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補虧正法

補虧正法

補虧正法

補虧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應一切,無如年至四十後,其精氣已耗大半,若不補足,則坐不到正午時,九還正功,無從入手也。

其法:可預構一凈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濕氣蒸入。室中務要明暗得宜,〔過明傷魂,過暗傷魄。)風日不侵,(忍風耐日,最能傷太陽、少陽二經,令人頭痛,外感皆由此二經而入。)窗開閉,須看天時。(暴雨嚴寒、烈風迅雷則閉;天氣晴和、月明風清則開。)置一堅木榻於室中,(木用堅者,使身體轉動不響也。響恐分神)榻上先鋪棕毯,上加軟厚褥,務令兩腿足骨下面(著榻處)坐久不痛為度。乃於每日不論何時,(如於飽食後,必於室中緩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關心,腰帶褲帶,均須解放。內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寬暢適體,勿使里扯牽纏。

坐定後,呼出粗濁之氣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氣,攝入絳宮,令定。(絳宮在心窩下。醫書名膻中,乃在兩乳脅人字骨下中心軟處。)萬緣澄寂,勿令念起。復出片時,心氣溶融和平。然後以意移入天目,(在兩目中心上二分,此間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雜念不起即不散。)復以意由泥丸倒轉玉枕直注入夾脊。(玉枕乃腦後骨也。)

泥丸在頭正頂前七分,玉沈乃腦後骨也,夾脊在背脊骨上十二節之下,下十二節之上,其中間即夾脊。左右有兩穴,左名膏,有名肓。范業師云:「嬰兒於胎中,此處本通。後因胎足出產時,七竅頓開,氣脈神明,不復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膩,積漸淤寒。孰知此間正是我韌來時舊路。

乃自有此身以後,住世數十年,利名碌碌,勞瘁不辭。獨於此間,永遠屏絕,更不回首一顧。哀哉!須知此竅能通,百病不留。孝子慈孫,孰不願其親體強健,而獨於此道,辟曰老氏?茲有指為異端邪說,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不共為之,而有益無損,不礙儒宗正教,不傷倫理綱常。又奚必論其老氏與不老氏乎?」

既至夾脊,即自息心靜氣,養我浩然,不事他顧,專一於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時,或能多坐更佳,眾多愈善。氣壯者五六日,氣衰者至遲十五日,即覺夾脊中熱如火熾,且加肫痛。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將此夾脊熾熱之火,送串入於兩腰,即覺兩腰轆轆跳動。察其跳動不已時,隨即以意送入陰蹺。

陰蹺在穀道前,腎囊後,空地正中央處,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莖盡根處。醫書名海地穴,《道藏》名三*路水口。此謂建築玄關基礎之地。但查醫書《內經》,張紫陽之言可據。

既至陰蹺,又覺其中掣掣跳動,雖跳動我只不理他。又覺渾身通泰,心如迷醉,遺體脈絡皆覺活動,暖溶溶如坐春風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即張紫陽所謂「陰蹺一動,百脈皆動」,故有此景象也。只自專心致志,安居其中。若久客初歸家之主人翁,深深休息於陰蹺穴海底之內。如此片刻,自然而然,凝定跳止,便自細細內觀默察,覺我之氣根,實從陰蹺底起,上升至臍輪,即自止而不上。復由臍輪下降至陰蹺底。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三寸一分半之間。任其行流上下之,靜守天然化合之機,萬不可稍有意想,自誤匪淺。

邵康節《皇極經世》云:「天之至高處,至地之極低處,共有八萬四千里。其中空二萬一千里,日月星辰運於上,山川人物載於下,為萬化顯著之所。人身亦然。自心至腎,共八寸四分,中空二寸一分,在臍輪之後,命門之前。《老子》所謂黃庭者在是。其餘六寸三分,乃心腎各有三寸一分半,故此內呼吸,即在腎宮三寸一分半之中也。」

而口鼻中外呼吸若非已有,覺與此內呼吸毫不相關也。非真不相關也。因此內呼吸與鼻之外呼吸正相反耳。何則?若以常理推之,口鼻之氣吸入,則內呼吸正當降入海底,今反迎而上升至臍輪,與口鼻吸入之氣兩相輳接,口鼻之氣呼出、則此內呼吸正當升上同出。今反背而下,降入海底,與口鼻外聽呼吸出入之氣毫不相通相連,豈非正相反乎?且自有入而無出也。坐之久久,認得真切熟溜,我卻勿去做他主張,只自由他上,我亦隨之而上,他下我亦隨之而下,只任他自然升降,則無弊病。我苟或容心於其間,稍有意見,欲送他上下,則此內呼吸,與我靈明便相錯亂違背,不能溶化為一,只三四息,便覺小旗氣肫。苟息此弊,必重新整頓,再坐絳宮,再凝天目,再注夾脊,重入陰蹺。如調劣馬,如責頑猴,久久馴熟,自無此弊。(劣馬頑猴,乃指靈明言,非指內呼吸。)大抵最難收攝是心火,今欲以之入水,誠非一日所能致也。其至要緊處,惟忌念起。念起即外散,雖坐無益。總之務要此虛靈不昧之體,歸入陰蹺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則神自化氣。

神。心神也,屬火。陰蹺居腎底,水臟之極深處也。火入水,火須為水滅。而火中熾燃之性,存於水中,非化氣而何?惟此氣中,有神在內,故非常人之氣可比。此各仙經中,每言必得先天氣者以此。非堅定心性,不能得也。

氣自化精,(氣中有真液,故能化精。)精氣神三者,渾而為一,更不知何者為精?何者為氣?何者為神?斯得之矣。設或於初行時念易動,神易越,不肯安居陰蹺中,則亦不妨。以息若若之,使其有所依傍,而不外散,是亦勉強一法。若是既久,自得坐忘。(以息若若之者,乃若此三寸一分半中之內聽吸,非口鼻中呼吸也。)如是初行,每坐若得二三百息,繼慚日加至五六百息。約抵旬日,兩腰之中及小腹漸漸覺熱,體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即覺熱。陽莖必時翹舉,慎勿近婦女,是為大要。此為初得先天氣,不可即采。待其舉過自軟後,制至欲心不動,此陽乃化為精。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陽舉,只自不採。讓過月余,乃以日積我精也。所以積精者,即以為藏陽之地也。故此補虧一法,又名添油功夫也。

添油者,如燈油將盡,而火亦將熄,添油乃使之不熄也。養精為人身中至寶。真水屬陰,火必待水藏,陽必待陰藏,而後能長久。此造化生就自然之理。如不積精,而陽至即采,聚入泥丸,則陽日增強,而陰仍如舊,必致陰少陽多。陰不包陽,陽必外越。且陰被陽劫,上升泥丸,古有鼻垂玉柱而坐化者,即此之弊。所以讓過月余,正為日後藏火地步耳。

是采活子時必待精足而後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蓋陽初時,甚思淫慾;精足則陽至比前倍旺,而反無淫念。此君火被水所制,相火不能猖越使然。以為據准而作采期,萬無一失。

神仙每家於陰蹺一穴,秘密若寶。且雲輕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傳之意。以陰蹺一穴,若得此種陽之訣,則不論老少,其腎陽變弱為強,易如反掌。而陽旺思淫,常人必有此情。此道本以壽世,今反以助淫,是貽害於世也。故必擇人而後授。

活子時

子時而謂之活者,有三說:其一。以腎內心陽種滿,不認是何時候,坐靜極之際,坎宮火發,此吾身中之子時,非天地間夜半之板子時,故謂之活。然此淺近之說也,是必更上一層言。則此活子時,畢竟還從活午時而來。若心腎者,人身中之乾坤也。坤本純陰,絕無陽氣,必與乾交而後有陽,猶常人腎中,本無此先天氣,必以心火下注陰蹺,日漸積集,而後腎中始有此陽氣也。惟天地之交,每年始於五月建午,夏至一陰生之際,是為火入水之初,則我以心火下注陰蹺,猶天之五月建午也。但我身中之午,不論何時,隨坐隨有,非天地之板午,故亦謂之活,是午亦活而子亦活。此二說也。然而尚有更上一層言者。九還正功火候,遍歷十二支辰,日行生成皆有,細若毫髮,不容紊亂。

故其言時,皆謂之正,不名曰活。而活者,乃補虧法中。每遇心火下注,則謂之午。其餘未申酉戊亥均弗論矣。每遇腎陽上升,則謂之子。其餘丑寅卯辰巳亦弗論矣。是十二辰中,但有子午隨坐隨到,故謂之活。言非若九還正功之有一定板數也。如此論活字,殆盡之矣。

總之,心者天也,腎考地也,天與地交,一陰始生於午,故心陽下注於腎為午;地之一陽來複於子,故腎中陽氣發生為子。子午之名,自此而取。世之好此道而未得訣者,衹以睡足陽舉為活子時,妄行採取。殊不如每犯四五更睡醒後之陽舉,是則萬不可採取。因其晚間所進飲食,至此已化,其大小便,已入大小腸之底。如行採取,則糞溺中穢濁之氣隨之而行,帶入督脈,升上泥丸,至清陽至高之分。日采日積,將來從何處出脫?智者以此思之,不辯可悟矣。

活午時

「世人則知活子,而活午少能知之。夫天是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天有南北,人有心腎。一年之子午冬至夏至,一月之子午在朔望,一日之子午屬子午二時。此是一定不易之子午也。人身之活子時,恆有知之者,而活午在何時?是何景象?自古聖高真,皆未宣言。」

「幾百事皆有配偶。有活子即有活午。活子乃陽生,活午即陰生。譬如初一陰生十六陰生,此乃運年月日時,天地之定子午也。即人而論,人身有活子午也,所謂一陽初動活子是也。究其真正之活子午,猶有辨焉。其真正者,須於無形無象中求之。其說惟何?乃行功法,寂無所寂,忽覺內機有微動,乃是活子之初。繼知勃然機現,此是活子,正象油然內興,此是活子內氣充盈,外勢舉直時機,可采小周天,宜進陽火三十六。進火將完,周身舒暢,萬象齊放,心蕩腎熱,此即活午之機動。此時亟須行退陰符二十四。如若不退符,其害大也。何故?子時陽生,午時陰生,即退符以養此真陰,可助此真陽不泄。」

「中歲行功重在活午,童年行功重於活子。蓋活午乃上上真境,功須採取真陰,以資生真陽。究其采訣,彼時急用《清靜經》三觀功法。其最上者,從事無無,而又不住於定寂。大凡功從活午入手者,乾宮為至要之地。淘此氣機,下注華池,灌夫絳闕。待活子到來,但憑神宰,子午會交,醍醐灌頂也。」真人曰:「我輩修持,固貴一合天時。所言活午者,高真古仙,秘而不傳。余得於陳泥丸真人。今余又得傳於汝,故宣之。所以活午不明,則真陰坐失。縱得活子,苟無真陰以涵之,功足化神,真陽使其不飛不可得也。

夫古書所言清涼金玉諸名,寄在活子功法之後,即是活午產真陰之的時。」又云:「煉陽得陰,而與煉陰得陽功法前後相符。古哲恆秘之。余今直泄之,誠以真道久晦,學者每僅循跡而行,昧此程途。定止景象,毫無把握,如盲無杖,無不中惑而退。今知汝緣廣厚,能舍己而從人,此時不授,虛此機緣。而真道由此宣布,倘有大根大德之人遇汝,得聞千古不傳之秘訣,余亦固所願也。」

活子午采法

由初下手時,收神歸絳宮,凝天目,注夾脊,算起至五六日,夾脊發熱,即由兩腎中心,送入陰蹺。尋見內呼吸後,苟能一念不動,五百息內,神與內呼吸不有絲毫離間者,(有一絲他念,即有一絲之離間。)准於第十六次,坎宮即有一線陽火,上升至臍輪,傍及兩腰,熱如湯沃,玉莖翹舉。此時切勿動念,只以不識不知應之。據云:「平素好淫者,此時淫火倍甚。苟近婦女,精必如注,競有盈盆壘碗之多。」又云:「雖平居不好淫者,此時亦必有淫念。念不能除,精亦離窩,甚則外泄,非特前功盡廢,且多因而成泄精病者。」獨此為最險關頭,庸夫俗子,百不保一。惟學力淵深、操持有素之士,尚必要內范嚴密,只以不識不知應之,則此陽火,自然運漏坎宮,即化為精。

此以壬化癸之法,不遇師傳,萬不能知。何則各《仙經》皆言去癸留壬,未嘗有以壬化癸之說?蓋壬是氣,而癸是水,壬陽而癸陰。壬陽即陰蹺中陽火,有氣無質者也。癸陰即所化之精,則落質矣。大丹取氣不取質,今反以氣化質者,何也?正所謂補虧也。凡年至四十後,其精虧去過半。精者水也,陰也。水所以藏火,陰所以藏陽,則精所以藏氣也。如不以之化精,精虧如舊,氣無歸宿之所,安能養陽者?且必陽強陰弱,致有偏枯之病。《性理大全》云:「無形者,必藉有形以為體。」是吾儒大學,亦必如此。

如此約三四十日,或五六十日不等。(以精虧有多少,人體有強弱不同也。)總以陽至時。絕無淫念為度。然後用右手將玉莖腎囊一把握住,握勿大緊,(用握者,恐提撮時,並玉莖腎子吸入小腹之故。)候至陰蹺熱火上沃臍腎,玉莖半舉時,(不可舉足,舉足則化精,非化氣矣。)所謂「鉛遇癸生須急采」也。癸生,癸方生也。言將化精而未化精之際,須候得准,此為老嫩得宜。(此老嫩,為補虧法中之老嫩,九還正功亦有老嫩,不與此同。)用意於穀道玉莖間,輕輕提撮,如忍大小便狀,(輕輕二字,不可忽略,言雖提撮,不可太用力也。)將腎中陽火,送過尾閭,貫入督脈,不疾不徐,一意送上,不可復想腎宮。(如分念想腎,則玉莖大舉,而又化癸矣。)升至夾脊,用力催送玉枕,更用力催送,(玉枕為鐵鼓關,最難穿透,用力者,專意催逼,略不敢松之謂。)兩目往上一迎,引入泥丸。(兩目閉而向後,迎之不可開目。)即以意在泥丸中,自左起向右三十六轉,兩目光隨意轉運。轉畢無思無慮,靜坐片刻,起應世務不妨。此為採取一次。

起應世務雖不妨,然當應之時,必須事事合理。凡喜怒哀樂,非但發之中節,且必過而不留。范師有云:「此心應事,當時如快刀勞水,明鏡照物,斯其靈明之得,漸入溶和澄潔境界。」平日如此使慣熟,則靜坐時,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謂煉己必於鬧處也。

而後采必仍還入於玄關,(即陰蹺,黑中有青謂之玄,有出有入故名關。)如日間採取,夜間必還;夜間採取,次早必還,不可久留泥丸內。

采之而必入泥丸者,以泥丸為至清陽之分。采入暫留之,以祛余陰也。不可久留者,以陽極至高,久久必散,自當降下,入水為安。此陽既入水中,則得水中之陽,以潤澤之。輔此之陽,與陽並,陽力倍增。采而復還,還而復采,有震兌相交之義焉。蓋同一坤中之氣也,出神即為震,不出即為兌。故《老子》五千言云:「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還之之法:於坐定後,噓出粗濁之氣一二口,將散外神明收入絳宮片刻,移入天目凝定,即上注泥丸,從右旋向左三十六轉,兩目光隨意轉運。轉畢,仍由夾脊過腎中心,歸入陰蹺。復自左旋向右轉三十六轉,右旋向左轉二十四轉。轉畢,萬慮俱寂,靜坐片時,方起。此為還原一次。如是得暇仍坐,仍如前補虧篇中,坐絳宮,移入天目,注夾脊,入陽蹺,尋見內呼吸,相依相併,候至陰蹺,陰氣發動,仍如前採取之,仍如前還入陰蹺。不計遍數,但得玉莖縮進莖皮不出為度。此正補虧。補足之時,雖西施、王嬙百般拯撼,亦不足以動其情矣。(大抵此心,已被坎中真金點死。)然後入九還正功,能節節見效。

以上補虧正法。惟此功夫自有仙經以來,皆不著筆墨,但只口口相授,宜秘。

2、茅山宗玄虛門男丹功法面授開啟10月1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不要做「徒具人形,與禽獸無異」之人
《黃帝外經》研學會會員招募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