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沒有BGM的世界,你能想像嗎?

一個沒有BGM的世界,你能想像嗎?






BGM

即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通常是指在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中出現伴奏音樂,或稱為配樂。在今天的互聯網語境里,BGM作為配樂已經被大家熟知,還出現了

「自帶BGM」

(指在影視作品中一些經典人物出場時,往往會有專屬的配樂)等辭彙。


配樂,誕生於歐洲華麗的戲劇之中,而茁壯成長於電影有聲化之後。


從20 世紀20 年代初,山田耕筰創作出最初的電影配樂以來,日本作曲家們就在不斷地進行摸索,在西洋音樂與日本音樂之間不斷探尋,創造出了日本獨有的配樂理念與方式,以及日本作曲家獨有的態度。開放的藝術氛圍、音樂素質的培養、廣闊的音樂市場,乃至流淌在日本人身體里的「匠人」 血液,讓日本這片土地孕育出了許許多多專業並且優秀的作曲家。久石讓和吉卜力合作的樂曲流傳於大街小巷;坂本龍一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感動與驚喜;菅野祐悟創作了許多熱門日劇的經典樂章;澤野弘之永遠在嘗試創新,不會被一種風格禁錮;平澤進一直在突破自我限制,給聽眾帶來新的衝擊; S.E.N.S. 用心向我們傳達著來自神明的聲音。還有創作的配樂佔據了我們童年記憶的菅野洋子、天門……






「電影並不是非有配樂不可」,雖然坂本龍一這位作曲大師對於配樂做出這樣的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精彩的配樂能在傳入我們耳朵的瞬間,將我們帶回影視作品中那些或纏綿悱惻,或孑然孤寂,或緊張萬分的場景中,它讓情感更加立體,故事更加飽滿。


就像是當梅林茂的

《夢二》

中的小提琴聲響起的時候,你一定會記起《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穿著旗袍的窈窕身姿,搖曳在午夜寂靜的長巷中;當《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空靈婉轉的曲調回蕩在你耳邊的時候,你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大衛· 鮑伊親吻坂本龍一時,坂本眩暈地搖搖欲墜的身影,和北野武說出「MerryChristmas ,Mr.Lawrence」時,那張含淚的面龐。





幸運的是,《知日》這次能夠採訪到這些著名的作曲家,聽他們訴說關於音樂的故事,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態度。




「知日ZHIJAPAN」第52彈《知日·BGM之魂》特集來了!



為何日本的配樂界總是大師輩出?它與日本影像文化產業有怎樣的關聯?為何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如此高的認同?


坂本龍一、菅野祐悟、菅野洋子、平澤進、澤野弘之、S.E.N.S.、天門

,7大日本配樂家獨家專訪!動畫、電影、日劇、紀錄片、遊戲、廣告領域經典配樂,日本配樂文化完全案內!










日本配樂文化完全指南!出發!




-日本配樂的歷史-







1924 年,日本交響樂團的創始人

山田耕筰

首次為一部叫作《靈樂堂》的電影創作了配樂,自此之後,日本電影開始有了配樂。無聲電影時期的日本配樂一直處於摸索的階段,1930年,作曲家

松平信博

提出,要探尋日本化的電影音樂,將日本音樂的元素融入到配樂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新音樂。


直到1952 年,日本結束了戰後七年的文化審核期。藝術家們迎來了久違的自由創作時代。蟄伏許久的日本電影人們紛紛重返舞台,國際電影節上很快出現了黑澤明、溝口健二等日本導演的身影。





東映、東寶、松竹等電影公司紛紛發力。1954 年電影

《哥斯拉》

獲得巨大成功,日本電影業如同「哥斯拉」猛獸一般,在小小的日本捲起巨大的浪潮。加上威尼斯電影節上日本電影入選佳作頻出,國內與國際上的成功無不向大家宣布著,日本電影的

「第二次黃金時代」

已經正式到來。


經濟復甦與對文化的需求導致20 世紀60 年代日本影像作品呈現爆炸式發展。1964 年東京奧運會等大事件加速電視普及,社會對精神娛樂、影像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發展不僅為許多年輕導演提供了機會,也為日本眾多作曲家提供了絕佳的平台,讓他們得以走向普羅大眾。







- 日劇×配樂 -




配樂與其他音樂的創作和作用有著一定的差別,它被運用在電視劇、遊戲、電影及紀錄片中,更多地起到的是陪襯的作用。而那些穿插在畫面背後流動的音符,卻能潛移默化地讓觀眾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有一些經典的配樂,更是會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你有沒有經歷過,在喧鬧的街邊因為一首熟悉的旋律,想起多年前看過可能已經忘記的日劇劇情。彷彿只要按下某個開關,就可以開啟讓人難忘的日劇記憶。







姚謙

的記憶里,他的青春就伴隨著日本的青春偶像劇。

「青春偶像劇」

的興起,形成了音樂與戲劇的緊密互聯生態。從《愛情白皮書》知道了編劇北川悅吏子,主題曲藤井郁彌的《True Love》,因為電視劇而紅遍日本的大街小巷。與北川悅吏子同時期的三大編劇,另外兩個是野島伸司和坂元裕二,三位編劇幾乎霸佔了20 世紀90 年代的日本電視劇。日本的唱片產業與日本電視劇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只要是這三位編劇所寫的電視劇,其主題曲就會大賣。




隨著《悠長假期》的成功,主題曲

「LA?LA?LA LOVE SONG」

一路火起來。





《悠長假期》《戀愛世紀》是木村拓哉與松隆子合作主演,劇中配樂與一樣都是日向大介(CAGNET),而《戀愛世紀》主題曲大瀧詠一的

《幸福的結局》

更是成為無數人翻唱的經典。





松隆子主演的《四重奏》,配樂精彩深刻,椎名林檎所創作的

《成人法則》

成了畫龍點睛的一筆。





如果你看日劇,就一定聽過他的作品。菅野祐悟作品涉及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等多個領域,無疑是日本現今最為活躍的配樂家之一。《JOJO 的奇妙冒險》《晝顏》中的配樂讓人印象深刻。







知日專訪菅野祐悟: 「是這個行業選擇了我 。」





菅野祐悟工作室




- 電影×配樂 -







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晚春》上映時正是美軍佔領期後期,也是日本接受西方思想的起點,齋藤高順的電影配樂使用了大量管弦樂。


黑澤明的作品配樂要更有趣和前衛一些,在他早期合作配樂家早坂文雄創作了《羅生門》《野良犬》《七武士》等經典之作。接過早坂文雄接力棒的近代日本音樂大師武滿徹,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作曲家,在《亂》中反覆出現的笛聲,凄涼悲壯,配合日本傳統打擊樂和定音鼓,與大場面下的古典交響配樂形成極大反差,成為電影表達中的亮點。







隨著20 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的騰飛,日本音樂也逐漸和世界接軌。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一批新電影人更敢於打破常規,七八十年代的電影製作名單中也出現了不少現在依舊活躍在一線的配樂大師,比如

坂本龍一、岩代太郎、梅林茂

等。這時期的電影配樂使用了大量的電子合成器音色,音樂的形態也越發接近音效和樂曲的結合體。


坂本龍一用合成器營造的氛圍給人非常強烈的聽覺衝擊,那首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也一舉成為電影配樂的經典之作。






知日專訪坂本龍一:「電影不是非有配樂不可。」





坂本龍一在紐約的工作室





二次元熱在日本電影新浪潮後接踵而至,成為日本配樂史上神奇的爆發點。大量優秀的漫畫改編動畫和原創動畫的出現,給配樂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於是20 世紀末期,日本誕生了一大批被現在的年輕人稱為大神的作曲家。最被我們熟知的

久石讓

,因為給宮崎駿的動畫譜曲而聲名鵲起。他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學院派特點,雖然20 世紀90 年代與北野武的合作中使用了不少電子樂元素,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還是偏向傳統管弦樂編製,這種風格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除了久石讓,還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比如菅野洋子、川井憲次、吉田潔、增田俊郎、植松伸夫等,他們在20 世紀末期因為動畫遊戲音樂而被人們熟知。





久石讓





梅林茂




世紀之交,文化及娛樂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地下音樂和實驗音樂也逐漸傳播開來。很多電影導演將這種風格運用在作品中。


大友良英、山本精一、小山田圭吾

等在音樂中融入特殊的樂器雜訊,節奏冰冷硬朗,風格也很難歸類。《殺手阿一》中山本精一創作的神經質的曲調,碎片式不斷切換的安靜和躁動,與影片搭配得天衣無縫。小山田圭吾給《攻殼機動隊新劇場版》作的音樂,用錯亂而又量化嚴密的電子樂襯托科幻背景。





是枝裕和

這個名字應該也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他最初的電影配樂來自中國台灣配樂大師陳明章,處女作《幻之光》的音樂感覺就與侯孝賢的電影非常近似。從《步履不停》里GONTITI 娓娓道來的吉他旋律,到《奇蹟》里團團轉(くるり)充滿純真的樂隊風格,從後搖個人樂隊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配樂的《空氣人偶》,再到菅野洋子為《海街日記》創作的優美的管弦樂主題旋律,他的每一部電影配樂風格都如此鮮明,讓人在觀影后久久難忘。







- 動畫×配樂 -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以及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日本動漫產業陷入了歷史性的寒冰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庵野秀明

帶著奄奄一息的GAINAX 成立了日本動畫史上第一個製作委員會——

Project EVA(《新世紀福音戰士》製作委員會)

。《新世紀福音戰士》一經播出便引發了極大的社會效應,製作委員會也給動畫人帶來了全新的思路。今天的歷史書寫者,把《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播出稱為日本動畫史上的

第三次衝擊」

。至此,整個動漫領域終於迎來了破冰期,動畫人走進了可以無憂無慮創作動畫的時代。同時,動畫音樂人也不斷創新,向過去的「背景音樂」的概念發起挑戰。



押井守

在導演《攻殼機動隊》時,向配樂家

川井憲次

提出「無論如何都希望把太鼓放到配樂中」的要求,於是

川井憲次

從神社的祭祀音樂里得到啟示,以人聲合唱為主旋律,配合太鼓和神樂鈴敲打的節奏,寫出了三版不同編曲的《傀儡謠》。除了節奏,具有震懾力的清唱形成一種混響的效果,襯托出人類凋敝的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發展到巔峰時期轉而瀕臨崩塌的那種搖搖欲墜感。







渡邊信一郎

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音樂訓練,卻可以說是全日本最具音樂審美力的動畫人。


《超時空要塞Plus》劇場版上映兩年後,這位堅持戴墨鏡、拒絕向商業妥協的導演,固執地使用大量蒙太奇、光影交替、非線性敘事等電影手法,打造出了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懷舊太空歌劇西部片——

《星際牛仔》





延續了與

菅野洋子

在《超時空要塞 Plus》里磨合出來的默契,又一次找來菅野譜寫配樂。那位口口聲聲說著「根本不喜歡爵士樂」的洋子小姐,最終讓我們在動畫原聲里聽到了大量20 世紀20 到60 年代西方流行的純正爵士、鄉村、布魯斯、重金屬、民謠等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多變,曲目數量驚人。





知日專訪菅野洋子: 「和觀眾融為一體的感覺 ,創造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感動 ,是我最珍貴的東西 。」







就像我們提到宮崎駿就會聯想起久石讓一樣,

今敏

平澤進

也是分不開的組合。





知日專訪平澤進: 「我希望把自己作曲的體驗帶給大家 ,就是從各種規制中解脫出來的感覺 。」




2010 年的8 月24 日,今敏因胰腺癌去世,只留下四部劇場版動畫、一部電視動畫、一個一分鐘的短片,以及一部未完成的劇場版動畫。其中與平澤進合作的就有四部,包括那部未完成的遺作《造夢機器》。對於大部分不怎麼聽音樂


的動漫宅來說,知道平澤進一定是因為《紅辣椒》中的那首

《遊行》

。一開始便是宛如春雷般驚人的人聲採樣,然後軍鼓滾奏,大鼓奏響,電影里的玩具們在進行荒誕的遊行,兩者構成的情景使觀眾哪怕對情節尚且似懂非懂也會感到場面詭異,令人印象深刻。








在你想起那些曾在

新海誠

的動畫電影里被打動的瞬間時,耳邊也一定會迴響起輕柔而美麗的鋼琴樂聲。正是這些與畫面相得益彰的悠揚旋律,讓新海誠作品中的畫面呈現出更加唯美的氣質。創造出這些美好音符的人,就是

天門


從《她和她的貓》《星之聲》,到《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 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天門已經與新海誠合作了10 年以上,儼然是新海誠作品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知日專訪天門:「我想單純地享受創作音樂的樂趣 。」




一部大熱動畫

《進擊的巨人》

,讓很多人認識了

澤野弘之

。2006 年,由澤野參與配樂的電視劇《護士小葵》開播,澤野的配樂之路也由此開始。同年,澤野弘之為電視劇《醫龍》所做的配樂引起了關注,他一個人擔當了電視劇22 首曲子中20 首的作曲與編曲,作品也廣受好評。2015年,澤野以《進擊的巨人》的配樂拿到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獎的銀獎。





知日專訪澤野弘之:「不要因為歌曲的名字 ,而是通過自我的感覺享受歌曲 。




- 紀錄片×配樂 -




相比於電影,紀錄片與音樂的關係可謂更親密。紀錄片作為一種紀實的藝術,其鏡頭和解說大多時候都是對客觀事實的記錄,很少加入抒情寫意的表現,這使得紀錄片在感染力方面可能會稍遜色於電影,而配樂恰恰彌補了紀錄片在這方面的不足。紀錄片中的音樂通過其獨具魅力的手段,來豐富紀錄片的視聽語言,渲染氣氛,表達情感,以激起觀眾內心的強烈共鳴。因此,許多紀錄片的製作都會在配樂的選擇上下足功夫,而NHK電視台在這方面更是用心至極。NHK 邀請當代日本的音樂大師為其每一部大型紀錄片量身打造配樂,無論是內容的貼合度還是旋律的感染力,都可謂無與倫比。許多NHK 紀錄片迷最開始時就是被NHK 製作精良的配樂所打動,繼而深深地喜歡上它的紀錄片。




在歷史題材的NHK 紀錄片中,其配樂曲風多是恢宏磅礴、蕩氣迴腸的。這一類型中最具代表性又最為大家熟知的配樂便是

《故宮的回憶》

了。這首音樂是

S.E.N.S.

為NHK電視台紀錄片

《故宮的至寶》

所創作的主題音樂,是故宮三部曲中的一首,也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常用的配樂曲目之一。









 知日專訪S.E.N.S.:「我們的音樂是情感達到極點時的流露 。」




新世紀音樂大師喜多郎的成名之作

《絲綢之路》

是他為20 世紀80 年代NHK 紀錄片《絲綢之路》所創作的主題曲。30 多年來,這首歌在全球廣為流傳,被人們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喜多郎在這首配樂中使用了大量的電子合成器音色,在四小節空靈、縹緲的短小引子之後,富有中國音樂色彩的主旋律典雅、舒緩、輕柔地悠悠回蕩。





- 配樂× 遊戲-




遊戲音樂早年在日本又被稱為

「Pikopiko Sound」

,2000 年開始,這種早年的遊戲音樂,被作為一種音樂風格"chiptune"(晶元音樂)復甦。


出生在20 世紀80 年代的人,最早開始接觸日本電子遊戲音樂應該都是從紅白機開始的。紅白機之前的時代,由於諸多硬體限制,遊戲甚少有配樂,即使有配樂,也十分簡陋,比如《太空侵略者》幾乎可以說是只有音效。


1983 年

紅白機

發售,真正意義上的遊戲音樂歷史揭開序幕。








1990 年,超級任天堂發售,遊戲的畫面和音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超級任天堂出現之前的作曲手段都是通過純粹的程序輸入數字來實現,到了超級任天堂這兒,時代就變了。1994 年12 月,32 位機PlayStation與世嘉土星(SEGA Saturn)發售,至此家用機的16 位時代結束。如果說從紅白機(FC)到超級任天堂(SFC)是個突破性的進步,那麼從超級任天堂到PlayStation可以說是質的飛躍,在此之前的時代都叫

「制限時代」


任天堂64 發售的同一年,SC 系列機架音源SC-88Pro發售,《最終幻想8》《最終幻想9》的音樂都出自這款音源。至此,日本電子遊戲的音頻主幹可以說已經成形了,往後的20 年並無本質上的改變。


後遊戲音頻時代

,有大量的遊戲原聲音樂專輯發售。與流行音樂圈相比,在小眾的遊戲音樂圈中,如果原聲專輯賣出了1 萬張以上,那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目前,遊戲原聲專輯銷量基本上可以保證超過1 萬張的遊戲系列只有三個:

《勇者斗惡龍》《最終幻想》和《女神異聞錄》






在遊戲音頻平穩發展了20 年後,新的歷史篇章似乎要翻開了。2016 年被稱為VR 產業元年,隨著VR 技術的爆發,VR 的3D 音頻技術也逐漸開始發展,這註定是未來遊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日本配樂× 中國影視劇-




優秀的配樂能抓住觀眾的心,讓大家不由得沉浸在對美的享受之中。我們不僅可以在日本的電影、電視作品中聽到這些優秀的配樂,

事實上,在中國的很多影視作品中,也能聽到來自日本作曲家的配樂。




喜多郎的《古事記》通篇是以日本民族音樂為主軸,加上壯麗的西方交響樂,既有西方的現代感,又充滿了東方的神秘古韻。然而,因為日本的古代文化和中國的古代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很多人聽起來,《古事記》中好像充滿了中國的古典韻味。於是,當這些音樂被運用到中國的古裝影視作品中時,似乎十分吻合,不會有絲毫的違和感。


這一點,從20 世紀90 年代香港無線電視台使用的電視劇配樂中就可以看出來。



梅林茂

也是華語電影圈的老朋友。,他在王家衛的

《花樣年華》《2046》和《一代宗師》,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十面埋伏》,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等電影中都擔任了配樂。


《花樣年華》中的《夢二》(Yumeji"s Theme)的旋律只要一響起,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穿著華美旗袍的張曼玉,姿態搖曳地穿梭在夜晚燈光昏暗的上海弄堂里的場景。


實際上,不論是作曲家專門為中國影視作品所作的配樂,還是他們為與中國文化有關的作品創作的音樂,我們從中感受到的「中國古典韻味」,多數還是日本傳統的音樂風格。日本的雅樂,本來就和中國的唐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日本傳統的樂器也是由中國傳入,再加上二者的文化淵源,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氣日劇的劇中插曲、催人淚下的電影旋律,耳熟能祥的TVB電視劇BGM、記憶中的NHK紀錄片配樂,古典、交響、電子、新世紀……從東方古韻、到現代潮流,日本的配樂總能在不經意間擊中你的心。




一個沒有BGM的世界無法想像,這一次帶你全面深度探索日本BGM之魂。


《BGM之魂》特集,全面梳理了日本配樂文化,一次了解日本配樂大師的收藏本 !




《知日·BGM之魂》特集


日本配樂完全指南!


點擊

「閱讀原文」

直達入手鏈接!





 亞馬遜、京東、噹噹、中信天貓


全國各大書店


熱售中!




新書福利




請在文末評論中留言,說一說你你印象最深刻的日本配樂作品或者你最喜歡的日本配樂家。


點贊數前三名,將分別獲得一本

《知日·BGM之魂

》特集


截止時間:9月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日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的戰爭記憶:父親突然出現在避難地,對我說,我們死也要死在一起。
成就多對情侶的日本老牌素人戀愛綜藝,又發車啦!

TAG:知日 |