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親屬供體腹腔鏡右腎切取有解決方案

親屬供體腹腔鏡右腎切取有解決方案

日前,兩例接受母子親屬腎移植手術患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康復出院。兩例供體取腎手術,均在腹腔鏡下切取右腎,供體術中出血不到20毫升,術後第三天即下地走動,受體術後12小時即排出9000毫升尿液。至此,該科自主創新發明的「親屬供體腹腔鏡下右腎切取術」已積累成功病例20餘例,均獲得良好效果。

此次接受腎移植手術的兩位患者,均為青年男性,兩位患者的母親提出為孩子捐腎。如果採取常規開腹取腎,將會造成一個30厘米長的創口,不利於上了年紀的母親術後恢復。

該院泌尿中心腎移植科主任黃赤兵教授介紹,「將供體受到的傷害和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是親屬間腎移植術的國際醫療準則。因此,在供腎選擇時,一般會為供者保留功能較好的那個腎臟,切取功能相對較弱的進行移植。同時,在腹腔鏡下取腎成為活體供腎切取的首選術式,但因為右腎的特殊性,在腹膜後腔鏡下難以獲取有足夠長度靜脈的右腎,成為困擾國內外專家的一大技術難題。

據了解,右腎的靜脈血管要比左腎短1.5厘米~2厘米左右,這將成倍增加移植難度,造成血管吻合困難,導致患者出現術後血栓等併發症。而在腹腔鏡下切取右腎,需要在腎靜脈上兩個血管夾,這兩個夾子的長度就佔了1厘米~1.5厘米的腎靜脈長度,對於靜脈血管本來就短的右腎來說,幾乎就沒有靜脈血管了,很難再進行後面的血管縫合和移植手術。黃赤兵介紹到,「有專家探索將腔靜脈鉗用於腹腔鏡下取右腎,由於腔靜脈鉗是上在腎靜脈與腔靜脈交界上方的腔靜脈處,比用血管夾長出了2厘米~2.5厘米,相當於延長了右腎靜脈,但腔靜脈的縫合需要10分鐘~20分鐘,這就使切下的腎臟長時間處於熱缺血狀態,影響移植後受體腎功能的恢復,嚴重的甚至導致腎臟壞死。」由於以上兩個方面,腹腔鏡下切取右腎幾乎成為親屬間腎移植手術的禁區。

黃教授率領的泌尿外科團隊在兩年前取得突破,他們將自主發明的腎臟原位局部低溫灌注技術與腔靜脈鉗使用相結合,率先解決了相關難題。在近日進行的手術中,他們首先在腹腔鏡下遊離出腎臟的輸尿管、動脈、靜脈,夾閉並剪斷腎動脈,然後在腎靜脈與腔靜脈交界處上的腔靜脈採用腔靜脈鉗,阻斷右腎供血,剪斷與腎靜脈相連的腔靜脈,原本較短的腎靜脈此時長出1厘米多。隨後再經腎動脈進行右腎的原位低溫灌注,迅速冷卻腎臟,讓它保持「新鮮」,避免腎臟熱缺血。然後再進行腔靜脈縫合,縫合完畢後,取出腔靜脈鉗,檢查沒有出血後,即迅速取出腎臟。整個手術創傷很小,僅在腰部有一個8厘米~10厘米的切口,失血不到20毫升。 (通訊員李春梅 記者熊學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研究發現近50個新的乳腺癌癌基因
腰好,身體才會好!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