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七情六慾的心理學解釋!

七情六慾的心理學解釋!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中國的宗教發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科學思想的影響下,傳統的宗教思想似乎被拋棄,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

宗教對人的影響,不是強制性的,而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如果沒有仔細留意生活,你甚至很難發現。想想中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就可以發現關於宗教的痕迹,例如,中國人講究修身養性,注重精神的培養,而不是外在的追求。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受到佛教、儒教、道教等思想的影響。

心理學角度解釋宗教

宗教的體系龐大複雜,如果只是簡單的扣上「迷信」的帽子,未免太過草率,更像是一種缺乏科學態度的表現。拋開這些偏見,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門注重挖掘內心的學科而已。

就拿佛教來說,佛教經常會通過一些故事來闡述自身理念,例如達摩祖師面壁的典故。這些故事虛假的成分很多,經不起邏輯推敲,但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欺騙,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教育、感化一個人。故事雖然是假的,但它的理念是真的。

佛教對人的內心進行了詳盡的解釋,試圖尋找出能夠解決痛苦的方法。經過千百年的積累,最終將人的內心分為七情六慾。在早期的心理學,很多都是參照宗教的東西,經常科學手段的不斷進步,才發展成為今天的心理學。

七情

所謂七情,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喜、怒、哀、樂」,只不過後者被簡化了。這也是心理學上講的情緒。在我們的認知里,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夠被人為改變。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人是一種很主觀的動物,無時無刻不受到情緒的影響。

有人會認為自己非常理智,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句話說得很意思,人的思想只是他人的複製。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他的一切都來自他人,理智部分佔據很少。

心理學上認為,人的痛苦來源於他的情緒,也就是七情。想要減輕痛苦,關鍵不在於外在物質的多少,而是他能夠消除內心的負面情緒,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

六欲

同理,六欲也是有心理學解釋的,指的是感覺引起的慾望,它的基礎是需要感受器官。因為慾望的存在,人才會有心理動機,才會有所行動。在原始社會,人類因為有了食慾,才會有動力去捕獵,填飽自己肚子。

而食慾滿足之後,就會有性慾,人類才會有繁衍後代的動力。可想而知,慾望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不過慾望也會它的弊端,過多的慾望,會超出人類的承受限度,最終導致痛苦。

總之,在當今崇尚科學的社會,很多人以為擺脫了宗教,就是一個懂科學的人。真的是這樣嗎?仔細想想,宗教的發展已經有數千年,到現在依然存在,說明它確實有其合理的成分。而這些標榜自己已經擺脫宗教的人,就像當年抵制科學的宗教徒一樣,愚昧無知。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心理學家:夫妻之間的最佳年齡差是10到15歲
社交心理學:如何避免聊天聊死?請牢記這五點!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