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將藝術作為一種手段,引入到商業行為中去,除了藝術文創商品,藝術化生活的理念傳播成為主要方式。無論是否出於商業目的的驅使,各類文化商業機構都成為藝術大眾化的推手。本期《藝術商業》的重磅專題,將結合博物館、電商、書店、出版平台等多種行業的案例以及古董傢具收藏家的觀點,對藝術大眾化的進程溯本逐源,探討文化商業團體所推動的藝術大眾化商業模式。

藝術與生活的結合以及藝術文創品的使用,並非僅僅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在古代中國的各時期,人們也有將前人製作的藝術品通過舊物改造等方式,轉變為適應當代所需的「文創品」。而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由於自身的文化素養,更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有滋有味,那些往昔歲月的圖景甚至成為我們現代人追求的藝術化生活的理想典範。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清乾隆銅點金異獸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上綠色的斑痕,仿照的是青銅器上的銅銹痕迹。乾隆皇帝利用這種藝術語言,令一件清朝的當代藝術品,表現出古雅的品位

北京保利拍賣2018春拍

古代藝術化生活的意見領袖

中國的晚明(約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上半葉),世界正處於大航海時代。在全球貿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殖民者在南美洲發掘的白銀不斷湧入中國,用來購買中國製造的絲織品、瓷器等諸多品類的奢侈品,同時境外的各種物料、奇珍異寶也多有進入中國市場。白銀的湧入,促進了貨幣的融通,這些都引發了商品經濟在晚明的極大繁榮。商品經濟的繁榮,通常也意味著社會上存在更多的富裕人群,吃飽穿暖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想要享受生活的願望。需要注意的是,在晚明時期,士大夫階層尚在社會中享有重要地位,除了宮廷以外,士大夫的品位風尚往往左右著社會對藝術的看法,他們是那個時代的意見領袖。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胤禛行樂圖冊·書齋寫經頁》中描繪的清代宮廷書房中的嵌玉壓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震亨,是姑蘇望族文氏家族文徵明的後人,作為那個時代的「意見領袖」,他的《長物志》可謂文人階層藝術化生活的指南,甚至還對後來清代宮廷的藝術審美觀造成一定影響。《長物志》這類品位生活指南,對文人生活中要使用的各種器物都提出了意見,其中最突出的一類觀點就是—器用要以「古」為中心。對明代人來說,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玉器、宋代瓷器的花紋等等,都屬於古代形象的代表,喜歡並且懂得欣賞「古物」,往往代表著人的學識與身份。在士大夫階層掌握話語權的時代,對物品的評論關聯著的是對人的品評,不懂得欣賞古代文化的人,往往也很難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胤禛行樂圖冊·書齋寫經頁》中描繪的清代宮廷書房中的嵌玉壓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如何玩「文創」

今天當我們去逛潘家園,常可見將古瓷碎片改做鑲嵌物的情況,像是用當下時髦的鑲嵌工藝去鑲嵌戒面和吊墜。我們會把這種舊物改造,看成一種新穎的文創產品。但如果你熟悉古人玩藝術的各種方法,就會知道這種套路其實很古老。比方這件台北故宮收藏的壓尺,就是把漢代的「玉璏」鑲嵌在明代的木料上,玉璏原本是漢代寶劍上兼具裝飾性的實用器,在明代卻變成了文房用品上的裝飾,成為文人書寫活動的伴讀,亦為追思古代文化的媒介。晚明時期,類似的舊物改造作品是十分常見的,今天在上海周邊發掘的明代墓葬中,就發現了很多類似作品,它們的廣泛出現,意味著當時消費市場對古物的強烈需求。不僅如此,從很多當時的筆記文獻來看,晚明還存在興盛的古物偽造市場以及用重金搶購古物的事件。這些情況都在告訴我們,藝術品在那個時候就已經不是單純的藝術品了,它們也是供人消費的商品。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明代製作的紫檀壓尺上鑲嵌著漢代風格的玉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器型衍生,是古人做藝術衍生品的另一種玩法。青銅器,歷來都被視為仿古的典範來源。在宋代興起的仿古潮流中,就有大量仿照商周青銅器製作的宋代新版青銅器。另外,用瓷器仿製青銅器器型的情況,從宋代以後也都時有流行。例如,宋代龍泉窯的名品「鬲式爐」,其器型來自先秦時期的青銅器「鬲」。「鬲」本是一種可以用於燒煮食物的禮器。但在宋代,這種「鬲式爐」則被當作香爐使用,和上古時期有著截然不同的用途。有趣的是,宋代的仿古瓷器,在幾百年後,又成為明代人的仿古對象,可以說對古代文化的仰慕和強烈需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而用新時代的生活用器來表現古代器物外觀特徵的情況,又會促進古代文化元素在新時代的流通,讓消費古代藝術這件事,既不會太昂貴,又可以和當代人的生活需求產生直接聯繫。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清代趙之謙用雙鉤法鉤摹的宋拓本《劉熊碑》

(石碑雕刻於漢代)

華藝國際拍賣 2018 春拍

古人藝術生活的產業鏈

除了以上歸納的和古物直接相關的藝術消費模式,古人其實還會在各種所謂的「文娛」活動中消費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追求,不僅會形成「產業鏈」式的藝術生產和消費關係,某種程度還為產業鏈中的從業者提供了薪資與名望。

乾隆皇帝的審美眼光常被今天的網友誤以為是「農家樂」,但其實他也十分推崇古雅的藝術品位,在這條追求古代藝術的產業鏈中,乾隆皇帝更可謂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例如乾嘉時代頗為流行的「訪碑活動」。皇帝本人對漢代古碑上的漢隸文字十分感興趣,當時的達官顯貴為了滿足皇帝的需求,即展開了一系列在今天看來像是「文化旅遊」性質的「訪碑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等地大批千年以前的漢代古碑得以重見天日。時任河南巡撫還以「百金」的酬勞,聘請善寫漢隸的書法家錢泳,來為乾隆皇帝的貢品題寫漢隸。也許這在今天看來,是不甚光彩的行為,但在當時,一個未入世的讀書人,能夠得到百金酬勞的情況,無疑顯示了優秀讀書人可以依靠文化產業謀生的情況。甚至到了「碑學」大盛的晚清,今天在拍賣市場上讓人們熟知的趙之謙等人,也還以研究、複製古碑為畢生的追求和謀生手段。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經趙之謙考據並雙鉤的《劉熊碑》

趙氏以「碑帖之學」為生,也由此獲得世人的尊敬

華藝國際拍賣 2018 春拍

當今天的我們站在博物館的玻璃窗前,看到的無論是商周、唐宋,抑或是明清等時期的古物,大多只是將它們定位成「藝術品」。而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古物也是一種商品,存在對古物的需求,也就存在經營和銷售古物的市場,還有圍繞古物展開的藝術產業以及享受消費古代藝術的人群。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上海朱守成墓出土的木嵌白玉臥犬壓尺

當代大眾的藝術化生活:方興未艾與路在何方

2018年的春季拍賣剛剛過去不久,不少拍賣公司都正經歷著經營史上艱難的「冰期」,大量高價位的藝術珍品正經歷無人接手的局面。面對此情此景,已有公司著手展開以平價拍品為構成的拍賣會,以吸引大眾新買家入場。除了拍賣行業,更有眾多企業加入到旨在為大眾提供藝術消費的商業活動中來。我們看到曾經的媒體人,一邊在堅持做著以讀書為形式的文化推廣活動,在籠絡眾多粉絲之後,憑藉意見領袖的身份,來營銷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告訴你一杯茶可以如何品味,一杯酒中凝結的陽光又可以如何想像,那些昂貴的飲料不再是標榜社會身份的標籤,一飲一食中亦飽含著生活的美好。

文/孫璐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選自《藝術商業》8月刊,內容有刪減

藝術化生活的古與今

《藝術商業》8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