葯。



  • 長生疫苗案震驚全國,廠家生產記錄造假,隨意改變工藝流程,導致疫苗質量出現風險。



  • 漫長等待後,著名的PD-1抑製劑類腫瘤免疫治療藥物(O葯和K葯)終於在中國大陸獲批!



這三件事兒看著不相關,但其實有一些關聯,因為每件事之後,大家都會問一個類似的問題:

仿製葯(包括疫苗),到底和進口的原研葯有啥區別啊?




比如,國產疫苗如果沒造假,和進口疫苗一樣么?國內生產的PD-1抑製劑,和進口藥物一樣么?




都是好問題。






簡單答案:

不能因為藥物靶點相同或類似,就

簡單地

認為它們效果一樣,必須看各自的具體數據,仔細判斷。




比如,科學家都知道,市面上不同公司開發的PD-1抑製劑不少,聽起來差不多,但其實從療效,到副作用,每一個都是有區別的。


 


(二)



要討論仿製藥物問題,有兩個重要概念大家首先得明確。




第一個重要概念,是

進口藥物大致可以分成兩類:化學葯和生物葯。




化學葯

,顧名思義是通過化學合成的辦法生產的藥物。它的活性成分比較簡單,分子比較小,所以也叫小分子葯。口服的藥物基本都是化學葯,大家去印度買的仿製葯,包括易瑞沙,多吉美,或者電影中的格列衛,也都是化學葯。




生物葯

,是需要通過生物為載體來生產的藥物。它的活性成分結構複雜,無法人工合成。重組蛋白(比如胰島素),抗體藥物(比如PD-1抑製劑),各種疫苗等,都屬於生物葯,也叫大分子葯。



下圖就是化學葯和生物葯的活性成分對比圖,能明顯看出兩者在大小和複雜程度上的差異。





                           


第二個重要概念,是無論仿製化學葯和生物葯,無論是膠囊還是藥片,活性成分都只是一小部分,裡面還有很多別的沒有直接藥效的東西,叫做輔料。

所有的藥物都是活性成分+輔料的混合產品。




輔料是幹嘛的呢?它可以調味,比如小孩吃的止咳糖漿為什麼是甜的?就是因為加了甜味劑作為輔料。



輔料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藥效




雖然輔料本身沒有藥效,但它卻對活性成分發揮療效至關重要。主要輔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活性成分在體內如何被吸收,如何被排出。比如,很多口服藥的活性成分都需要在小腸被毛細血管吸收,但如果直接吃,葯可能在胃裡遇到強酸被分解而失效。怎麼辦呢?可以開發一種輔料工藝,包裹住活性成分,保護它能順利通過胃部,到腸道再釋放。




這絕對是個高科技,難度很大,每個大藥廠都有一批科學家專門負責研究輔料和活性成分最佳搭配,這個專業叫做製劑學(Formulation)。





圖:藥物的外觀和體內吸收方式,都和製劑有關

 


(三)




明白了這兩個重要概念,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為啥不同藥物之間會有區別了。




簡而言之,兩者可能出現差異的地方有兩大塊:活性成分不同,製劑工藝不同。

如果把做葯比作做菜,那就是主料可能不同,調料也可能不同。這兩者只要有一個不一樣,出來的菜,無論是色香味,還是營養,可能都完全不同。



化學葯是科學家在實驗室用化學方法合成的,活性成分比較單一可控,因此難點和區別主要在製劑上。很多印度仿製抗癌藥的製劑工藝和原研葯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說它完全一樣。




而相對化學葯, 要生產效果一致的生物葯難度要高N倍。




因為連活性成分都很難一致!




核心原因,是因為生物葯是由細菌,酵母,細胞株之類的活體生產的,其中的活性成分結構和組成都非常複雜。

舉個例子,如果要仿製著名的PD-1抑製劑Opdivo(O葯),作為一種蛋白抗體藥物,雖然它的核心蛋白序列是公開的,但會有很多細節,包括蛋白質的天然修飾,會隨著使用的生產細胞株不同,甚至同一種細胞株的生長環境不同而變化。



打個更簡單的比方,生物葯就像牛奶。牛奶沒法人工合成,只能靠活的奶牛來生產。很顯然,不同公司的牛奶是有區別的,它們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雜質含量,都不完全相同。別說兩家公司,即使同一家公司不同農場的奶牛,甚至同一頭奶牛不同時間生產的奶,也不是一樣的。




除了活性成分,生物葯的整個生產和製備工藝也更難。比如,狂犬病疫苗的生產過程,就需要經過細胞製備、病毒接種、病毒收穫、病毒滅活,合併、濃縮、純化,檢定、分裝以及凍乾等環節。




生產過程中的溫度細微變化、輕微震動等任何微小變化,都會影響藥物功能!




同時,由於生物葯原料來自活體生物,因此開始會有很多廢物和雜質,需要多步純化和精密檢測。如果技術不過關的話,不僅效果不好,還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比如過敏反應。




因此,生產生物葯很強的大型跨國葯企,都會用極度複雜的生產工藝和嚴苛的生產管控,才能保障生物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這就是為什麼頂尖藥廠這麼少,為什麼生產合格疫苗、優質抗癌藥那麼難。




最近的疫苗事件,再次用血淚教訓提醒大家,藥品質量關係著國計民生,商業利益永遠不能凌駕在它之上。




希望中國藥品監管更加嚴格,劣幣不再驅逐良幣。希望所有藥物都能合規,有效,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菠蘿因子 的精彩文章:

喝茶有講究,否則……
奧拉帕利獲批,中國卵巢癌30年來首個靶向新葯來了!

TAG:菠蘿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