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商隱這首詩托物寓懷,生活缺乏新意,何處才是久棲之地

李商隱這首詩托物寓懷,生活缺乏新意,何處才是久棲之地

每次讀到李商隱的詩,就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喜歡李郎的纏綿綺麗,也怨恨他用典的晦澀隱秘,但是最終還是被他的華麗與深情打動,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徜徉於無題詩的海洋。他寫了那麼多的無題詩,並非詩人已經江郎才盡,連個標題都寫不出,一定是有很多難言之隱。下面這首詩雖然不是無題,卻也是詩人在托物寓懷。

流鶯 唐代:李商隱

流鶯飄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這首詩創作於唐宣宗大中三年春,作者感懷自己仕途窮困,漂泊無依,懷才不遇。全詩詠物抒情,借流鶯自喻,寄託身世之感。流鶯就是鳴聲婉轉的黃鶯,卻飄蕩流轉、無所棲居;而李商隱雖然家有妻兒,卻四處漂泊,境遇相像,詩人以流鶯自比,非常貼切。

詩的首聯不惜濃墨重彩描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裡用作動詞。飄蕩復參差,意思是說飄蕩流轉之後,又緊接著再飛翔漂泊。「度陌」、「臨流」都是它們在不停地飄蕩流轉中臨時的棲息地。

「不自持」三個字是一種暗示,流鶯彷彿被無形的力量控制著,不僅融進了詩人的獨特感受,還深化了詩的意境,引導著讀者的思緒。「漂蕩復參差」的悲劇身世的深層原因是什麼?雖然詩人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何這些黃鶯要到處飄蕩,就好像我們會問詩人為何有家難歸。

頷聯進一步通過對流鶯「巧囀」的特點進行描寫,展示作者的內心苦悶。流鶯圓轉優美地吟唱,卻分明隱藏著一種殷切的願望。那「巧囀」中所含的「本意」卻根本不被人理解,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來佳期,實現自己團圓的願望。

頸聯仍寫鶯啼,「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流鶯總是時時處處在啼囀歌吟,彷彿執著地要告訴人們,我在等待著渺茫無盡的佳期。尾聯點明傷春正意,「鳳城」借指長安,「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詩人曾被傷春之情所困,不忍再聽流鶯無休止的哀鳴,這廣大的長安城內,哪裡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

流鶯不但無計留春,而且連暫時的棲息場所也無從尋找。詩人借「不忍聽」流鶯的哀啼,強烈地抒發了自己年華虛度的苦悶,既像是對流鶯無枝可棲的關心,又像是詩人自己的心聲,措辭精妙,臻於化境。

流鶯的漂泊代表著詩人飄零的身世,流鶯的巧囀也是詩人華麗詩歌的生動比喻。巧囀的本意可能是詩人的理想和抱負,也可能是某種無法說出的期望。人生就是如此,生活如果缺乏新意,便會自問何處才是久棲之地。越是嘆息就越是傷心,如果又無法用正常方式傾訴,就只能藉助流鶯的婉轉悲鳴表達自己的無奈。「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這是在講述一個時代的共同悲劇,也代表個人命運的嚴重扭曲,更是啟迪後人的警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蔣捷最著名的一首詞獨闢蹊徑,三幅畫面概括人生
韋應物一首詩胸襟恬淡,浮雲一別流水十年,百讀不厭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